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養出一個懂得體貼、知冷知熱的孩子,就是父母此生最大的驕傲。

作者 | 番茄媽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前幾天朋友小聚,一向談笑風生的琴姐,這次卻鮮見地少言寡語,滿面愁雲。

細問之下,才知道最近發生了一件令她頭疼又崩潰的事。

上個月,琴姐突發急性闌尾炎,連夜住進了醫院。

她怕影響15歲的兒子小喆學習,便沒告訴他,隻說家裡有事,爸媽這幾天不回家了。

直到琴姐做完手術,幾個親戚都過來看她,大家才商量着把小喆也叫過來看看媽媽。

沒想到琴姐老公給小喆打去電話,孩子卻反應冷淡:

“不是都做完手術了麼,還叫我去幹嘛?我這邊還有事,不去。”

給她老公氣得夠嗆:

“你這孩子,你媽都動手術了,你都不來看看嗎?

你想想她平常怎麼對你的!

你今天要是不來,回家我就沒收你的遊戲機!”

直到晚上8點,小喆終于姗姗來遲。

結果他一推開病房的門就徑直走到琴姐的床前,沒有絲毫的關心,脫口就是:

“媽,我快餓死了,沒錢了,快給我50塊錢去買點吃的!”

琴姐說,那一刻,她的心就像被人狠狠地捶了一拳,碎成了玻璃渣。

鑒于還有不少親戚在場,她忍着沒發作,拿出錢讓他趕緊出去,自己還要擠出笑臉跟大家解釋:

“這孩子真是不懂事,咱們不用管他......”

說完,隻見琴姐眼眶微紅,滿臉不甘地問道:

“我這幾天,就一直在想這件事情,怎麼都想不通;

你說我這麼多年,對小喆盡心盡力、無微不至,連粗活都沒舍得讓他幹過,怎麼就養出了這個不知道心疼人的孩子呢?”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在現實生活中,像小喆這樣不懂心疼父母的孩子并非少數。

之前網上,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曾走紅網絡。

她在文章中不滿的傾訴:自己上了大學,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

她覺得自己很委屈,為什麼高中時媽媽可以眼都不眨的給她4000、6000元的補課費,如今她想要4500的生活費,媽媽卻沖她發脾氣。

她覺得室友們都好有錢,自己一個月2000元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其實,據調查顯示,這位女生所在的四川,普遍大學生活費都在1500左右。

4500真的是很奢侈了,更何況她1年的學費都要3萬,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她隻看到了媽媽為了她的教育大方的投資,卻絲毫體會不到父母賺這些錢背後所付出的辛苦,更不懂關心和感激他們。

想起電視劇《少年派》中的一段情節:

因為父親從事殡葬司儀的工作,女兒林妙妙被同學嘲笑。

回家後,妙妙和父母大吵了一架,她憤怒地質問爸爸:

“你知道我的同學是怎麼看待我的嗎?

林大為,你為什麼要丢人現眼?”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面對女兒字字誅心的指責,媽媽忍不住怒怼:

“你暑假的補習費是誰給你出的?

兩輛自行車誰給你買的?你零花錢不夠了,是沖誰要的?”

面對女兒的指責,爸爸沉默不語,最後為了緩和氣氛,讓大家先吃飯。

可女兒依舊不依不饒,不許父親吃飯,還逼着父親立刻換掉工作...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有多少孩子就像林妙妙一樣,一邊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全心全意地供養,一邊嫌棄父母做得不夠好,不夠多。

到最後,明明是父母為孩子傾盡了所有的愛,卻養出了一個自私、冷漠的白眼狼。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記得在我高中那會,經常在院裡看到一位60多歲的阿婆,步履蹒跚,到處在撿垃圾。

一開始,我以為這位老人是獨居,後來才發現她還有個兒子,三十五六了,還是單身,每天遊手好閑,喝酒打牌。

聽媽媽說,阿婆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自己一個人把他拉扯大。

因為對他心懷愧疚,阿婆從小就對他呵護備至,含在嘴裡怕化了的那種。

自己把大大小小的家務全包了,不讓兒子幹一點活;

工廠下崗了,為了不讓兒子受委屈,阿婆就拼命打2份工養活她和兒子;

兒子中途不想上學了,她就到處求人把他送到技校去學點本領。

可結果呢,兒子不僅沒有感恩母親多年的付出,還變本加厲地索取。

畢業之後,沒上幾天班不說,還拿着母親辛苦攢下來的積蓄去外面喝酒、賭博,欠下了20多萬的債款。

可憐老母親一把年紀,白天要撿垃圾替兒子還債,晚上回到家還要給他做飯。

平常飯菜不合胃口,兒子對她張口就罵。

聽說老人有次上樓摔斷了腿,兒子不僅不心疼,還抱怨母親沒法撿垃圾掙錢了......

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為什麼有些孩子不懂心疼父母?

就是因為父母從小付出得太多了,讓孩子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4歲那年,家裡做了一道紅燒雞翅,你一口也沒吃,全部留給了孩子;

6歲那年,孩子每次吃完飯,碗一推,就去外面玩了,留你一個人忍着腰酸收拾碗筷;

9歲那年,你不小心把胳膊摔骨折了,卻在孩子面前故作堅強,仿佛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

父母在孩子身上種下的因,總有一天會得到對應的“果”。

你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自己默默地承擔了一切,咽下了所有生活的苦果,活得偉大又卑微;

孩子怎能體會到你的艱辛,又怎麼會感恩你的付出,在你生病時對你噓寒問暖呢?

孩子并不是天生“冷血”的,每個不懂心疼父母的孩子,都是父母一手造就的。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很多父母都曾幻想過這樣的場景:

下班回家,飯桌上擺着熱氣騰騰的飯菜,孩子滿臉笑容地走過來為你拿來拖鞋:媽媽,您工作辛苦了,快來吃飯吧!

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回家面對的總是各種雞飛狗跳:

洗菜、做飯、洗碗、家務、輔導作業...樣樣都要你自己來。

其實,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塗抹的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底色。

到底怎樣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呢?

1. 不要把孩子放在家庭的C位

《虎媽貓爸》裡,有這樣經典的一幕:

飯桌上,媽媽專門為女兒做了一道有機蔬菜,丈夫碰都不能碰。

女兒吃了一口,因為不喜歡,立即吐出。

結果,媽媽大發脾氣,她強逼着女兒必須把蔬菜吃下去。

旁邊丈夫阻攔,她忍不住怒吼道:

“你知道這些菜多少錢一斤嗎?你知道這個菜比平時的蔬菜要貴三倍嗎?”

“我們平時賺錢不容易,現在好吃好喝的都用在她身上了,她怎麼這麼不知道好歹……”

這一幕,是多少中國家庭的縮影。

多少父母每天圍着孩子打轉,凡事以孩子為優先,哪怕自己吃糠咽菜,但是孩子吃的用的必須是最好的......

北京四中校長說過: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

因為孩子會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隻顧自己享樂,很容易變得自私自利、目中無人。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2. 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父母的不易

當了父母之後,我們總是習慣性的默默扛下一切,哪怕再累再委屈,也不願和孩子分享。

記得兒子4歲那年,我有一次下班,感覺頭暈暈沉沉的,便在床上躺了一會。

不一會,一個小人鑽了進來,拉着我的手:媽媽,你怎麼啦?

我本來想說沒事,但想了想還是告訴他:

“媽媽有點不舒服,你去喊爸爸做飯好嗎?”

沒想到兒子立刻出去,拿了一杯熱水進來:

“媽媽你喝點熱水吧”

“媽媽别擔心,我在這裡陪着你...”

那一刻,我差點感動得眼淚橫流。

後來,我便會主動地把身體上的疲憊、内心的真實感受告訴兒子,而他也肉眼可見的越來越體貼:

“媽媽,我來洗碗吧,你累了一天快去休息下”

“媽,你最近怎麼總腰疼,要不要我陪你去醫院...”

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把所有的事一個人扛,而是懂得——

适時和孩子傾訴自己的煩惱和疲憊,喚起孩子内心的關愛和體貼,孩子才能更有責任心。

适當讓孩子做做家務,親自感受到做父母的辛苦和勞累,才會懂你愛你,心疼你的付出,感激你的無私。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3. 教會孩子愛與給予

畢淑敏說過: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

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着想的遠見。

不要抱怨孩子天生無愛,愛與被愛是鐵杵成針百年樹人的本領,就像走路一樣,需反複練習,才會舉步如飛。”

想要讓孩子學會愛與給予,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則,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

看過一個讀者講述:

他們一家三口和孩子爺爺奶奶家住得很近。

平常隔三差五他們都會帶孩子去看望爺爺奶奶,帶點水果,幫老人洗洗衣服,捶捶肩;

偶爾還會把爺爺奶奶接到家裡來,做上一桌好菜,每次都會先把好吃的夾到老人碗裡。

在他們的影響下,他們的孩子也有樣學樣,特别貼心,今天奶奶腿酸了給敲一敲,明天爸爸加班,他主動負責去送個飯。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都是父母行為的複制粘貼。

父母平常在家,可以常把“謝謝”“辛苦了”挂在嘴邊,讓孩子知道任何人的付出都不是理所應當的,都要表達感謝。

一個懂體貼,知冷暖的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耳濡目染中感化出來的。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新聞:

一個6歲小男孩在暴雨中騎行5公裡,凍得瑟瑟發抖,隻為去給媽媽送去一把傘。

我闌尾炎住進醫院,兒子病床前第一句:媽媽快給我50塊錢買晚餐

視訊很短,卻格外令我動容。

對于父母來說,養出一個孝順、懂得疼人的好孩子,就是一生最大的福氣。

因為等到晚年,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再優秀能幹、功名成就,對你來說也不過是過眼浮雲;

而一個懂得關心你、體貼你,時時把你放在心上的孩子,卻可以成為你一生的依靠。

點個“贊吧”,如果你也有一個懂得心疼你的孩子,好好抱抱他,這就是你此生最大的驕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