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洞庭作家】嚴樹林/寫作收獲了快樂

寫作收獲了快樂

作者:嚴樹林

2020年4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潇灑原創之家》推送了我原本用來制作“K誦”底版的一首散文詩《故居旁的那棵老樟樹》,迎來了家人、同僚和朋友們的紛紛點贊。我的活動圈子和交流範圍似乎一下大了許多,熱了許多,慢慢的我開始嘗試學習寫作。

兩年過去了,我感受頗多,而其中最主要的莫過于寫作收獲了快樂。

首先是收獲了釋放郁積的快樂。

退休後尤其進入70歲以後,不僅因為活動圈子縮小,親人、朋友慢慢離去,社會生活與自己漸行漸遠而緻使孤獨和寂寞如影随形,而且人生過往中那些刻骨銘心的印象記憶,那些萬般無奈的酸甜苦辣,那些無可名狀的喜怒哀樂,那些難以啟齒的自省内疚,總感覺沉積心底,難以排解,于是郁悶與不快時常彌散心頭。

例如:對故鄉的眷戀。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兒時的一切,憶起竟曆曆在目,有時甚至神魂飄忽。我通過寫作散文《心中那棵樹,那個鳥窩》和詩歌《家鄉的那條河》《鑰匙》《踏上故鄉的土地》《特别書簽》《故鄉的老酒》《拜訪》等抒發自己積壓在心中的情感。

我在《拜訪》一詩中寫道:

紡車聲與麻鞭聲/ 一直纏繞我的心弦 /那首回鄉曲/ 幾經易稿,終于如願/ 在那裡,我尋到了生命/ 第一道年輪的起點/ 覓得了小腳丫/ 踏出的第一枚印痕/ 老房子沒有了/ 宅基地下/ 傳出的第一聲啼哭/ 還隐約聽見/ 兒時的玩伴/ 那棵老樟樹的子孫/ 訴說着歲月滄桑/ 連同我的小小故事/ 也一起編進了/ 頭頂的那朵白雲

這些拙文拙詩釋放了我對故鄉的懷想和眷戀,并使這份情感有所寄托與歸屬。

又如: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我晚年回想起來,總覺悔恨和自責。為了緩解心理上的壓力,我寫了《年老的父母們,請對自己說聲“原諒”吧》。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的三個兒女早已為人父、為人母。但作為父親,我現在還是不時在反思和拷問自己,曾經在教育他們時采用過打罵或語言傷害。這些在他們心靈上留下的是陰影,而在我心理上留下的則是愧疚與歉意”。這篇文章通過我和自己的對話、我和子女的對話以及向他人的訴說,宣洩和釋放了心理上的重負。

還如:父母過世雖然幾十年了,但我仍沒有淡忘他們。父母在生時我沒有很好盡孝,且再無彌補機會而産生的愧疚與負罪感一直積壓在心裡。于是我寫了散文《我盼,我盼母親回來》《父親留給我的最深記憶》和詩歌《幸福》《情人節裡的緻敬》《娘的話》《答案》《父親的背影》《緻父親》《重陽》《中秋節的月亮》《清明祭掃》《思念,簡約成雨》《清明一霎雨》等,用文字釋放我對父母的深切懷念和自我追悔。

其次是收獲了分享美好的快樂

把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分享給他人,是件既快樂自己又快樂他人的事。有人說“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想想也是。我常把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分享給他人,和他人一同享受快樂。

孫子多次為我們精心打造“四室同遊”,一路無微不至的關照我們“二老一小”,讓我們幸福滿滿。我就寫了《讓我永遠陶醉的風景》。我感歎:“六天時間,我被路上一道道美麗風景感動的同時,更被我眼前的另一道‘孝老愛幼’的風景所陶醉”。這篇文章分享後,文友們非常羨慕并感謝我給他們分享了快樂。有位文友留言說:“嚴老師美文如盛夏的涼風,舒服惬意”。寫重孫子的一段文字,尤其讓我和家人樂不可支:

“重孫子‘小鼓棒’(乳名)為我們這次旅遊增添了非常多的樂趣。小屁屁兩歲多,活潑愛動,一雙水靈靈的會說話的眸子透出兒童特有的童真。每到一個景點,隻要你拿出手機,他就會主動擺好pose,等你拍照。你準備拍他時,他會微笑着把豎起大拇指的小手伸出或把豎起食指和中指的小手高高舉起,學着大人一聲‘耶’。照完後他會慶祝式的在原地轉個圈”……

我們家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孫媳,對我們都十分孝順,尤其是二位兒媳。讓我們倍感家庭生活的幸福、溫馨和甜蜜。感動之下我寫了《我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将美好分享給家人和朋友。此文還被《嶽陽晚報》以《家有三女》為題刊登,讓更多的人分享到了我們的幸福和快樂。

兩次東非之行是我快樂人生中的一筆濃墨重彩,屬于我和夥伴們的詩章。我寫了“東非小記”系列,用文字将它永久收藏并與同伴及他人分享。

【洞庭作家】嚴樹林/寫作收獲了快樂

刊發本人作品的紙媒(圖)

再次是收獲了增強自信的快樂。

在我看來,同是寫作愛好者,老年人自然不如年輕人。然而在實踐中我又發現,老年人的生活閱曆使他在寫作内容的選擇及主題的洞察上不一定比年輕人差。如我寫的散文《“紫金山”,永存心底的記憶》,選自七十年代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塊價值30元的“紫金山”牌試制手表,從獲得到失去的一個月時間裡給我留下深刻記憶,它反映出了社會變遷和人民生活水準的變化。這樣的生活經曆和感受是年輕人沒有的。這篇文章後來被中國散文年會會刊《散文選刊》看中,以《紫金山手表》為題發表在該刊2022年第3期上。

兩年來我先後在《散文選刊》《中國鄉村》《嶽陽晚報》《山東詩歌》《長江詩歌》等紙刊和《潇湘原創之家》《中國詩歌網》《百姓作家》《北方詩歌》《詩人地理周刊》《中國鄉村文化》《遠方詩歌文化》《中外詩人》等文學平台發表散文25篇,詩歌近100首,合計約8萬字;《我心中最美的那片油菜花》獲得2020年《中國鄉村》雜志四季度有獎征文散文一等獎;《中外詩人》同題詩“南湖”入選《南湖——慶祝建黨百年詩選》大型典藏精裝圖書。這些小小的成績和進步,增強了我的自信,讓我感受到了老年生活的快樂。

兩年來,我以平常心寫平常事,寫生活、寫真實,用文字養身、養心,休閑、娛樂。我十分感歎和認同王蒙先生在他的散文《寫作的快樂》中所說:“寫作是最好的養生。心有用焉,精神集中,不受幹擾,神有栖焉,不受外惑。感情得以舒張,想象得以飛揚,郁積得以宣洩,空洞得以充實,遺憾得以補償”。

(注:文章開頭中的“K誦”即用K歌App制作的類似K歌底版,供自己和他人誦讀的小程式)

【洞庭作家】嚴樹林/寫作收獲了快樂

作者簡介:

嚴樹林,湖南嶽陽君山區退休教師,有散文、詩歌在《散文選刊》《中國鄉村》《嶽陽晚報》《山東詩歌》《長江詩歌》等紙刊和《百姓作家》《潇湘原創之家》《中國詩歌網》《北方詩歌》《詩人地理周刊》等文學平台發表;2020年獲《中國鄉村》雜志四季度有獎征文散文一等獎;《中外詩人》同題詩“南湖”入選《南湖—慶祝建黨百年詩選》大型典藏精裝圖書。

圖檔: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