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服務業機器人成創業藍海 定位感覺與互動技術突破最受資本青睐

《科創闆日報》(上海,記者 張洋洋)訊,過去一年,是服務機器人行業豐收的一年。

從出貨量和投融資來看,服務機器人都呈現火熱狀态。相比于前些年百台級别的年出貨量,近一年間主要廠商出貨量開始翻倍式快速增長,部分廠商的年出貨量達到數千台,累計出貨量過萬;頭部服務機器人企業的融資也已經達到C輪,部分廠商融資已經超數億元人民币,如:達闼機器人超10億元的B+輪融資;普渡科技5億元的C輪融資。2021年12月,專注于聚焦家用清潔機器人場景的追覓科技甚至以36億元的C輪金額,構成當年整個機器人領域公開披露的最大單筆融資。

勞動力缺口,人力成本上揚,機器人單價日漸下調等合力作用,是中國服務機器人發展爆發的根本驅動所在。目前,服務機器人主要聚焦于to C家庭和to B商用兩大領域,前者主要用于家庭清潔場景,後者則在物流配送、餐飲、農業環衛、商業零售等場景有着不錯的普及率。

在業内看來,服務機器人應用落地最難的是對于場景的了解,這也是投資人認為在這方面有技術突破的的企業核心價值所在。因以服務特性著稱,服務機器人在未來要想成為像手機、電腦類似的通用硬體,還需要在環境感覺、運動控制、人機互動等技術不斷疊代。未來,在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的企業也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睐。

後起之秀

服務機器人是指用于非制造業、以服務為核心的機器人,細分起來,又可以分為to C的家用機器人和to B的商用服務機器人,前者主要包括掃地等服務家庭清潔的産品,後者主要服務于物流、配送、餐飲等商用場景。

從機器人行業的細分結構來看,目前工業機器人穩居市場第一,服務機器人作為後起之秀,發展勢頭已經不容忽視。

元璟資本投資副總裁劉昕在接受《科創闆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對而言,工業機器人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增長偏線性,但服務機器人在未來的增長速度和天花闆将會非常高。

一方面,服務機器人尤其是to C的消費級産品,對價格比較敏感。技術進步和機器人産業鍊的完善,使得服務機器人的成本大幅下降,也帶動了服務機器人需求增長。

中金證券研報指出,目前的服務機器人成本中,感覺與運動控制等核心零部件成本占到了70%,随着技術進步和國産替代的競争加劇,核心零部件價格在持續下降。以雷射雷達為例,處于技術領先的龍頭公司Velodyne已宣布計劃将雷射雷達平均單價從2017年的17900美元下降至2024年的600美元。服務機器人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得服務機器人的門檻降低。

另一方面,人力缺口的擴大,而蔓延至今的新冠疫情讓無接觸式服務需求暴增,測溫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消毒機器人等各種類型的服務機器人開始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又進一步助推了服務機器人的關注度。

目前,服務機器人市場已經處在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在清潔、物流、餐飲等場景已經有不錯的普及率,進入快速推廣的階段。另外,在商業零售、公共衛生、電力能源、農業環衛等勞動力緊缺領域,服務機器人正在形成愈加成熟的方案,形成标杆案例,展現出價值。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釋出的《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報告(2021年)》,2021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35.8億美元,服務機器人成為重要支撐力量,市場規模預計達125.2億美元,占比37.2%。

to B和to C 雙輪驅動

相較于已初步産業化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正成為創業和投資的藍海。

采訪中,劉昕提到,從需求滿足程度而言,大量的商業場景,比如送餐、送貨、醫療手術康複,甚至家庭清潔等細分場景的機器人使用率目前來看還是極低的。

低滲透率意味着高增量空間,這是劉昕現在更加看好服務機器人這一細分賽道的原因。

上述細分場景中,根據應用環境的不同将服務機器人作了to C和to B之分,前者因切實解決使用者日常清潔等的實際需求,且産品趨于标準化,無需定制,無需給客戶做部署和安裝,産量和滲透率得以快速提升,已是現階段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增長翹楚,甚至在A股已經催生出科沃斯、石頭科技兩家上市企業,并且都在資本市場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

面向B端市場,專業的服務機器人公司也在蓬勃發展。

YOGO機器人是專注于做物流配送的機器人服務商,目前主要聚焦于地産、酒店等室内樓宇場景。這次上海疫情期間,YOGO機器人投遞了100台機器人在上海臨港方艙醫院輔助送餐送藥。

聚焦|服務業機器人成創業藍海 定位感覺與互動技術突破最受資本青睐

YOGO機器人聯合創始人蔡曉玮在接受《科創闆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YOGO之是以切入樓宇場景,一方面是基于創始團隊本身的技術積累,另一方面,克服了樓宇場景的高複雜度,也意味着擁有了在所有的室内場景做移動工具的能力。此外,樓宇配送機器人在為B端服務的同時,還能近距離觸達C端,可提供多種增值服務,服務樓宇經濟的内循環。

聚焦|服務業機器人成創業藍海 定位感覺與互動技術突破最受資本青睐

蔡曉玮認為,商用服務機器人賽道,除技術要求之外,更難的在于對場景的了解和深入程度,比如在餐飲場景,要如何與餐廳環境、背景餐飲管理系統結合;樓宇配送,要如何與樓宇整體的電梯、閘機以及無規則的人流等整體環境相融合。

“to B端的服務機器人,本質上來講是一個工程類項目+人工智能的落地,以YOGO服務的樓宇環境而言,配送機器人除了要達到L4級别的室内無人駕駛,與電梯、閘機等物聯裝置形成AIoT,還要與大廳、樓梯等場景充分磨合,在沒有交通規則的室内,給機器人制定行為規範。”

“企業的核心投資價值在于對客戶場景的深度了解。”劉昕告訴記者,商業化能力是其判斷投資标的的一個重要因素,拆開來看就是能否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場景,并且能夠快速把這個場景轉化成産品。

定位感覺和互動能力需要技術再突破

盡管機器換人趨勢、産品成本下調等多方合力,讓服務機器人越來越貼近生活,但要想成為像手機、電腦類似的通用硬體,尚需時日。

在過去,受限于技術發展水準,機器人更多以固定的路線、固定的程式,在設定的場景中工作。出于服務特性,服務機器人機器人的環境感覺、運動控制、人機互動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服務機器人從被動工作,走向主動智能的重要前提。

“最核心的首先是定位感覺和行走技術。”劉昕認為,以家用機器人為例,目前的産品水準整體還處在及格線附近;其次是互動能力,這方面也值得去疊代提升。

從全行業來看,上述技術正在取得一系列進展。

定位方面,由于SLAM自主導航技術的引入,服務機器人已具備環境适應力。目前國内提供SLAM技術的企業主要有速感科技、思岚科技等,國外科技巨頭蘋果、谷歌等也在大力發展SLAM技術。

路徑規劃方面,硬體層,由于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性能提升,實作服務機器人低速情景中的精準控制和高穩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國内龍頭企業如彙川技術、埃斯頓等在伺服電機、減速器方面技術進步較快,已取得一定市場佔有率;軟體層,路徑規劃算法的逐漸成熟,疊加SLAM的發展,使服務機器人更進一步從早期在設定環境、設定路徑下重複機械運動,走向了自主規劃運動路徑,與環境互動的智能化方向。

此外,圖像識别、語音互動等AI技術在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使得服務機器人的環境适應性、人機互動性得到增強。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服務機器人行業處于發展初期,并将随着技術更新、成本下探、應用場景拓展蓬勃發展。在服務機器人的産業地圖中,建議關注機器感覺、人工智能和服務機器人本體三個領域。

這也意味着,未來,在底層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的企業也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睐。“有更強的核心能力的機器人公司,我們的确也更願意投資,市場也更願意給出更高估值。”劉昕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