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花釉裡紅瓷器,為什麼這麼貴?看看它的燒制工藝就知道了!

青花釉裡紅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創造性地将青花和釉裡紅兩種釉下彩工藝相結合而燒成的一個瓷器釉下彩裝飾品種。

明、清時期的青花釉裡紅雖延續生産,但由于它的燒制工藝技術複雜、難度高,是以大部分時期内制作的數量不多,遺存至今的也很少。

為何一件青花釉裡紅殘器

能夠拍出不菲的價格高?

一、釉裡紅的最大特點是燒制難度大,成品率極低。

它是以銅為着色劑,在白胎上直接繪制各種圖案紋飾,在上面施一層釉,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是以名叫"釉裡紅" 。釉裡紅瓷創燒于元代,但數量極少,可謂鳳毛麟角。

二、青花釉裡紅傳世稀少,儲存較為完好的也極難一見。

數千件明洪武年間景德鎮的瓷片在挖掘機下出土,其中最為耀眼的就是釉裡紅。雖然都是殘片,但一點也不影響它的珍貴價值。在以往的拍賣場中一旦出現,必定受人矚目。

2017年12月12日,遠在比利時的一個小拍賣行的拍賣會上,出現了一件元青花殘器(從未露面過),它有個響亮的名字“元代青花釉裡紅開光镂空牡丹紋蓋罐”,這件雖然被“砍頭”,又沒蓋,又是碎拼,但依舊拍出23,5萬歐元,折合人民币180萬!

青花釉裡紅瓷器的

工藝特征與難點

“青花釉裡紅”是指在瓷胎上以青花和釉裡紅兩種彩料分别繪畫紋飾的不同部分,再罩上透明釉後入窯高溫還原氣氛下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這一品種的工藝基礎是建立在“青花”和“釉裡紅”兩種釉下彩工藝特點之上的。

“青花”是指用含氧化钴的青料在瓷胎上繪畫紋飾,然後罩上透明釉,在1200℃以上的高溫還原氣氛下一次燒成的釉下呈現藍色花紋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釉下彩的工藝優點在于钴料的着色力強,發色鮮豔,窯内氣氛對它影響較小,燒成溫度範圍較寬,呈色穩定。

雖然青花工藝早在唐代河南鞏義窯燒制的“唐青花”瓷器上就已開始使用,但其真正的成熟與發展還是在元代景德鎮窯實作的。“釉裡紅”是指以含氧化銅的彩料在瓷胎上繪畫紋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後入窯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燒成的釉下呈現紅色花紋的釉下彩瓷器。

以銅做陶瓷釉下彩的着色劑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長沙銅官窯的釉下褐綠彩瓷的彩飾中。現代科學測試表明,在銅官窯彩瓷中常能見到以褐色彩料或藍綠色彩料畫成的斑點紋和簡單的花草紋,這種褐色彩料是以含鐵量高的礦物原料作為色料。

藍綠彩則是以含氧化銅的礦物原料或煉銅渣料作為色料,加工磨細後配成彩料施于瓷器的四周部位。這種點斑彩在高溫下燒成時常常流動,流下的綠色色彩有時局部變成紅色,這主要是其中所含的氧化銅被還原着色的緣故。

元代釉裡紅

元代燒成的釉裡紅也是使用含氧化銅的彩料作為着色劑,景德鎮稱這種彩料為“銅花”。

它是通過加熱銅材獲得的氧化表層,經仔細研磨後制備而成。這種彩料的“顔色極不穩定,因燒窯的火焰性質不同而出現綠色或青色,以及各種色調的紅色乃至閃紫色”。

如用氧化焰燒成時呈青綠色,隻有用還原焰燒成時才能呈紅色。在還原氣氛下,彩料中的氧化銅被還原成了氧分比例少的氧化亞銅,或不含氧的純銅。

與同為使用氧化銅做着色劑的高溫紅釉一樣,釉裡紅的紅色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是“以純銅細小粒子呈懸浮狀态存在的,銅的微粒直徑隻有大約為千分之九毫米左右,近似膠體,顔色與普通金屬狀态時不同”。這種膠體“在極細小時呈黃色,稍大就呈紅色,更大些時又呈青色”。

是以,為了能使氧化銅還原成合适的呈紅色的純銅細小膠體,燒窯時對窯内火焰的性質和還原氣氛用時的長短的把握就顯得十分關鍵。

即在燒窯過程中材料“當還原作用适合時呈紅色,過度會使色調發暗。在用中性焰或氧化焰燒成時呈紫、青、綠色;如未能完全熔融,便呈灰鼠色乃至暗紫色。若熔融過度便褪色成為橙黃色或白色”。

此外銅在800℃以上的有易流動和揮發的特性,在高溫燒制過程中會與面釉熔融并通過釉泡溢出體外,因而“現出紅色隻要少量的銅就夠了。當銅的摻和量在0.5%以下時所出的顔色最好”。

是以控制好彩料中銅的含量也十分重要。而燒成溫度“對釉裡紅的顯色也有很大影響,溫度過高銅全部揮發,溫度過低則釉面發濛,紅彩不能顯現亮紅色。

一般溫度在1200℃-1250℃左右比較合宜。為了避免銅的揮發,燒成中高溫階段不宜時間過長,故燒窯時窯位的選擇也極有關系。”

可見釉裡紅的制作從彩料的配制到燒窯時火焰的性質,溫度的高低,還原氣氛的用時,甚至窯位的選擇等種種因素的變化,都會對制品能否呈現純正的紅色産生影響。

總之,青花釉裡紅制作工藝的特點在于燒成時要同時滿足“青花”和“釉裡紅”兩種不同彩料燒制工藝的要求,其中釉裡紅的呈色技術難度很高,且不好把握,因而要想使燒制出兩種釉下彩均呈色完美的制品是十分不容易的。

從現有考古和傳世材料來看,這種工藝技術發展成熟的曆史确實比較漫長,它自元代創燒後,在明代發展緩慢,成功的制品不多。

清康熙時期的青花釉裡紅工藝有所恢複和發展,發色成功的制品見多。而雍正時期則是這種釉下彩工藝最為成熟穩定的時期,傳世的雍正青花釉裡紅器大多呈色鮮豔穩定。2019年6月,北京保利,一件清雍正禦制青花釉裡紅雲海騰龍大天球瓶,拍出1.47億的天價,足見其名貴!

由于燒制難度大,青花釉裡紅曆來價值不菲,十分珍貴,若是柴窯燒制,穩定性就更不可控制,“十窯九不成”是常事。

要讓二者都有良好發色,需要從釉料配置開始,包括對窯内氣氛和溫度的把握等,整個制作工序要求十分嚴格,稍有閃失,将前功盡棄。

故此,青花釉裡紅的燒制都由經驗深厚的老窯工來把控。但即便如此,亦少有成品,甚至滿窯皆損。以百窯而難求其一來形容其精品,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因如此,青花釉裡紅瓷器皆為官窯燒制,且多為盛世時期之作,民窯斷不可為。畢竟這些窯廠燒制瓷器是為了賺錢而不是賠錢,沒有人會為了一件瓷器而去冒傾家蕩産的風險。

青花釉裡紅瓷器不僅在工藝上展現出它的名貴與成就,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加上其稀少的特點,無論置身何處,都應是最為閃耀的亮點。

它是國力強盛的象征,亦是帝皇賞玩之物。每一件青花釉裡紅作品,都是不可錯過的天物。

⊙版權聲明:文章整編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