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無任何品牌贊助

受到旗艦手機的市場沖擊,講實話目前旗艦市場真的是已經算得上是“縮水”很嚴重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如果簡單來诠釋的話,我直接要用“跟風或者同質化”來诠釋目前手機行業大環境一點不誇張!但是今天我重點并不是要說的旗艦,而是關于成本效益市場
對于成本效益我隻能說目前已經接近飽和了,那麼很多人好奇會問到怎麼飽和呢?其實對于成本效益的飽和主要是這樣的“基本上現在每個品牌,包括主流、次主流、小衆”基本上在旗艦和中端機背後,成本效益都是不缺的!
而現在如果說手機市場是以什麼為主,我覺得單純旗艦已經不是關鍵了,為什麼?因為中端機和成本效益已經起來,尤其是成本效益“它可以用相對合理的價格讓人們感受到功能俱全的體驗”,這就是優勢,是以由此定義為什麼成本效益市場出現飽和?關鍵還是“定價和功能體驗之間的關系”。你們需要注意一下。
為什麼成本效益會飽和?答案很簡單“人性的需求”
有人如果要問起為什麼成本效益會飽和?其實關鍵你如果回答是“手機本身”,那麼我跟你講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手機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呢?人性的需要更重要,所謂人性的需要一方面在意極緻的性能體驗“那麼直接選擇旗艦手機就可以”,但是選擇旗艦必須要有兩點滿足才行“其一錢包要足,其二在意極緻性能體驗”,但是我個人認為“錢包更為關鍵”;
如果你能錢包不足就算想買旗艦也買不起啊,就這麼簡單,是以說成本效益的飽和就是針對錢包不足且又想要大而全體驗的人衍生了,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想花相對比較少的錢買一台功能超多的手機,此時選什麼手機呢?此刻正值這樣想法形成,才促使了成本效益逐漸開始了受到了歡迎和追捧,就這樣一步步發展則出現了飽和,是以是人性的需求所緻!
如何正确看待成本效益手機?為什麼現在人看成本效益都是偏重誤區?
首先我先來說說為什麼現在人看成本效益都偏重誤區呢?最大的因素就是想多了,為什麼想多了?其實最大的原因在于“人性的弱點,在乎這個強,又在乎那個強”,然後就有了明明成本效益卻在意極緻的性能、極緻的功能、極緻的黑科技“我手打滑稽,這樣的手機怎麼來?”因為手機表面上是手機,但是卻依然逃脫不了商品的束縛,所謂商品就必須要遵循“成本和利潤之間的關系”,是以說成本效益就是成本效益,我們單純一點看就可以了!
如何單純看成本效益呢?答案還是很簡單,隻要你按照這個順序來看就沒什麼大問題了“續航、功能、性能”,值得注意的是續航乃重中之重,功能是否符合你的需要,性能在成本效益手機是微乎其微的。
為了加深你們對成本效益的了解,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就是目前看比較看中的一台手機小米11青春活力版,為什麼我比較看中呢?不光是價格,關鍵還是小米11青春活力版的綜合體驗确實還行,價格方面“1999元,對應的版本是8GB+128GB,基礎版本”你們要注意,然後處理器采用高通骁龍778G,螢幕6.55英寸的材質AMOLED,重新整理率90HZ,拍照方面後置主攝6400萬像素和前置2000萬像素,其他功能沒有3.5MM耳機孔,但是有你們喜歡的NFC功能和紅外功能!然後雙揚聲器加持。續航方面4250毫安電池,說實話“這樣的電池不是我心中理想的成本效益”但是也算屬于夠用了。
寫在最後!反正對于成本效益的手機而言,我們一定要注意“續航第一、功能第二”其他都是虛無缥缈的東西,帶着這樣的觀點“你應該不會看錯成本效益了”,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