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穷志短四个字,让无数的穷人有苦不敢说

人穷志短四个字,让无数的穷人有苦不敢说

人穷志短这句成语,就像是一个被偏见和蔑视之火烧红的烙印,

只要你没钱,只要你没成功,只要你没翻身,这四个字就“合情合理”的印在了你的背后,让你走到哪里,人在何处,都逃不开这四个字对你的讽刺,

还有恶心。

人穷志短四个字,让无数的穷人有苦不敢说

人穷志短这个概念,其实很深入人心,但不是所有人的人心,

比如很世故的人,比如经常接触这个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又比如对人性看的很清醒的人,对他们来说,人穷志短只是一句说辞,因为他们深厚的阅历和卓越的见地让他们明白,

人穷不等于志短,因为某些X二代们的“志向”已经足够证实,人的志向是否高远,是否有现实价值,是否能够支撑起一个人活下去,成为这个人活下去的动力,

跟有没有钱,没有必然的关系。

诚然,在我们这个社会,稍加煽动的舆论和随波逐流的观念走向促成了一种盲目的,激进的,且本质是愚昧的意识表达,这种表达的核心是一种攻击性很强,极其主观且易于操控的存在,

比如那些短视频的段子手可以通过一段剧情就把人穷志短刻画的既粗糙又现实,他们绝口不提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是如何看待这种以金钱观去定义人生价值的“雨后小故事”,因为更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出口,一个发泄口,一个能够让他们产生十足冲力的,且发泄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出口,让他们尽情的发泄。

所以,人穷志短,打了所有穷人的脸,而挥舞着巴掌的人,其中不乏很多“自己人”,

他们愿意相信,人穷志短是一个合情合理且不容辩驳的说辞,他们希望把穷和没志气这样两个概念合二为一:

“你穷,是因为你没志气,明白吗?”

“你没钱,是因为你没有远大的志向,这是你的问题。”

“穷人的眼光只能看重眼前事,所以他们注定是穷人!”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的一部剧,剧中有一段情节大致是这样的,主人公毕业之后打了几年工,后来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电台摄影师,他和所有竞聘者一样做好了面试的准备,

在面试时,面试官问他这几年你去过多少国家?去过多少地方?举办过几次个人摄影展?拿没拿过国际大奖?

主人公的回答让面试官很失望,面试官觉得他是一个很不争气的人,于是就用一种很轻蔑的态度问他,那你这几年都干什么去了?

主人公说,我这几年,每天都打三份工,为了活着。

这段剧情让我很受感触,或者说在当今社会,那些心有志向的人因为没钱,因为缺钱,因为不得不赚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所以他们只能被眼前的事情所压制着,他们必须妥协一些看起来很“没志向”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事情,

打工,给人当牛做马,为了多挣点钱,他们舍弃了尊严,

他们以不得不面对的姿态,选择了为下一顿饭,和同样贫穷的人,

争个你死我活。

人穷志短四个字,让无数的穷人有苦不敢说

他们没钱,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志向,

可这社会,怎么可能容得下这样的人呢?

所以,一双双无形的手按住了他们的脑袋,让他们低下头,接受着,妥协着,然后还捂住他们的嘴巴,不让他们说话,让他们竖起耳朵,逼他们一字一句的听着那些对他们的叫骂,那些看似文明的,优雅的,以怜悯来掩饰虚伪的话语,逼着他们接受这本不该承受的一切,

然后呢?

给他们活着的钱,让他们活着,

仅仅是活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