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歌丨劉曉平:楚風湘韻,漿聲燈影裡驅散了鄉愁

行走在現代與記憶的詩意裡(組詩)

穿紫河

常德穿紫河原是一條臭水溝

如今是條夢繞魂牽的河

畫橋煙柳 楚風湘韻

漿聲燈影裡驅散了鄉愁

常德穿紫河是條穿城的河

河街商埠 小鎮高樓

我行走在現代與記憶的詩意裡

品絲弦韻味 賞萬家燈火與牌匾

常德是座桃花源裡的城市

沅澧水潤 魚米洞庭

夜舟如遊人的夢坊

總走不出湘西大碼頭……

七裡橋

“城加三尺

橋修七裡

街修半邊”

故此,橋名“七裡橋”

七裡橋 在一片祥和的漿聲燈影裡

經曆了鼓角争鳴刀光劍影的昨天

也展示着秀麗的時代風姿

獨具湘西北神韻

隻有十三亭 矗立起一個七十年前

在屠刀下關于生與死的記憶……

戲廊

喜怒哀樂 悲歡離合

一幕接着一幕

演繹了過去式的炎涼

水袖忽長忽短

歲月有圓有缺

記憶着季節風雨的演繹

芭拉胡

神秘的芭拉胡不是湖

它是條穿黔江城而過的大峽谷

是黔江人休息的好去處

也是黔江人引以為傲的神秘谷

我帶着好奇走完了芭拉胡

在回音場我對着岩壁上的觀音

大聲呼喚“可憐我吧”

悠久的回音隻有我能聽到

旁人都成了現場的外人

聽不到一點點悠久的回音

我趕緊朝觀音鞠躬許願

慈悲的觀音啊 我是可憐的孤獨之人

我不願做人間的局外人

願所有人都聽到我呼喚的回音……

濯水古鎮

黔江城的山與水

美在古鎮濯水

武陵最古樸的宅子

全在阿蓬江邊盡展美麗

阿蓬江把武陵山裡的傳奇帶來了

在江邊茶樓生動地演繹

我這塵世的遠端旅客

茶樓裡洗滌了腸胃心靈

腦子裡銘記的

都是些塵埃落定的紅塵故事……

蒲花河

蒲花河是條暗河

也是條開天眼的河

人們甯願忍受跋山之苦

也要來感受一下它的風景

大家都叫我别去了

我還是克服腿痛的問題去了

船行十來分鐘

大家往上看

岩頂張開了兩個窟窿

就像人的一對眼睛

大家感受到就眼睛那麼大的天空

我在心裡嘀咕犯疑

原來天眼竟這麼小……

青山界

以一腔崇敬英雄的熱情

我千裡奔馳到雪峰山的青山界

隻為緬懷七十年前英雄的笑臉

青山界山坳上已少有煙火

活着的商家、鄉民都遷走了

留下了不死的魂靈和不朽的生命

青山界上的青岡木

就像一群七十年前的戰士

面色枯黃青瘦 目光如鷹

在山崗上列隊呼喊

夜間成了他們的白晝

燒焦的糊味裡仿佛有戰旗在飄

他們像青岡木一樣挺立着 風吹來

耳語般叙說着他們的安詳

那是雪峰山上的神樹

七十年前的“最後一戰”

青岡木已是英雄的化身

我願把心底的唱詩

獻給青岡木……

(原載于2020年第6期《詩江南》)

劉曉平,現任張家界市文聯一級調研員、名譽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中國國際旅遊詩歌聯盟主席、湖南省詩歌學會榮譽副會長和省散文學會副會長、張家界國際旅遊詩歌協會主席。在《人民文學》《詩刊》《民族文學》《中國作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學報》等幾十種報刊發表過作品。現有《愛的小屋》《秋日詩語》《城市與鄉村的寓言》《張家界情話》《奇山異水張家界》《一路風景》《拉賓》《魏源》等文學著作共計15部,著有中短篇小說《得月樓》《愛的滋味》《匪殇》《雪峰轶事》等。散文作品入選過幾十種選本和新編九年義務制國中國文課本第二冊第三課,并有作品譯介至美國、日本、越南等,是魯迅文學院作家高研班第四屆學員。其詩歌作品曾被中國詩歌學會原會長、《人民文學》原主編韓作榮譽為“城市與鄉村的寓言”。獲過國家級文學獎二十餘次,2018年被評為“全國十佳實力詩人”,2019年組詩獲“中國第二屆土家族文學獎”,是湖南省首屆“德藝雙馨” 藝術家獲得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