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住養老院,也别去女兒家”老人坦露3點,才知道生兒生女的差別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大家好,我是忒咪媽媽~

老一輩人常說“養兒防老”,家裡有個兒子,才能夠老有所依,鄰居呂阿姨一直對這樣的說法嗤之以鼻,她一直覺得無論生兒生女,都是當媽的身上掉下來的肉,哪能顧此失彼,分個輕重呢?

但是,一件事情的發生,卻讓呂阿姨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多少有些過于簡單了。

呂阿姨有一兒一女,原先是我們當地一所中學的政治課老師,老伴走得早,呂阿姨拉扯着兩個孩子長大。

大女兒嫁人後,呂阿姨就一直跟兒子在一起生活,日子也算過得惬意幸福。

不過,由于工作調動原因,呂阿姨的兒子要去國外出差一年多的時間,這一下,呂阿姨就隻能一個人生活了。

呂阿姨的女兒因為擔心媽媽的身體,便把呂阿姨接去和他們一起生活,住了一個多月後,呂阿姨有一天卻突然堅持要回自己家。

而且回來了生活,整個人看上去,心情變得有些失落,情緒也不太好。

直到這個時候,呂阿姨才明白過來,原來養兒養女真的很不一樣。

“住養老院,也别去女兒家”老人坦露3點,才知道生兒生女的差別

01.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老人發現:自己就像是“探親的客人”

呂阿姨的女兒、女婿平常工作比較忙,是以基本上也是自己一個人在家,剛去前幾天,呂阿姨還特别積極,幫小兩口洗衣做飯,忙個不停。

但是後來,女兒都會提醒她不需要這麼做,而且每提醒一次,語氣聽上去就“嚴厲”一分。

更尴尬的是,自己做的飯菜,每次兩口子就隻吃幾口,有一次呂阿姨還發現他們晚上點外賣吃。

再慢慢的,小兩口下班後,會直接帶一些飯菜回來,呂阿姨本想說不用這麼麻煩,但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住養老院,也别去女兒家”老人坦露3點,才知道生兒生女的差別

女兒的婆婆經常隔三差五會來家裡一次,每次都大包小包地買東西,給小兩口改善夥食,而呂阿姨呢,隻能靜靜在一旁看着,想搭把手卻總被“客氣的勸退”。

呂阿姨的女兒也總說:“您來就是享福的,不用什麼都幹,我們自己弄就可以了……”

但是女兒越是這麼說,呂阿姨就越不自在,雖然天天在女兒家裡住着,但是就像是一個探親的客人一樣,每個人看上去都很客氣,但呂阿姨卻覺得很是壓抑。

綜合很多經曆,呂阿姨還是覺得回自己家比較好,她也覺得,自己去女兒家,不但沒幫上忙,反倒像是添亂的,是以與其這樣,還不如去養老院住。

對于一個教了半輩子書的老教師來說,這些感覺都不是她想要的,是以還不如回自己家舒坦。

“住養老院,也别去女兒家”老人坦露3點,才知道生兒生女的差別

02.老人分别跟兒子住和女兒住之後,體會到3點不同

自從有了這次經曆,呂阿姨對于之前的想法就改變了不少,她原來一直覺得,兒子女兒都是親媽身上掉下來的肉,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會生分。

直到這次在女兒家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她才發現過去人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實,根據不少老人的經曆,我們發現,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慨,住兒子和住女兒家裡,會有以下3點的不同。

“住養老院,也别去女兒家”老人坦露3點,才知道生兒生女的差別

在兒子家裡,自己是主人翁;在女兒家裡,像是客人

不少老人都感慨,相比于女兒家裡,在兒子家裡,自己更有話語權,更具備主人翁色彩,不用顧及誰的想法,也不用那麼客氣和小心翼翼。

而在女兒家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像是去看望女兒,而不是長久的相處,是以多少感覺上沒有那麼輕松。

其實,之是以有這種感受,主要是傳統文化下的大環境所造成的。一直以來,兒子都具備遺傳、承接家庭責任的屬性,是以在兒子家裡,就像是在自己家一樣。

而女兒則不是這樣,女兒嫁人,等于進入了别人的家庭,那在這個環境下,老人住在女兒家,其實更像是住在别人家。

這樣一來,肯定就沒有那麼自在和舒心,有時候還得看女婿的臉色,還是很不容易的。

“住養老院,也别去女兒家”老人坦露3點,才知道生兒生女的差別

在兒子家裡,自己有歸宿;在女兒家裡,總怕添麻煩

跟很多老一輩人在一塊相處後,我們會發現,如果他們發現自己身體不适的時候,會堅決地跟兒子一起住,而不會選擇跟女兒住。

因為在他們眼裡,兒子是會給他們養老送終的那一個人選,而女兒雖然也會承擔起這樣的責任,但是女兒家并不是自己家,一旦自己身體有恙,事情就會很複雜。

這就是大家常說“落葉歸根”的道理,兒子本身就有養老送終的義務,是以在兒子家住着,身體就算不好,精神上也感覺有歸宿,而對于女兒來說,這就更像是添麻煩。

“住養老院,也别去女兒家”老人坦露3點,才知道生兒生女的差別

在兒子家裡,自己更敢表達需求;在女兒家裡,有事兒也隻能忍着

老人普遍感覺,住在兒子家裡,自己有什麼需求,想要什麼,就會直接告訴兒子,而在女兒家裡,有時候就算心裡有什麼事兒,也隻會忍着,害怕給女兒、女婿添麻煩。

事實上,這種心理上的差別,原因還是在于傳統文化的影響。

在老人眼裡,兒子和自己,更像是一個家裡的親人,并且在這個家裡,自己是有一定話語權和決定權的,是以如果缺什麼,也不用在乎其他人的想法,直接表明需求就行了。

但在女兒家裡,相當于是進了另一個家門,那麼自然就不能不管不顧了,心裡想的也會多一些。

“住養老院,也别去女兒家”老人坦露3點,才知道生兒生女的差別

03.忒咪媽媽寄語

其實,老人住在兒女家,所産生的感受不同,主要是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所導緻的。

是以,我們作為兒女,應該多傾聽老人的心聲,給他們一個寬松而且舒适的環境。

不管是住在兒子家,還是住在女兒家,作為老人,也應該明白,這些都是自己的孩子,也要設身處地地考慮孩子的想法。

總而言之,雙方要多溝通,多交流,不要讓孩子們難做,也不要讓老人處于一個尴尬而且束縛的環境中。

最後也想問問大家,你覺得住在女兒家和兒子家,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