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湘文藝】張海兵/回老家的感覺真好

回老家的感覺真好

作者:張海兵

【三湘文藝】張海兵/回老家的感覺真好

每年的法定假日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必定是回老家陪伴父母幾天,彙報一下工作,聊聊日常,讓父母放心。今年上班以來,因忙于檔案專審工作,幾乎沒有閑暇的時間。距老家隻有50公裡一小時的車程,卻沒有回家一次。于是期盼有假期回老家看看父母,調節一下自己緊張的心情。

終于盼到了清明節,可以離開機關三天不用上班了。朋友安排時間将我送到了老家,一下車便看到80歲的父親在路邊搭着黃瓜架子,看上去身體蠻硬朗,心一下子釋然了。父母的身體是我唯一擔心,電話中他們每次都告訴我身體很好,不用擔心。我知道父親喜歡瞞着,怕我擔心。隻有瞞不住要住醫院的時候母親才會告訴我,父親依然不會說。像這次回家看到他戴着手套,才知道大拇指挂傷了,看到的才是真實的。

父親見我回來,放下了手中的活走過來。今年很少打電話回家,有時明明記得打電話,事一多又忘記了。我在家安裝了攝像頭,堅持隔三差五在手機上看一下視訊,了解他們是否安好。父親挨着我坐下:“還有那麼忙?說三月結束的現在還沒有結束?”“四月能完成已經不錯了,事情關乎他人切身利益,不停地反複稽核,盡力做到精準。”我回答着父親。“那就好,自己辛苦一點,確定了公平公正。”父親既擔心又欣慰。

正聊着,學校一負責人來電話,詢問一事情如何處理,我如實相告還沒有最終的結果。待電話結束,父親便告誡:“這個事你不能擅自做主,要如實向上司報告。上司見識比你廣,處理能力比你強。”“知道,您放心啊!”父親擔心我性子急,說話耿直,怕我處理問題方式方法欠妥。

此時,母親給我泡來一杯熱茶,接着又端來一盤炸得金黃的蕃薯片,一小袋薄皮核桃,還有剛買的瓜子。見我沒有動手,母親掰開一個核桃塞到我手中:“這個好吃呢!”

看着一生善良坦誠的父母,想着他們是天底下對子女期望最低的人。他們從來不對比誰,隻要我們有一點點進步都十分滿足。每次與他們說曾經的朋友誰當常委了,誰調嶽陽了,誰當局長了……父母隻會說:“他們都很優秀,是努力拼搏的結果。”從來不會說你要努力任個什麼職務,是以有時心情在低俗的時候我也埋怨他們:“就是你們太容易滿足了,導緻我目标不高。”“這樣子不錯了,我們都很開心了。”這就是我的父母,不會給你丁點壓力與不滿。

“回去帶一壺油,一隻雞,帶點小菜,蕃薯片、竹筍,洗碗用的絲瓜絨……”母親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不要呢,什麼都不帶,都不喜歡吃。”我回答着母親。“那今年就不再做蕃薯片了,都不愛吃。”母親自言自語。

母親每年都要做很多的蕃薯片送親送友,這是個很辛苦的活。要将蕃薯洗幹淨,削皮,然後用大鍋煮熟,搗碎成糊狀,再用工具均勻地抹在準備好的布片上,然後太陽曬幹收藏。年紀大了,做起來很費力,父母為了我們依然樂此不疲。

将近11點,母親的飯菜做好。桌上擺放着雞、魚、鹵雞爪、莴筍等。“喝點酒吧?”父親問我。他以前也喝點小酒,也抽煙,為了讓我們少擔心,煙、酒都不沾了。“喝點也行,好久沒喝酒了。”我回答着父親。“啤酒還是白酒?你媽媽聽說你回來還買了箱啤酒。”“那就喝點啤酒。”我對父親說道。于是父親從紙箱中拿出了一罐啤酒,邊吃邊和父母聊着。

【三湘文藝】張海兵/回老家的感覺真好

母親不時夾着雞肉,雞爪放我碗裡。“年紀來了,做出來的飯菜不合你們口味了。”母親見我不怎麼吃菜,擔心她老人家的手藝。“味道很好,是我沒有做體力活吃得很少,習慣了。”“你再不回來,我們也想你了,準備帶點菜上縣城一趟的。”平時打電話說工作忙就不要回家的母親,說出了她的真實想法。聞言,内心說不出的滋味,一種熱淚要奪眶而出。兒行千裡母擔憂,我隻區區一小時的路程卻讓母親擔心了,我卻連電話都沒打幾個。幸虧弟弟妹妹比我孝順,隔兩天便會來一個電話,讓老人家少了一些牽挂。

“吃得這麼少,是不是身體有問題,要去醫院檢查一下。”母親在擔心我。其實,飲食方面我一直這樣,運動量小吃得少,除了工作感覺有點疲勞,其他都挺好的。

邊喝着小酒,邊和父母聊着。心情放松了,竟然有了睡意。于是倒床便睡,一覺醒來睡了兩個多小時。頓感神清氣爽,從沒有過的踏實,充沛。這是今年以來睡得最香、最踏實的一個午覺。看着屋前魚塘中魚兒浮出水面悠閑自得,聞翠竹、油菜與各種小菜的清香,聽雞鳴鳥歡……放眼滿目青翠,空曠無邊,胸襟随之寬廣。這才發現老家是我最安心、最輕松的地方,回老家真的感覺真好。

作者簡介

張海兵:湖南省散文學會會員,業餘熱衷記錄心靈感悟,以文為樂。出版了《新聞拾萃》《流淌的時光》

圖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