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用服務機器人的AB面:高毛利下賣的多虧的多,挖掘剛需性價值是關鍵

作者:钛媒體APP
商用服務機器人的AB面:高毛利下賣的多虧的多,挖掘剛需性價值是關鍵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在智能化、自動化的時代,商用服務機器人正在加速改變着我們的商業生态。從機場、高鐵站,到酒店、購物中心,以及在博物館和辦事大廳,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商用服務機器人身影。這些形象各異的機器人借助智能互動、自主導航等技術,能夠完成一些基本的服務,提升了服務的效率和體驗。

根據《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報告(2023)》内容顯示,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174億美元,5年平均增長率達22%,2022年服務機器人規模達65億美元,2023年将有望突破100億美元。

不過,這一“朝陽産業”也遇到了瓶頸期,在市場規模保持增長的背後,隐藏着增速下滑的危機。行業的投資熱情在逐漸褪去,市場競争也在逐漸加劇,為了搶奪市場,一些品牌和代理商還打起了價格戰。

“這個市場進來很容易,但是要持續增長以及實作盈利則是非常難”,小笨智能總裁楊鵬對钛媒體App表示,“商用服務機器人仍處于探索階段,做生意和做企業也是兩碼事,不要幻想在硬體成本上拉開差距,軟硬體服務一體化以及真正做出符合場景需求的産品,市場才會買單,才能将整個市場盤子做大。”

商用服務機器人應用加速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的定義,服務機器人是一種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機器人,它能完成有意于人類健康的服務工作,但不包括從事生産的裝置,主要應用于非制造業領域,如清潔、零售、物流、醫療、教育等行業和場景。其中,商用服務機器人則廣泛應用于商業和公共服務領域,如餐飲、酒店、零售等,用于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

2016年左右,是國内AI創業的第二個爆發期,催生出許多服務機器人企業。不過,那時的技術以及産品應用仍處于一個不完善的時期,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水準去真正實作産品價值化。楊鵬指出,當時的産品在進入到B端後,并沒能在生産經營環節來解決B端的業務問題。機器人對于業務端的了解,仍然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商用服務機器人的AB面:高毛利下賣的多虧的多,挖掘剛需性價值是關鍵

按照功能以及場景劃分,商用服務機器人可以分為多個類型。一是智能互動型機器人,主要應用在博物館、銀行等展廳大堂,來替代講解專員,以及進行一些簡單工作的處理。

二是工具類機器人,替代簡單、重複度高以及用工量大的單一工種。比如智能盤點機器人,在大型商超裡利用機器視覺、無線射頻技術(RFID)等技術,快速、準确地識别和記錄每件物品的位置和數量。通過資料分析算法,機器人可将讀取到的RFID标簽資訊進行處理和統計,生成詳細的盤點報告并同步至倉儲管理系統,實作精細化管理。

工具類機器人還包括配送、清掃以及消毒機器人等,這些産品近三年出現的頻率更高一些,在酒店、高鐵站等地方經常看見。相關資料顯示,餐飲行業商用服務機器人在2020年左右進入高速發展期,2021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超過100%。

商用服務機器人的AB面:高毛利下賣的多虧的多,挖掘剛需性價值是關鍵

另外,還有一種是特種機器人,比如在鐵路系統,對高鐵進行清洗工作。據楊鵬介紹,高鐵正常每天運作完3000公裡之後需要進入檢修工廠中的房間來進行日常維護,特種機器人可以替代傳統人工對外皮進行清洗工作。以前需要25個人耗費45分鐘的工作,現在隻要一台裝置兩個人,時間也縮短至20分鐘。

伴随着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進一步疊代,商用機器人還将在更多的場景加速應用。《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報告(2020~2021)》指出,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強勁,未來市場潛力巨大。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商用服務機器人産業的發展,為機器人企業提供政策支援和服務保障。

行業增長遇瓶頸,銷售額越多虧損面越大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用機器人取代人工,更多的是想降低營運成本,實作降本增效。但是,并不是每個場景下的服務機器人産品都是“物有所值”的。對于博物館那種講解機器人來說,市場售價一般在10-15萬之間,通過多年服務期的成本攤薄,相比較人工更為劃算。并且,在管理、後期教育訓練上也更容易,與展廳聲光電的一體關聯,也能進一步提升講解效果。

對于酒店配送機器人來說,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并沒有從本質上帶來降本增效。疫情期間,借助無接觸配送,配送機器人興起。不過,在配送之前仍需要人工将物品放置在儲物倉中,并設定配送指令。某種程度上來看,酒店的配送機器人并沒能替代原有的人工,隻是降低了工作量。

商用服務機器人的AB面:高毛利下賣的多虧的多,挖掘剛需性價值是關鍵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一豪華酒店的從業人員告訴我們,配送機器人更多的是酒店差異化服務的一種代表,幾十萬的産品實際效率還不如人工來的高,除了現有的産品,以後也不會再采購。

“酒店也不是傻子,之前采購一是新鮮,二确實也是有需求,現在疫情過去了,市場的大盤也降下來,可以明顯感覺到産品不好賣”,某品牌代理商小武說道。

市場對配送服務機器人的态度,也是全行業的一個縮影。對比前兩年的高速增長,商用服務機器人遇到了發展瓶頸期,增速震蕩下行。此前,IDC更是公布資料稱,2022年商用服務機器人中國市場總體規模1.69億美元,同比略降2.5%。

與此同時,投資市場的熱情也在褪去,不像疫情期間那樣一湧而入。小武指出,整個機器人業務發展到去年年初的時候,增長也到達了一定的瓶頸期,本身現在的投資環境就不好,要想讓投資人拿錢來投服務機器人就更難了。

钛媒體App發現,商用服務機器人的增速下滑,除了與本身的閱聽人定位以及産品有關外,多年來場景拓展上的速度較慢也是原因之一。五年前,服務機器人就在商場、寫字樓、酒店、博物館等場所應用,現在來看,依舊是集中在這幾個場景。很多客戶一開始采購是圖新鮮,希望能提升效率,降低營運成本,但最終成了“吉祥物”,開機率也不高,變成了噱頭産品。

楊鵬指出,國内能夠實作年出貨量超千台的公司是很少的,在完成這種出貨量的情況下,還能有高長期使用率,也是非常少的。

“現在目前國内很多家機器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在增加收入的情況下它的虧損面在增加,銷售額越多虧損面越大,這就意味着它的銷售收入和營運成本成正比增長。”

钛媒體App了解到,商用服務機器人其實是一個毛利非常高的行業,對于行業的高毛利,小武沒有否認這一點,但他也表示這是因為行業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前期的研發投入需要高毛利來平攤。至于為何賣的越多虧的越多,歸根結底還是營運成本太高,加上行業内卷嚴重,縱使是出海也是卷不動,品牌和代理商搞起了價格戰,擾亂了行業的正常發展秩序。

“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就有專門做低價的品牌,看誰家賣得好我就快速複制搞出一款外觀和大緻功能相似的,然後靠低價銷售出去。”

挖掘剛需性價值,持續性增長是關鍵

即便是目前受到内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導緻行業的增速有所收緊,但在小武等從業者看來,商用服務機器人的方向沒有問題,前景也沒有問題,隻是目前大環境的影響,導緻投資人以及品牌擴張會更謹慎。“低迷是暫時的,在AI、自動化等技術的推動下,行業總會回暖。”

楊鵬表示,現在市場增速放緩,作為企業更應該做出針對性的經營調整,縱使行業未來的空間很大,但現在不适合做激進式的擴張,在規模發展的前提下,保證盈利水準。“做企業和做生意是兩碼事,做企業包含做生意,但是做生意一定不是做企業。”

不過,有一點需要認識到的是,在行業重回高速增長之前,如何做出正确的調整,是能否堅持下去的關鍵。钛媒體App認為,一方面要挖掘出商用服務機器人的剛需性價值,換句話說就是做出的産品要找對場景,找對客戶,有需求市場才會買單,才能保證業務的可持續性,提高複購率。

盲目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有情懷的确能做出優秀的産品,但好的作品呈現的前提是首先活下來。钛媒體App了解到,曾經有一家比較火的機器人公司投入過千萬去做模具,最後的産品很好,但是出貨量一個月也就10台左右,根本覆寫不了成本。對于當下還在續的企業來說,守住存量業務,創新增量業務,規模化發展的同時,進一步保證利潤水準。

商用服務機器人的AB面:高毛利下賣的多虧的多,挖掘剛需性價值是關鍵

另一方面,硬體在中國的研發環境和制造環境裡面很難形成門檻,為了實作持續性增長,軟體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需要不斷加強。楊鵬認為,中國在硬體供應鍊這塊非常成熟,在國内做硬體産品不要有幻想說每一家公司能形成絕對性的成本優勢,硬體成本無論什麼樣的優勢,成本差距不會超過10%。

“如果要解決客戶剛需價值必須要走定制路線,軟硬體平台一體化,全鍊條投入,在核心零部件保證成本優勢外,通過雲管端的模式,進一步降低營運傳遞成本和售後成本。”

去年以來,AI大模型的火爆,也讓服務機器人有了轉變的方向。但是考慮到市場的特性,對于大部分商用服務機器人企業來說,沒必要從零開始研發,通過目前已有的開源模型去做訓練和優化足矣,将大模型能力與企業本身的生産經營相結合,進而提升研發的效率以及降低硬體資源的消耗。

此外,近段時間,人形機器人也迎來了發展突破,而這也給服務機器人行業提供了進一步破局的機會。不過,楊鵬則認為,真正的人形機器人對現有的機器人産品就是降維打擊,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實作的。

“對于我們行業來說,還是要圍繞場景需求,去迎合市場的發展,探尋全行業場景應用發展新方向。”(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鐘毅,文中小武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