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插混的世界沒有那麼複雜(下):混動專用發動機“專”哪了?

上篇我們聊到了關于目前一線中國品牌在插混技術路線上的選擇(回顧請戳《插混的世界沒有那麼複雜(上):主流PHEV技術路線解析》),簡單歸納即大多數品牌都選擇了雙電機控制的DHT方案,而長安iDD選擇了死磕單電機,比亞迪DM-i則直接放棄變速結構采用單擋驅動,這也是目前我們能買到的混動車型中采用的最主流插混方案。

而這些不同的技術路線又指向了同一個零部件——混動專用發動機。每次有廠商宣傳旗下混動專用發動機如何出色時,總會有人問“混動專用”是怎麼一回事?它跟傳統燃油車發動機有什麼不同?專用與否對混動系統影響很大嗎?

插混的世界沒有那麼複雜(下):混動專用發動機“專”哪了?

答案自然是兩者是有差别的,而且不小。為了更直覺地讓大家了解PHEV技術,本期就來剖析一下混動專用發動機到底“專”哪了?

經過上期的簡析,相信本次内容了解起來會更加容易。同時,為了帶入實際的選車環境,我也會談到如“對于不同駕駛風格的人來說,插混系統該如何選擇”、“不同的工況下,選PHEV的邏輯”等等問題。

怎麼個專用法?

在了解混動專用發動機之前,要明确的是,發動機僅僅是PHEV系統裡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能脫離整套混動系統而單獨看待。

插混的世界沒有那麼複雜(下):混動專用發動機“專”哪了?

所謂混動專用發動機,無非是指專為這套插混系統服務的發動機,它脫離了作為唯一動力源的重要屬性。

在上篇的技術路線中有講過,系統處于串聯模式時,發動機可作為增程器,隻發電不參與驅動車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開車所感受到的動力跟發動機轉速、輸出扭矩毫無關系,是以發動機會盡可能保持在最高熱效率轉速區間,這也是混動專用發動機被設計出來的第一目的:高熱效率。

插混的世界沒有那麼複雜(下):混動專用發動機“專”哪了?

熱效率一直是内燃機技術發展的瓶頸,如今市場上發動機的熱效率大多處于36%~40%之間。在此基礎上,想要往上再提升1%都相當困難,除非改變發動機的循環方式。

目前,傳統燃油車采取的大多是奧托循環,即壓縮比等于膨脹比的循環方式。想要進一步提升熱效率,最顯著的辦法是采取壓縮比小于膨脹比的方式,即做工行程大于壓縮行程。而這也是米勒循環與阿特金森循環最基礎的原理,它們倆的差別是實作方式不同,在此就不展開具體介紹了。

目前經過“能效之星”認證的量産混動專用發動機最高熱效率是43.32%,代号為DHE15,采用米勒循環,搭載于吉利星越L Hi·X上。緊随其後的,是采用了阿特金森循環的比亞迪骁雲插混專用1.5L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3.04%。

說到這可能會有人産生疑問,既然米勒循環與阿特金森循環可以實作更高的熱效率,為什麼傳統發動機仍然以奧托循環為主呢?這是因為要想實作壓縮比小于膨脹比,在配氣機構設計上會複雜很多,發動機最高轉速限制會比較大。更重要的是,米勒循環與阿特金森循環低扭會弱很多。是以,電機+米勒/阿特金森循環就成為一種效率極佳的組合,被廣泛應用于混動專用發動機上了。

混動專用發動機的第二個特點,即取消了正常機械附件,均換為電子結構。

對發動機有所了解的車友應該知道,正常發動機會通過皮帶帶動其附屬的發電機、水泵、壓縮機等附件,這些附件在工作時對發動機的功率影響還挺大的,尤其對于小排量發動機而言。而目前主流的混動專用發動機均将這些附屬功能改為電子結構,讓發動機所有功率不再有輸出動力和發電以外的其他用途,效率自然比傳統發動機更高了。

插混的世界沒有那麼複雜(下):混動專用發動機“專”哪了?

概括來說,由于一套插混系統裡加入了其他動力輸出源,是以插混專用發動機就卸下了很多包袱。輕裝上陣的同時,還創造了“最舒适的辦公環境”,因為大多數混動系統的控制邏輯都會讓發動機直接運轉在相對高效的區間,避開怠速、低轉等工況。

反過來說,一台插混專用發動機不經改裝的話,也無法單獨裝在傳統燃油車上正常工作。

PHEV購車手冊

說完了插混技術與混動專用發動機後,基本上關于插混這個“動力體系”的内容也就分享完了。剩下的動力電池組以及一些細枝末節的部分,就放在下面的選擇建議環節,再結合不同PHEV的特性,聊聊它們分别最适合什麼工況。

每一位關注過PHEV的朋友,相信都為其“可油可電”的特性心動過。城市用電,長途用油,完美解決了油價高、充電難的問題。目前,大多數上市的PHEV車型基本達到了純電續航100km的門檻,奇瑞鲲鵬DHT與吉利雷神Hi·X在年底還會有200km純電續航的插混車型上市。考慮到大幅上漲的原材料價格,估計屆時車型定價也會比已上市車型貴出不少。

如果你的用車環境以城市為主,買PHEV是為了避免續航焦慮的同時,最大化感受“電驅”的特性,那麼大電池就是永遠滴神!

這裡面要注意的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雖然安全性極佳,穿刺實驗中表現也非常穩定,但它也并不完美。磷酸鐵锂電池的特性注定其在低溫下的衰減會比三元锂電池更多,是以冬季續航的折扣力度會比另外幾位采用三元锂電池的選手更加明顯。再加上比亞迪一般SOC設定在25%,北方冬季的話可用的純電續航裡程大約隻剩50km左右。

而采用了”大容量+三元锂電池“組合的長安UNI-K iDD則明顯更适合該類用車環境,并且長安針對低溫環境做了一系列措施,充分利用大容量電池的優勢,在達到臨界點後通過耗電保溫等方式讓其工作環境達到了-35°C,在北方還是非常實用的。

如果你買PHEV就隻為了一塊綠牌,既沒有充電條件也沒有純電使用偏好,成本效益最高的車型則是比亞迪DM-i系列的50+km純電續航版本。

比如宋PLUS DM-i、秦PLUS DM-i等車型都有50+km純電續航版本,因為目前上遊廠商漲價導緻新能源車均出現了不同程度漲幅,而低容量電池的版本漲價最不明顯。比如秦PLUS DM-i 55km續航版本起售價僅11.18萬元,虧電油耗僅3.8L/100km,成本效益傲視群雄。

即将上市的吉利帝豪L Hi·X在虧電油耗、續航、性能上其實都不弱于秦PLUS DM-i,但考慮到其100km的純電續航,估計成本不會比秦PLUS DM-i更低。至于這兩款車之間的PK結果,還要看最終帝豪L Hi·X價格是多少。

如果你的用車環境裡高速占據了一半以上的比例,選PHEV是為了降低使用成本,那麼采用帶T的混動專用發動機以及多擋DHT會更加合适,這其中,奇瑞鲲鵬DHT與吉利雷神Hi·X都是不錯的選擇。

以帝豪L Hi·X為例,3擋DHT的結構讓發動機在高速巡航時轉速更低,NVH與油耗表現都更好。其次,吉利這台代号為BHE15的1.5T發動機本身性能就比同價位的諸多1.5L發動機性能更強,巡航期間的再加速能力會更優秀。

如果你買PHEV是為了體驗高性能,那麼目前有且僅有比亞迪漢DM-p可以選擇,去看看即将上市的漢DM-p吧!

大師觀察

也許,内燃機未來終将消失,但純電時代的開始和燃油時代的結束中間将有長達數十年的重疊期。别說汽車了,哪怕被蘋果三星取代的功能機時代的霸主諾基亞,也并非是在一夜之間消失,其原因不是一兩句話所能概括。

那麼這中間會如何演替,這段時間會如何影響每個人的出行?探究這個過程,其實也挺有意思。從這些激進投入、全力轉型、不惜創立新品牌做插混的自主車企來看,PHEV是他們認為相對合适的方向。并且在2022年的今天,大家也都給出了還算不錯的解決方案。

不過,合适的選擇要放在合适的環境下考慮,PHEV到底适合哪些人?到底哪種用車環境能将PHEV的特性發揮到最大?買PHEV的人群有沒有共同點?關于這些話題,希望在未來可以尋找到一些購買并有一定使用經驗的PHEV車型車主,待我與他們真實溝通後,再來和大家一一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