天天看點

人窮志短四個字,讓無數的窮人有苦不敢說

人窮志短四個字,讓無數的窮人有苦不敢說

人窮志短這句成語,就像是一個被偏見和蔑視之火燒紅的烙印,

隻要你沒錢,隻要你沒成功,隻要你沒翻身,這四個字就“合情合理”的印在了你的背後,讓你走到哪裡,人在何處,都逃不開這四個字對你的諷刺,

還有惡心。

人窮志短四個字,讓無數的窮人有苦不敢說

人窮志短這個概念,其實很深入人心,但不是所有人的人心,

比如很世故的人,比如經常接觸這個社會不同層面的人,又比如對人性看的很清醒的人,對他們來說,人窮志短隻是一句說辭,因為他們深厚的閱曆和卓越的見地讓他們明白,

人窮不等于志短,因為某些X二代們的“志向”已經足夠證明,人的志向是否高遠,是否有現實價值,是否能夠支撐起一個人活下去,成為這個人活下去的動力,

跟有沒有錢,沒有必然的關系。

誠然,在我們這個社會,稍加煽動的輿論和随波逐流的觀念走向促成了一種盲目的,激進的,且本質是愚昧的意識表達,這種表達的核心是一種攻擊性很強,極其主觀且易于操控的存在,

比如那些短視訊的段子手可以通過一段劇情就把人窮志短刻畫的既粗糙又現實,他們絕口不提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是如何看待這種以金錢觀去定義人生價值的“雨後小故事”,因為更多的人希望有一個出口,一個發洩口,一個能夠讓他們産生十足沖力的,且發洩之後沒有後顧之憂的出口,讓他們盡情的發洩。

是以,人窮志短,打了所有窮人的臉,而揮舞着巴掌的人,其中不乏很多“自己人”,

他們願意相信,人窮志短是一個合情合理且不容辯駁的說辭,他們希望把窮和沒志氣這樣兩個概念合二為一:

“你窮,是因為你沒志氣,明白嗎?”

“你沒錢,是因為你沒有遠大的志向,這是你的問題。”

“窮人的眼光隻能看重眼前事,是以他們注定是窮人!”

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看的一部劇,劇中有一段情節大緻是這樣的,主人公畢業之後打了幾年工,後來他想實作自己的夢想,當一名電台攝影師,他和所有競聘者一樣做好了面試的準備,

在面試時,面試官問他這幾年你去過多少國家?去過多少地方?舉辦過幾次個人攝影展?拿沒拿過國際大獎?

主人公的回答讓面試官很失望,面試官覺得他是一個很不争氣的人,于是就用一種很輕蔑的态度問他,那你這幾年都幹什麼去了?

主人公說,我這幾年,每天都打三份工,為了活着。

這段劇情讓我很受感觸,或者說在當今社會,那些心有志向的人因為沒錢,因為缺錢,因為不得不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是以他們隻能被眼前的事情所壓制着,他們必須妥協一些看起來很“沒志向”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事情,

打工,給人當牛做馬,為了多掙點錢,他們舍棄了尊嚴,

他們以不得不面對的姿态,選擇了為下一頓飯,和同樣貧窮的人,

争個你死我活。

人窮志短四個字,讓無數的窮人有苦不敢說

他們沒錢,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志向,

可這社會,怎麼可能容得下這樣的人呢?

是以,一雙雙無形的手按住了他們的腦袋,讓他們低下頭,接受着,妥協着,然後還捂住他們的嘴巴,不讓他們說話,讓他們豎起耳朵,逼他們一字一句的聽着那些對他們的叫罵,那些看似文明的,優雅的,以憐憫來掩飾虛僞的話語,逼着他們接受這本不該承受的一切,

然後呢?

給他們活着的錢,讓他們活着,

僅僅是活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