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抛棄燃油車,難跟低利潤說再見

比亞迪抛棄燃油車,難跟低利潤說再見

「核心提示」

王傳福仿佛坐上了時光機,押對了趨勢。不過,在賺錢能力上,比亞迪還要加強。

作者 |李鑫

編輯 |悟能

2007年8月9日,比亞迪汽車F6下線,坪山基地落成,王傳福一改往日的低調,放話道:

比亞迪要在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企業。

對于如何實作第一,他解釋:“2020年是電動車的天下,電動車的技術核心是電池,而比亞迪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池技術。”

十多年過去,電動汽車漸漸起勢,而坐上穿越時光機的王傳福,也正式宣布和燃油車說再見。

4月3日,比亞迪釋出公告稱,根據戰略發展需要,自今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産。未來,比亞迪在汽車版塊将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

由此,比亞迪也突然被貼上了“全球第一家正式宣布停産燃油車車企”的标簽。

看到比亞迪的戰略如此決絕,一位和《超源力》相熟的網友,直接抛出結論:比亞迪的股價又該漲了!

股價短期漲跌屬于玄學,不過比亞迪這次的戰略動作,的确釋放了重要的産業信号。對此,本文我們想讨論兩個問題:

1)比亞迪為什麼堅決轉型?

2)轉型标杆的比亞迪,正面臨哪些挑戰?

1、豪賭颠覆性産業?

“其實就是(因為)油車增長是負的,而且幅度不小。”比亞迪一名不願具名的人士告訴《超源力》,公司的規劃和重心都在新能源。

資料其實早有提示。自2017年以來,比亞迪的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形成了經典的“第一、第二曲線切換”。

作為過去支撐比亞迪“第一曲線”增長的燃油車,其銷量已經從2017年的29.6萬輛,一路下滑降低至2021年13.6萬輛;但與此同時“第二曲線”的插電混合+純電動汽車,及時頂上,從11.3萬輛暴增至2021年的近60萬輛。

而從行業資料來看,油車增長疲弱的背後,是新能源汽車的火爆。正如《超源力》在此前的文章中所說,當下的電動汽車産業,正類似當年的蘋果颠覆諾基亞。

2021年全國乘用車零售銷量2105.5萬台,同比增長6.0%,基本恢複疫情前水準。其中,傳統燃油車銷量1813.4萬台,同比下滑3.1%;

相比之下,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已經達298.9萬輛,同比暴增了169.1%,滲透率達到14.8%,其中12月當月的滲透率,甚至達到22.6%。

22.6%的滲透率是什麼概念?這意味着在2021年12月每賣出100輛車,有22.6輛是新能源汽車,傳統汽油車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被撕開巨大的裂口。

此外,20%左右的滲透率,有其更特殊意義。

所謂滲透率,它指的是“商品現有需求量”和“商品潛在需求量”的比值,而20%出頭的滲透率往往表明行業發展将迎來“主升浪”。

傳播學有一個著名的創新擴散理論:任何新事物,從不為人知到廣為人知,它的擴散的速度并不均勻。

一開始,新事物的傳播速度會比較慢,但當接受它的人群規模(也就是滲透率)到了某個臨界點(一般為10%-25%),擴散的速度會突然加快。

背後的原理來自羊群效應,第一批吃螃蟹的都是少數,但當吃螃蟹的人越來越多達到一定規模時,會出現明顯的跟風。

比如著名投資人朱嘯虎就曾說:

市場滲透率要是到了20%,做什麼都能事半功倍;

投資人,要在滲透率到15%時進場布局;

創業者,則最好在滲透率達到5%到10%的時候,開始招兵買馬。

比亞迪抛棄燃油車,難跟低利潤說再見

而從政策面來看,未來的汽車燒“電”不燒油,這已經不是什麼需要讨論的事情。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漸降低燃油車的産銷比。

而海南早在2019年就率先提出,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在國外,大車企,比如捷豹路虎,也宣布2025年以後不生産燃油車,而德國大衆是2040年。

華為任正非曾說:“絕不在非戰略市場,消耗戰略競争力量。”意在提示戰略要聚焦,堅持在主航道上發力。

而比亞迪的當下的動作,似乎正是上述話題的現實演繹。

不過,産業歸産業,雖然比亞迪已經踩到産業風口,但其發展仍有不确定性。

2、盈利能力存疑

如果看銷量,2021年比亞迪汽車其實賣得火。

據産銷快報,2021年比亞迪汽車銷74萬輛,同比增73%。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增長主力,全年銷量60萬輛,同比大增218%;純電動乘用車銷量32萬輛,同比增長145%,插混銷量27萬輛,同比增長467.62%。

增速快是一方面,對于比亞迪而言,更有利的消息是,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有率,已經提升至17.1%,同比增加了足足5.2個百分點。

不過,如果将銷量放下,比亞迪的财報資料并不算好看,典型信号是--汽車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

毛利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名額,它表示每産生1元收入扣除營業成本後,有多少錢可以用于各項支付經營期各項費用形成盈利。

資料來看,比亞迪汽車相關業務的毛利表現不太理想。2021年公司汽車毛利率為17.4%,同比2020年下滑約8%,為近十年最差毛利率。

17.4%是什麼概念?要知道,比亞迪的汽車業務包含了整車和電池,其中整車所需的電池全部自供。按理說,能享受自家供貨,成本控制應該優于同行。相比之下,不包含電池的蔚來、理想毛利率能平穩維持20%上下,特斯拉30%的毛利率。是以比亞迪的這項逐漸下滑的資料,似乎不太樂觀。

對于下滑的毛利,比亞迪的解釋是上遊材料上漲。比如在2021年半年報中,比亞迪就談到,磷酸鐵锂刀片電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漲超5倍,顯著影響經營業績。

不過,如果我們從業務層面來看,比亞迪的低毛利,可能還和低價車型放量以及激進的定價政策有關。

從車型結構來看,2021年比亞迪DM-i平台釋出後,相關車型走紅,比亞迪率先推出的是定價偏低的秦Plus和宋Plus;

此外,比亞迪為了兌現油電平價,将自己成本更高的插混車型和日系普混車型價格拉平,是以總體看定價比較激進。

不過,所謂降價容易漲價難,這一定價政策的長期效果,還有待觀察。未來如果不漲價,那麼相應車型需要産品持續放量,降低生産成本拉高毛利,而這,也将考驗比亞迪的産品力。

事實上,如今的比亞迪,不隻有汽車業務,這家公司其實是汽車制造、手機組裝(由港股上市公司--比亞迪電子經營)、二次電池及光伏的三大核心業務的混合體。各業務占總收入的比值,分别為52%、40%、7.6%。

而手機組裝以及二次電池及光伏表現也不太樂觀。

2021年,比亞迪分别計提了8.57億元的資産減值損失,和3.88億元的信用損失,其中信用損失主要是應收賬款計提減值。對于這次減值,國信證券推測,這可能與公司光伏業務的存貨以及資本化的研發投入減值有關。

光伏業務,比亞迪布局多年,自2009年開始切入,前前後後砸了數十億元,但至今未見明顯盈利。

此外,比亞迪電子利潤收縮明顯,帶動公司盈利下滑。

比亞迪電子年度利潤下滑,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後,醫療産品需求(口罩業務)同比下降,疊加疫情反複和行業缺芯抑制客戶需求,導緻公司的産能使用率偏低。

資料顯示,比亞迪在比亞迪電子的持股比例為65.76%,而2021年比亞迪電子年全年歸母淨利潤為23.1億元,歸屬于比亞迪的淨利潤為15.19億元,同比下降57.55%。

除了上述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比亞迪2021年的成績單包含了政府補貼,如果扣除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的22.63億元,比亞迪的年利潤隻有7.82億元,利潤率隻0.36%,在虧損邊緣。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告訴《超源力》,随着未來補貼退坡,以及大比例研發投入和新業務布局,比亞迪的利潤仍将受到影響。

而至于股價,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超源力》,比亞迪此前的上漲,一方面來自特斯拉暴漲下的國内同概念跟漲,另一方面則來自産品銷量持續超預期。如今,兩部分邏輯已經逐漸兌現,下一步市場博弈的焦點,要麼是銷量繼續超預期,要麼是盈利能力好轉,“畢竟企業的根本價值,來自持續為股東創造超額利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