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首次!人體血液中發現了微塑膠

“醫學界”晚訊,不錯過每個醫療熱點。

曆史上首次!

人體血液中發現了微塑膠

據英國《衛報》報道,荷蘭科學家們分析了來自22名匿名捐獻者的血液樣本,在17人(77%)的血液中檢測到了可量化的微塑膠,其中最常見的塑膠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據悉,這是曆史上首次在人體血液中發現微塑膠。該研究于中原標準時間3月25日淩晨,發表在環境科學領域頂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9.621)上。(中國生物技術網)

頂替核酸檢測,6人被拘留

山西汾陽警方日前依托“一村一警”駐村(社群)服務工作機制,查獲3起替代他人核酸檢測的違法行為。經查,3名從事貨運的大車司機為圖一時之便,授意其朋友或親戚,持本人預約登記條形碼替代自己進行核酸檢測,當場被派出所民警和醫護人員識破。

目前,3名替代他人核酸檢測的違法行為人和3名授意他人頂替核酸檢測的違法行為人,均因擾亂疫情防控秩序,被汾陽市警察局依法行政拘留。(新華社)

醫生不等核酸檢測結果緊急手術

3月24日,江蘇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接到一名病人,病人從工地墜落,一根鋼筋刺入身體,在體内長度約50厘米,露出體外長約1米,情況緊急。對于這樣的情況,醫院第一時間開通綠色通道,對病人核酸采集完成後,沒有等待檢測結果,而是立即送往手術室。所有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身穿防護服,對患者緊急實施手術。從接診到手術完成,總共曆時2小時,目前患者病情平穩。(四川觀察)

默沙東啟動針對

中國男性HPV疫苗III期臨床

小鼠實驗顯示:

一種男性口服避孕藥99%有效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3月23日在美國化學學會春季會議上宣布研制出一種非激素類男性口服避孕藥,在小鼠實驗中有效率高達99%,且無明顯副作用,小鼠停藥數周後可恢複生育能力。相關人體臨床試驗有望今年下半年展開。(新華社)

北京市衛健委:

鼓勵有條件的中醫院設定惡性良性腫瘤科

近日,北京市衛健委印發《2022-2024年北京市惡性良性腫瘤診療品質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推進診體系建設、優化惡性良性腫瘤診療模式、提高惡性良性腫瘤診斷能力、強化惡性良性腫瘤用藥管理、加強醫療技術管理、豐富惡性良性腫瘤診療服務内涵等工作舉措。

《方案》明确,加強惡性良性腫瘤診療相關專科建設。根據《關于加強惡性良性腫瘤規範化診療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醫療機構基本标準(試行)》合理設定惡性良性腫瘤科、内科、外科、中醫科、放療科、病理科、藥劑科等相關科室。鼓勵有條件的中醫醫院設定惡性良性腫瘤科,開展惡性良性腫瘤診療工作,注重突出中醫藥特色。到2024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中西醫結合的惡性良性腫瘤診療專科建設。(央廣網)

約19億!武漢市開工

重大新項目補公衛“短闆”

3月24日,湖北武漢市公共衛生補短闆項目開工儀式在武漢市肺科醫院新院區舉行。當天開工的市肺科醫院新院區位于解放大道西端舵落口區域,是一是以三級甲等專科醫院為标準、以“強專科小綜合”為原則建設的以肺部疾病診療為主的專科醫院。項目占地125畝,總建設規模約17萬平方米,投資約19億,工期3年,編制床位1000張。(長江日報)

深圳南山成立應急救治醫院

深圳南山區将南方科技大學醫院作為應急救治定點醫院,暫停所有普通人群診療活動,承擔起專門收治區内隔離人員中罹患其他疾病(非新冠肺炎)患者的診療救治工作。隔離區域内居民如有就醫需求,可通過社群3人小組聯系120急救閉環轉送到應急醫院就診。(深圳報業視聽中心)

綿竹市人民醫院骨科一病區

行政主任黎孝富接受監察調查

綿竹市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綿竹醫院)骨科一病區行政主任黎孝富涉嫌嚴重違法,目前正接受監察調查。

公開資料顯示,黎孝富,男,漢族,1967年6月生,四川綿竹人,大學文化,1989年7月參加工作。曾任綿竹市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等職務,2021年4月至今,任綿竹市人民醫院骨科一病區行政主任。(綿竹市紀委監委)

27歲孕媽感染

李斯特菌生下“巴掌寶寶”

據《都市快報》3月24日報道,浙江杭州27歲的黃女士懷孕滿24周時,突然腰痛,發熱,還伴有尿頻、尿色加深。就醫後,醫生發現黃女士感染上了李斯特菌。據悉,李斯特菌又被稱為“冰箱殺手”,往往是因為吃了不潔的食物引起感染。孕婦一旦感染該細菌,胎兒就可能有緻命的危險。

不久後,黃女士産程發動,生下了670g“巴掌寶寶”——星星。星星大腿隻有食指那麼粗,重度窒息、呼吸衰竭,各髒器發育不成熟。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專門成立了救治團隊和獨立的護理小組,對星星進行單獨護理,盡可能營造宮内的環境。經過醫護76天全力搶救,星星長到2300克,已經接近足月的寶寶,治愈出院。(都市快報)

來源:醫學界綜合整理

責編:鄭華菊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