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年近 100000 個微塑膠顆粒,從塑膠瓶進入你的身體

曾經有人說塑膠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多種多樣的塑膠制品迅速進入了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每年近 100000 個微塑膠顆粒,從塑膠瓶進入你的身體

▲ 圖檔來自:Unsplash

然而,難以降解的塑膠堆積如山,漂浮在海面上,纏繞在動物的屍體上……人們發現塑膠也是最糟糕的發明之一,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也給我們帶來了看似無盡也無解的污染。如今,塑膠帶來的污染又添一項——微塑膠。

每年近 100000 個微塑膠顆粒,從塑膠瓶進入你的身體

微塑膠(MPs),指的是直徑小于 5 毫米的塑膠顆粒,粒徑範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不等,尺寸小于 0.001 毫米的納米塑膠(NPs)通常也算在此列。

是以,常提的微塑膠通常說的是微塑膠和納米塑膠顆粒 (MNP) ,微米塑膠(1 μm-5 mm)、亞微米塑膠(100 nm-1 μm)和肉眼通常不可見的納米塑膠(<100 nm)。

每年近 100000 個微塑膠顆粒,從塑膠瓶進入你的身體

▲ 圖檔來自:Sky News

人們對塑膠給人類和環境的危害已有了解,但對于微塑膠的威脅卻有些後知後覺,本世紀初期有科學家提出後,過了十幾年,微塑膠問題上升到了全球治理層面。目前科學家已經在人體血液中和糞便中都檢測到了微塑膠污染。

維也納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研究了微塑膠與胃腸道之間的關系,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你用塑膠瓶喝水 1.5 到 2 升,那麼每年以這種方式攝入的微塑膠顆粒就将近 100000 個。但如果選擇自來水,攝入的塑膠顆粒可能會減少到 40000 個。

每年近 100000 個微塑膠顆粒,從塑膠瓶進入你的身體

▲圖檔來自:Unsplash

是的,塑膠在我們的生活中随處可見,微塑膠也是無處不在:洗滌過程中的紡織品、輪胎磨損、化妝品等直接存在于環境中的初級微塑膠顆粒(MNPs),塑膠瓶、袋子和漁網等塑膠制品的破碎、磨損或老化産生的次級 MNPs …….

它可能通過海洋生物或海鹽等食物進入人體,也可能通過塑膠瓶進入人體……研究表明,全球人均每年可能攝入的微塑膠顆粒約 5g ,相當于一張信用卡。

每年近 100000 個微塑膠顆粒,從塑膠瓶進入你的身體

從微塑膠進入人體的方式來看,胃腸道是最容易接觸它們的器官。研究顯示,微塑膠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組群,還很可能會通過與腸道上皮細胞的接觸在細胞水準上與宿主胃腸道進行互相作用。

微塑膠顆粒會影響人類健康是既定的事實,但關于它們在胃腸道癌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的資料卻不夠多,而胃腸道又是主要的接觸途徑。

每年近 100000 個微塑膠顆粒,從塑膠瓶進入你的身體

雖然目前已了解有慢性病的患者會更容易受到微塑膠顆粒帶來的不良影響,但這還遠遠不夠,常見的微塑膠類型的确切來源、身體排出的數量、醫生如何在體内追蹤它們、是否存在可以消化塑膠的自然過程、微塑膠會觸發哪些緻癌的疾病機制……這些都是人們想了解的。

人們不僅想了解,而且還是迫切想了解,畢竟我們的生活依舊離不開塑膠制品,比如醫療領域的無菌注射器、膠帶、血袋和心髒瓣膜等等都有塑膠且目前不可替代。這也就意味着,微塑膠每天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進入我們的身體。

每年近 100000 個微塑膠顆粒,從塑膠瓶進入你的身體

我們對塑膠産生的微塑膠顆粒可能了解還不夠多,但盡可能地解決塑膠帶來的各種危害已是刻不容緩。從塑膠制造到分解的每一步都值得研究,而作為無法從事研究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應對措施,比如,可以從減少使用塑膠制品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