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管筱璞
俄烏沖突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制裁,包括當機在這些國家的俄央行官方儲備資産、實體或個人的私有資産,甚至将俄羅斯部分銀行“踢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系統。在這場博弈中,俄羅斯甩出“以盧布結算天然氣、以黃金錨定盧布”的“撒手锏”,金融戰再度更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表示有必要擺脫美元的統治地位,因為美元已從普通的支付、結算和投資工具變成華盛頓的政治訛詐手段。美元地位正在遭遇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質疑。
美國濫用金融制裁措施将激勵一些國家采取去美元化戰略
“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國家正在就以何種貨币進行貿易結算重新談判。”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日前表示,西方在俄烏沖突後對俄羅斯發起的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導地位,導緻全球金融體系更加“碎片化”。
戈皮納特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包括對俄羅斯中央銀行實施相關限制措施在内,西方制裁可能推動一些國家形成基于貿易的小型貨币集團。在全球貿易中更多使用其他貨币将導緻各國央行持有的儲備資産進一步多樣化,其他貨币可能會是以發揮更大作用。她補充說,俄烏沖突還将刺激數字金融發展,包括加密貨币和央行數字貨币等。
自2014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起多輪經濟金融制裁措施,試圖将俄孤立在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體系之外。國際金融協會2月28日釋出研究報告指出,美對俄經濟金融制裁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後,美國和歐盟對俄實施多項經濟金融制裁措施,重點針對金融、能源和國防行業,以對俄實作精準打擊。
第二階段,2017年至2021年,美國以俄涉嫌幹涉美國選舉、對美發動“惡意網絡攻擊”、俄前特工在英國中毒事件為由,對俄采取多輪單邊經濟金融制裁措施。這主要包括制裁多位俄經濟寡頭及其控制企業以及“北溪-2”項目參與企業,限制美金融機構購買俄羅斯國債,當機受制裁的俄羅斯個人和實體在美資産等。
第三階段,今年2月俄羅斯在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大幅更新對俄制裁措施。這主要包括當機俄大型國有金融機構在美資産,限制俄使用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進行商業交易的能力,将部分俄銀行排除在SWIFT支付系統之外,當機俄央行資産并禁止與俄央行交易等。
國際金融協會指出,為削弱美國制裁效果,2014年以來俄金融機構和企業大幅削減了外币債務,俄央行和主權财富基金也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産,增加黃金儲備。同時,俄開發了本土版金融資訊傳輸系統(SPFS)以部分替代SWIFT支付系統,積極尋求以盧布和其他貨币進行貿易結算。
大西洋理事會進階研究員朱莉娅·弗裡德蘭德警告,美國對俄發動“最頂級”經濟制裁不僅将直接沖擊俄經濟、與俄有密切經濟聯系的中東歐國家,也會對全球宏觀經濟和貨币穩定造成破壞性影響。
長期來看,美國濫用金融制裁措施将激勵一些國家采取去美元化戰略。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資料顯示,自歐元誕生以來,美元資産在全球央行外匯存底中所占比例已從71%降至去年第四季度的58.81%,為26年來新低。這表明各國央行在逐漸減持美元。
強權支撐了美元霸主地位,肆意妄為也将損傷美元信用
買家在日本東京秋葉原購買一台價值數十萬日元的尼康相機,盡管上面可能印着“泰國制造”,最後收到的卻是以美元計價的信用卡賬單。整個消費過程看似和美國沒有任何關系,但美元就這樣“不請自來”,要求在這筆跨國交易中占據主導地位。
這就是美元的特權。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元一直是用于國際交易報價和結算最重要的貨币。沒有哪種貨币像美元一樣,滲進世界經濟的血液之中。
金銀天然不是貨币,但貨币天然是金銀。從貝殼、銅錢等到金銀,從中國宋代出現的紙币交子到紙币和黃金挂鈎,随着社會經濟發展,貨币形态也在不斷變化。到現如今的信用貨币時代,貨币發行權完全取決于國家信用和經濟實力,即一個國家可以根據市場和國家需要發行貨币。
美國建國時間短,并沒有經曆貨币形态變化的全過程。回顧美元演化的程序,開始即是用于國際貿易的黃金,1944年成為黃金美元,也就是美元與黃金挂鈎、各國貨币與美元挂鈎,實作“雙挂鈎”或“雙盯住”;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元綁定石油,從一定程度上變成了石油美元,實質上變成了信用美元,靠美國國家信用支撐;發展到最近十幾年,美元成為債務美元。目前,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已經超過30萬億美元。
美國是唯一有能力、有意願吸收全球超額儲蓄,并接納相應貿易逆差的大型經濟體。順差國拿着積累的美元購入美債,相當于生産者向消費者提供融資,美國拿着從順差國借來的資金再度購買其産品,順差國則拿着掙到的美元再次購入美債。如此往複,手握美元霸權,美國制造出越來越多的赤字和債務,滋養美國資本的貪婪。
而今美元屢屢被用來加強對其他國家經濟制裁,被市場诟病為是對其優勢地位的一種“濫用”,打擊美元信用。事實上,美國的強權支撐了美元霸主地位,但強權肆意妄為同時也在損傷美元的主要儲備貨币優勢。
如果說從1944年到1971年是國際共識與公約賦予美元合法地位,其後則是美國自己創造出的美元霸權。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不再與黃金挂鈎,世界各國貨币不再與美元挂鈎。這是美國對世界各國的一次重大、公開的違約,直接導緻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使用于國際貿易結算貨币和各國儲備的貨币成為信用貨币。
緊接着,1973年爆發第四次中東戰争,石油危機和經濟危機随之襲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首先與最大石油出産國沙特阿拉伯達成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的協定,然後與石油輸出國組織達成協定,石油貿易結算貨币與美元綁定,由此确立了美元霸權。
每一次重大危機背後都有美元的影子,美元成為世界财富“收割機”
美聯儲近期不斷釋放加息信号,美股應聲而漲。外資大量湧入美股避險,背後大機率是新興市場的動蕩。這意味着,利用美元霸權“割韭菜”的老劇本再度上演——美聯儲降息,新興市場大量借貸美元債,經濟一片繁榮;一旦加息,則資本外逃,泡沫破裂,新興市場哀鴻遍野。如果這個新興市場國家不幸擁有的是貶值的本币,欠下的是升值的外币,随之而來的債務危機幾成滅頂之災……
“美元是我們的貨币,但卻是你們的難題。”這是美國前财長約翰·康納利的名言,字裡行間透着傲慢。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更是一針見血道出了美元霸權的實質:“美國享受着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她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
這是一種獨特而扭曲的貨币現象:美元既不是黃金,也不是實物,但卻可以換來與印刷貨币币值等值的商品和服務。美國鑄币局“生産”一張百元美鈔成本僅區區幾美分,但其他國家要獲得一張百元美鈔,必須提供價值相當于100美元的實實在在的商品和服務。“空手套白狼”,就是國際貨币所謂“鑄币稅”的好處。
美元回流機制也是美國“收割”世界的法寶之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文玲指出,一方面世界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币均采用美元,另一方面美國向全世界發行美國國債,使大量美元回流美國,形成美元的國際化大循環,其中既包括美元貶值、貨币放水形成的熱環流,也包括美元升值、美債縮表形成的冷環流。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國債發行量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進而快速轉嫁本國金融危機,影響波及全球,自己反倒全身而退。
20世紀70年代末的拉美經濟危機,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從美國引爆的國際金融危機,每一次重大危機背後都有美元的影子。與此同時,美國從全球“最大債權國”轉變為“最大債務國”,從國際貿易順差國轉變為逆差國。
“當美元與布雷頓森林體系脫離了關系,可以由國家信用決定貨币發行量的時候,美國就變成了靠美元的強大,靠美國經濟的強大,靠美國軍事的強大,靠創新能力的強大,靠印鈔剝奪其他國家财富的掠奪者。”陳文玲表示,美元像一匹脫缰的野馬,在美國霸權支撐下,逐漸成為收割世界财富的“收割機”。
“美國不僅可以在世界範圍内獲得鑄币稅收入,還通過金融市場獲得了包括石油在内的主要工業原料的定價權。美國還利用美元的基礎貨币特性,周期性地利用美元币值的升降以及利率的高低,攫取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說。
自恃擁有美元霸權,美國便驕縱行事,動辄對他國實施金融制裁。俄烏沖突爆發後,美國便對俄羅斯使出“殺招”,将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試圖摧毀其經濟。對于威脅美元地位的潛在對手,美國甚至不惜動用軍事打擊進行削弱。
1999年歐元誕生之初,美國向歐洲腹地科索沃發動戰争,打擊國際資本對歐元的信心;2003年伊拉克宣布在石油貿易中改用歐元結算石油貿易,被觸動利益的美國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伊拉克戰争,戰後臨時政府宣布石油出口改回美元結算。近年來,美國實施“美國優先”戰略,濫用美元霸權和金融制裁,使得各國“去美元化”訴求愈發強烈。
中國應加快建設全球性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制造業中心、要素交易中心及創新中心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巴裡·埃森格林在著作《嚣張的特權:美元的興衰和貨币的未來》中表示,美國不那麼良好的國際聲譽以及不負責任的國際金融措施,讓其他國家對美元充滿了疑慮。随着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演變,未來的世界将是一個多種國際貨币共存的世界,而作為美元壟斷特權的傳統基礎也正被逐漸侵蝕。
貨币體系的改革,将是百年變局中特别是經濟變局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場競争博弈中,中國應該怎麼辦?陳文玲認為,金融領域将大有作為,關鍵在于充分發揮現代金融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加快建設全球性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制造業中心、要素交易中心及創新中心。
成為全球性貿易中心,可以逐漸擴大人民币在國際貿易貨币結算、國際貨币儲備中的比重。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國際商貿盛會,百餘個全國跨境電商綜試區,中國已經具備成為世界貿易中心的基礎架構并将成為全球貿易的超大規模市場。
眼下,香港、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和海南等都具備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條件,天津、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有望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繼續完善人民币全球結算清算體系,通過創新金融的支撐體系,助力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制造業産值占全球比重約為30%,擁有全球最完備的工業體系。金融支援有助于中國制造業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成為全球生産配套能力最完備的地方,使更多企業成為單項冠軍、隐形冠軍,支撐制造業高品質發展。
與此同時,金融要加大對包括勞動力、資本、資料、土地等在内的要素市場改革的支援力度。在推進要素市場改革中,要推進資料資源向生産要素轉化,推動中國實作數字化轉型,為數字經濟條件下的業态變革創造條件。
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創新處于核心地位,是占據制高點的最重要戰略選擇。把更多地方建設成人才高地、知識高地和創新高地,都需要金融支援,都需要金融提供優質制度供給。隻有中國成為創新中心,金融才能發揮其倍加效應。
作為一種國際貨币,并不是隻享有超級特權,它還應當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否則就會逐漸被抛棄。目前不斷有經濟體嘗試脫離美元霸權,放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降低美元外匯存底、加速研發數字貨币,保護貨币主權。2020年,法國、德國和英國便通過“貿易互換支援工具”(INSTEX)完成了與伊朗的首筆轉賬,以便歐洲向伊朗出口醫療商品。
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國地位和舉國體制優勢,日益得到世界認同。随着中國國際地位和大國信用的提升,人民币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認同度必将大幅提升,加快推動人民币國際化。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