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記者華萊士逝世十周年:我不總是勇敢,但我總是勇敢直面真相

作者:華輿

編者按:今天是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Mike Wallace,1918-2012)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這位可能美國電視新聞史上最具盛名和符号意義的人物,于94歲高齡時停止了對這個世界的審問。數十年來,從霍梅尼到内賈德,馬丁·路德·金到安·蘭德,還有裡根、肯尼迪、科沃基恩和克萊門斯……華萊士和許許多多的國家上司人、各界名人、普通人在鏡頭前對話。在他的招牌節目《60分鐘》中,醜聞、黑幕與戰争在戲谑的口吻和辛辣的追問中暴露無遺。可以說,華萊士終其一生都沒有放棄對這個世界的審視,他一直都是一位偉大的質疑者和輿論監督的踐行者。但是,他的踐行與成功能否複制始終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十年過去,這篇2012年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的文章或許能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這位新聞鬥士,看看直面真相究竟是難是易。

美國記者華萊士逝世十周年:我不總是勇敢,但我總是勇敢直面真相

  ▲邁克·華萊士。

【正文】

美國著名記者、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知名欄目《60分鐘》主持人邁克·華萊士于當地時間4月7日永遠離開了他的觀衆們,享年93歲。鋪天蓋地的新聞訃告中,充斥着各種溢美之詞:“電視界的教父”、“新聞記者的楷模”、“正直、公正的堅持者”……

随着華萊士的去世,中國新聞教育中被奉為西方近代新聞從業者典範的兩大标志人物(另一位是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2006年去世)都已成為曆史。

然而,真實的華萊士并沒有外界标榜的那樣傳奇。“在好些圈子内,我都被當做是一個說話不經過腦子的家夥,一心追求轟動效應、淨給廣播公司添亂。在這段時期,我學到重要和有價值的一課:如果你追求争議性,你必須弄清楚一點這是一把很容易弄傷自己的雙刃劍。”華萊士在其回憶錄《你我之間》中如是說。

的确,華萊士的這種“沖動”給自己惹了不少麻煩,也使他在新聞工作中不是每每都表現得如此勇敢。就像電影《驚曝内幕》中所表現的那樣,面對煙草巨頭,鏡頭背後的華萊士,有時候也會猶豫、卻步,但最終又能從抑郁和糾結中爬起來,直面真相。

抑郁成疾

華萊士最早被查出患上抑郁症是在1984年秋天。當時,威斯特摩蘭将軍以诽謗罪将華萊士和CBS告上法庭,并要求1.2億美元的賠償。這場官司持續了4個月之久,其間,街頭巷尾的報紙上都将“詐騙、诽謗、欺詐”等帽子扣在華萊士頭上。

該案最終以CBS道歉、威斯特摩蘭撤回賠償要求告終,但華萊士卻因為自己的過失和受損的名譽而陷入了深深的抑郁當中。

“一開始我沒辦法睡覺,然後是沒辦法吃東西。我感到絕望,但是沒辦法壓制這種情緒??我對一切事情失去期望,就像瘋了一樣。我曾經為《60分鐘》做過一個關于抑郁症的節目,但是我當時并不能真正體會到抑郁症的滋味。最後,我崩潰了,隻能卧床休息。”華萊士事後回憶道。

華萊士的妻子帶他去看醫生,但醫生卻告訴他“如果你公開自己的病情,将會影響你的公衆形象”。

“我向多數人隐瞞了我的困境。除了我的醫生、家人和兩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之外,沒人知道我所承受的病痛折磨。考慮到我是個公衆人物,又被公認為是個以強硬和難以對付著稱的記者,如果被看做是個受抑郁症困擾的‘可憐蛋’,我會感到羞恥。因為,我知道,這是多數人對這種病的看法。”華萊士回憶道。

但最終,華萊士還是選擇了坦誠面對觀衆,公開了自己的病情。對于華萊士而言,一吐為快才是最有助于康複的方式。

多年後,當他被問到感到最驕傲的事時,他的答案很簡短:“幸存。”“沒有什麼比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對抗疾病更令人驕傲的了。而我的方式就是坦誠面對自己、坦誠面對别人。同時我還學會了友善。”

“诽謗”美國總統?

盡管華萊士曾經采訪過肯尼迪以後幾乎所有的美國總統,但不代表所有的總統都喜歡他。而最不喜歡他的,莫過于肯尼迪。

作為曆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美國總統(當時還是參議員),肯尼迪對自己的著作《當仁不讓》很是得意。但就在他獲獎不久,一位方舟子式的人物就出現了,此人就是華盛頓專欄作家德魯·皮爾森,他一口咬定《當仁不讓》是他人操刀之作。

1957年,華萊士在節目中提問皮爾森:你肯定《當仁不讓》是有人替肯尼迪參議員代寫的?

皮爾森:我肯定。

華萊士:作者真是另有其人?

皮爾森:是的。

華萊士:而肯尼迪卻憑這個獲得了普利策獎。

皮爾森:的确如此。

第二天,華萊士接到了肯尼迪辦公室打來的電話,要求皮爾森或華萊士就《當仁不讓》著作權的言論在廣播中作出公開道歉。但二人都表示拒絕。

“代筆人名叫特德·索倫森??肯尼迪在《當仁不讓》一書的前言中提到他的名字,說他為書中‘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價值無可估量的幫助’,那是肯尼迪承認别人功勞的極限了。”華萊士回憶道。

最終,在華萊士看來是“妥協者”的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台長不得已親自出馬,面對鏡頭道歉。令華萊士無法忍受的是,道歉的内容居然是肯尼迪秘書撰寫的。

“看到我的老闆對肯尼迪家族妥協到這個地步,我被激怒了。”華萊士回憶道。而這件事,也為他後來離開ABC埋下了伏筆。

一頭紮進“真相”的圈套裡

1985年的華萊士剛剛從抑郁症首次發病中走出來,在ABC的直播節目《邁克·華萊士訪談》做主持人。那一次,他千方百計找到了當時臭名昭著的黑幫老大米奇·科恩,讓他談談殺人越貨的暴力經曆。在華萊士的百般“挑逗”下,科恩打開了話匣子。

科恩開始沒完沒了地回憶他是如何幹掉某些人,然後,談話轉移到令他獲利豐厚的非法博彩,這個話題後來給華萊士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因刺激的對話而興奮不已的華萊士不斷追問:“米奇,你為了維持賭博的大生意,賄賂的警方最高究竟到達哪一層?”

直播節目中,科恩說出了一個人名,那就是洛杉矶警察局長威廉·帕克,并說帕克是“最喪心病狂的惡棍”。

“我在那時完全被興奮沖昏了頭,繼續以自己的方式深入,一頭紮進了麻煩之中。我把他攻擊的目标稱之為‘令人尊敬的威廉·帕克局長’,讓科恩詳細地就此展開。”華萊士回憶道。

毫無懸念的,在節目播出的第二天,帕克就舉行了新聞釋出會,認為電視台诽謗他的名譽。華萊士隻好灰溜溜地站在ABC台長的身邊,面對鏡頭向帕克緻歉。

警察局長還是起訴了ABC盡管最終帕克同意以45000美元的賠償庭外和解,但此事讓華萊士在ABC變成了一個“湯鍋裡的老鼠”。

“我們在ABC的位置自然就變得微妙起來了,節目又設法維持了幾個月,但是我們在ABC餘下的日子已經開始倒計時了。我們不想坐以待斃,于是準備了安全的退路回到更氣味相投的地方電視台。”華萊士回憶道。

盡管這些糾紛如今回顧起來是非對錯依然難辨,但最終人們所記住的,不是警察局長是否受賄,也不是肯尼迪是否找人代筆,而是一個為求真相而多少有些孩子氣的夢想家邁克·華萊士。

【連結】影響中國的外國記者

約瑟夫·普利策,美國報刊的編輯、出版者,被譽為“報業大王”。美國大衆報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獎和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創辦人。普利策被中國人認識還是因為據其遺囑創辦的普利策新聞獎,獲得此獎的諸多名篇被作為中國新聞教育的教材。

埃德加·斯諾,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28年入華;1933年4月—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通路陝甘甯邊區,拜訪了毛澤東等許多中共上司人,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撰寫了大量通訊報道,著有《西行漫記》等。

奧莉娅娜·法拉奇,意大利女戰地記者,采訪過越戰、印巴戰争、中東戰争和南非動亂。其風格是“犀利的提問本質是在權威面前的平等姿态和獨立人格”,并被譽為20世紀新聞采訪女王。1980年,鄧小平三天兩次接受她的采訪。這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采訪,讓中國認識了這位“偉大女性”。(完)(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記者/李小曉

責任編輯:楊不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