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滲透率或達35%,新能源車駛入發展“快車道”

中汽協資料顯示,今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為82萬輛和76.5萬輛,保持同比1.6倍和1.5倍的高速增長。對此,有業内人士對新能源車滲透率給出了樂觀預測,預計今年将達到35%。

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高增長,将持續為大陸汽車産業發展注入動能,推動産業電動化轉型。不過,有必要思考的是,其後的動能支撐是什麼?未來又是否可實作持續發展?

在總結電動汽車銷量和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的必然性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有三個重要因素:市場、技術和政策。未來,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将繼續上升;技術突破不斷提升産品競争力,革新新能源車使用體驗;在“雙碳”目标下,電動化轉型的需求又将持續利好新能源車産業。

市場滲透率逐月提升

2021年,大陸新能源車滲透率從去年1月份的6%,到12月時已增長至22%,平均每個月提升了1.3個百分點。預計今年3月份,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将超過28%。按照去年行業變革的速度來看,如果按等速發展來測算,今年底,預計大陸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可達35%。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車滲透的領域已經不像以往那樣,聚焦在網約車、計程車等To B領域。與“十三五”初期相比,新能源車的私人消費占比已從47%提升到78%,非限購城市的私人消費比例從40%提升到了70%,這些反映出新能源車市場的認可程度顯著提高,市場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産業發展的内生動力正在不斷顯現。

事實上,業内關于新能源車市場發展态勢的讨論,擔憂的聲音一直不小。今年以來,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退坡,供應鍊成本導緻了新車市場迎來一波“漲價潮”,或多或少影響到新能源車的消費熱情。但相關資料顯示,市場銷量不降反增。

今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為82萬輛和76.5萬輛,依舊保持了同比1.6倍和1.5倍的高速增長。目前,多家車企已經出爐的3月銷量顯示,在同比保持高增長的同時,環比傳遞也多有提升。

“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短期内會打擊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但中國新能源汽車多元化的市場将抵消這一不利現象。”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漲價對新能源車産業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将促使企業進一步提升技術和降低成本,通過設計優化等方式來消除不利影響,而新能源車企的漲價現象充分展現出新能源車的發展非常健康。

崔東樹預計,今年3月新能源乘用車同比增速将在100%以上,目前一季度增長幅度符合預期,甚至略超預期。是以全年600萬輛新能源車的銷量目标暫無需調整,可以達到預期。

技術突破革新使用體驗

新能源車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背後的因素是什麼?關鍵在于技術創新不斷提升産品的競争力,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突破與落地程序不斷加速。以電池安全、壽命、續航等使用痛點為例,行業内一批電池解決方案如彈匣電池、刀片電池、大禹電池湧現,熱失控防護電池也較為成熟;為解決使用問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快充、換電技術的突破以及商業化也加快了程序。

落到市場競争中,則展現為新能源汽車相對傳統汽車,已經出現了具有超強競争力的産品。以混動産品為例,1—2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産銷分别完成16.8萬輛和16.1萬輛,同比分别增長2.8倍和2.5倍,産銷連續4個月維持在較高水準。相較于燃油車,混動産品的燃油經濟性優勢顯著,同時,電驅電控技術的進步,帶來了不俗的駕控體驗。目前,混動産品的市場認可度正在快速上升,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自主品牌都在加快布局。

此外,以特斯拉和“蔚小理”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紛紛加碼品牌在智能化和高端化的布局,并逐漸改變消費者對新能源産品的認知。例如,雷射雷達已成為新能源車智能化的重要标簽,智能座艙系列也不斷突破重新整理消費者的感觀。今年2月,造車新勢力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增至5%左右,甚至對傳統燃油車的“頭部”銷量集中度造成了影響。

今年1—2月,大陸汽車産銷423.5萬輛和426.8萬輛,同比增長8.8%和7.5%,新能源車的産銷增速則高達1.6倍和1.5倍,遠超整體水準。“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腳步呈現加速趨勢,為新能源汽車産品競争力提升發揮了關鍵支撐和引領作用。”科學技術部副部長相裡斌說道:“科技創新已經并将繼續深刻重塑汽車産業的形态和格局。”

政策支撐繼續利好

雖然新能源汽車産業已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但并不意味着政策因素不再重要,隻是政策推動産業發展的方式出現了一些變化——補貼、獎勵的色彩淡化,監管、引導的力度加強。繼續支援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很關鍵。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曾表示,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充電設施獎補、車船稅減免優惠等政策。同時,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等活動。工信部将抓緊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援政策,優化“雙積分”管理辦法,做好與補貼退坡的有效銜接,穩定市場預期。

保證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高增長,将持續為大陸汽車産業發展注入動能,推動産業電動化轉型,這也與“雙碳”目标不謀而合。相關統計顯示,交通領域是大陸僅次于工業、建築之後的第三大碳排放源,汽車産業碳排放占大陸交通領域碳排放80%以上,占全社會碳排放7.5%左右。這其中,汽車使用端碳排放占汽車總碳排放的90%。而相對于燃油車,新能源乘用車每年在使用階段減少的碳排放約為1500萬噸。

就在剛閉幕的2022電動汽車百人會上,“雙碳”戰略為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形成新的推力已經成為行業共識。《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将達到40%左右。

歐陽明高估算,2021年電動汽車每公裡的碳排放大約為70克,與燃油車每公裡170克的碳排放相比,純電動車的排放基本上隻是燃油車的40%。2030年後,電動車将開始成為負碳排放的單元。他認為,新能源汽車的負碳效果會得到一系列政策支援方面的利好。

【記者】魏泓泉

【統籌】郭小戈

【作者】 魏泓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