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軍發了個大紅包,每人50萬;華為笑了:我500億!

導讀

THECAPITAL

雷軍發了個大紅包,每人50萬;華為笑了:我500億!

股權激勵,企業如何駕馭這把雙刃劍?

本文共4030字,約5.6分鐘

作者 | 若風 編輯 | 吾人

來源 | 融中财經

(ID:thecapital)

陽春三月,本是萬物複蘇、春暖花開的季節;然而,網際網路行業頻頻曝出的裁員消息,卻讓不少人感受到入冬的寒冷。

從2021年底開始,曾經炙手可熱的網際網路大廠們,“裁員”消息一波接着一波,從最早的愛奇藝、位元組、快手、360,到後來的攜程、騰訊、百度,再到不久前的有贊裁員、京東,整個網際網路行業人心惶惶、哀鴻遍野,曾經高薪、待遇優渥的網際網路員工們,率先淪為黃金時代流逝的“代價”。

然而,大廠們執行“優化”政策的另一邊,也在通過不斷招新和股權獎勵,試圖進一步激活企業内部生産力。這其中,正處于一邊集中火力沖刺全球手機市場,一邊轉戰新能源造車的小米,再度釋放出人才激勵政策,給予了充分開拓市場的積極信号。

01

小米又發錢了,每人50萬

近日,小米集團釋出了2022年第一份股權激勵公告,表示小米董事會于3月23日根據股權激勵計劃,向4931位員工授予約1.749億股小米股票,激勵的對象主要包括小米“創業者計劃”第二期入選員工以及其他優秀員工,不包含高管。授出獎勵日的股份收市價為14.78港元,按此計算,此次小米獎勵股份總額價值為25.85億港元(約合人民币21.05億元),約合每人52.42萬港元。

此次小米股權激勵也引起了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表示羨慕。有網友稱,現在去小米應聘還能來的及嗎?還有的網友表示,這個不包含高管,含金量高。

據悉,這是小米集團上市以來,最大的一次員工激勵行動。而在這個時間點上,小米能以大手筆發放股權激勵,頗有“慶功宴”的味道。

就在小米釋出股權激勵公告的前一天,3月22日,小米交出了一份優異的2021年成績單。據小米集團财報顯示,2021年,小米營收3283.09億元,同比增長33.5%;經調整淨利潤為220.39億元,同比增長69.5%。

而按智能手機出貨量計算(Canalys資料),2021年小米在全球14個市場排名第一,在全球62個市場排名前五,在歐洲市場排名第二。其境外網際網路服務及境外IoT業務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業績表現亮眼,離不開背後員工們的沖鋒陷陣,股權激勵也是為了再接再厲。

如今,股權激勵幾乎已經成為小米集團每年的傳統,每次的股權激勵公告,都會帶來員工的振奮和歡呼。就在去年7月份,小米在不到一周内連續發出兩次股權激勵。

其中7月2日,小米向3904名員工授予了共計7023萬股獎勵股份,按照當時的股價,人均獎勵約47萬港元。7月6日,小米又向122名小米員工發放了11965萬股獎勵股份,不過,與其他的短期獎勵不同,該激勵計劃的最後歸屬日為2030年4月1日,即這筆股權激勵具有為期10年的鎖定期。

雷軍表示,這兩筆股權激勵計劃,第一筆是約15億元人民币價值的股票,主要用于激勵年輕的工程師,這是小米的"優秀青年工程師計劃",共有3,800位工程師和一線員工獲得;第二筆是價值25.6億元人民币的股票,針對小米的技術專家、核心的年輕管理者和"新十年創業者計劃首批入選者",這三類人一共有122人,人均獎勵在2,000多萬元。

據統計,小米公開的股權激勵共12筆,總金額超過85億元。

而在小米的多年的激勵計劃中,技術人員占大多數。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也曾表示,“小米的激勵确實集中于技術人才。小米堅持技術立業,對技術人才的獎勵毫不吝啬。”

02

多線業務并行下

小米打響人才争奪戰

而小米股權激勵的背後,是在多重業務線并行之下,對專業人才的高度渴求。

雷軍曾在個人公衆号裡發文稱,新十年的起步階段,小米面臨着一系列決定小米前途命運的重大命題:三年拿下手機全球第一;産品體驗正式對标蘋果;堅定不移地推進高端化;AIoT生态全面展開,以及智能汽車相關的事業蓄勢待發等。

這些或許都是促成小米人才渴求的原因。

在去年第二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場佔有率雖然超越了蘋果,首次排名全球第二。去年8月,雷軍表示要站穩智能手機市場全球第二,并在三年内登頂全球第一。然而去年第三、四季度,小米出貨量又退回到全球第三,并以全年出貨量全球第三的成績收官。小米年報顯示,根據Canalys資料,去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14.1%。

去年年末,雷軍在小米12釋出會上表示要正式對标蘋果,“向蘋果學習,在未來一段時間裡一步一步超越蘋果”。不過,從去年銷售資料來看,蘋果産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高端形象依舊根深蒂固,在“降價政策”實施後,蘋果拿下了去年第四季度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手機銷量的雙料第一。

而智能汽車的發展對于小米來說更是新的課題。去年3月,小米宣布智能汽車正式立項;去年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冊成立。小米年報顯示,截至目前,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未來将繼續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拓展研發。

然而這一團隊人數對比造車新勢力來講,還遠遠不夠。截至去年年末,蔚來員工數量超15000人,其中研發人員4809人;理想汽車的員工規模11901人,其中研發團隊有3400人,占比約29%;小鵬的員勞工數在去年突破了15000人,到去年三季度末,小鵬研發團隊超過4000人,較2020年底增加100%。

可見,要實作造車領域的宏圖大業,小米還需要繼續招兵買馬。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股權激勵公布後,雷軍也在個人微信公衆号上表示,繼去年招募5000名工程師後,今年将繼續維持這一招聘規模,再招募5000名優秀的工程師。甚至喊話:“現在加入小米,舞台足夠大,機會足夠多。”

可見,小米要進一步加大對高科技人才的招募,薪資待遇和激勵制度自然也成了吸引力的關鍵。

衆所周知,小米是一家靠營銷起家的網際網路思維硬體公司,公司起步相對比較輕,與友商相比缺乏曆史性的深厚技術積累和積澱,在銷售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公司要再上一個台階,就需要在科技硬實力上有所突破,這也意味着小米必須從人才入手,招攬頂級人才,組建人才梯隊,留住核心人才。

為此,小米在人才激勵制度的設計上可以說是相當的用心,從創立至今,不斷地推出人才培養計劃,還會根據公司不同發展階段,靈活制定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獎勵計劃。

比如,在優秀人才選拔方面,小米除了應屆生招聘計劃外,還開啟了“未來星”計劃。根據小米官網,小米未來星計劃面向全球高校頂級博士及碩士畢業生打造,以培養小米未來技術精英以及領域專家為定位的專項校招項目。 此外,小米還設立了“百萬美金技術大獎”,以現金獎勵每年突出的技術成就團隊。

而此次股權激勵涉及的“創業者計劃”,是由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2020年8月提出,即選拔一批核心技術專家和年輕管理幹部,給予類似早期創業者的回報,激勵大家以創業者心态和投入度開啟小米新十年征程。

據悉,該計劃的選拔條件為:首先要認同小米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有能力、有潛力,并且在核心崗位要有突出戰功。該計劃基于業績考核,股票成熟期将長達十年,實作個人收益與公司業績的高度綁定。

縱觀小米的股權激勵體系,可以看到小米的激勵計劃制定,都相當的“因時制宜”。而雷軍作為曾将金山軟體送上市的核心人物,管理經驗十分成熟,在創始團隊成立之初,就設計出了科學的員工激勵方案。

從小米一開始的融資布局,到後來的雙重股權結構,從上市前的薪酬模式,到上市後持續不斷的股權激勵計劃,可以看到小米公司從一開始便将股權激勵上升到了戰略層次,他們具有很明确的激勵目的,合适且有規劃的推進激勵行動。

可以說小米如今的成就,與其背後的股權激勵體系密不可分。

03

股權激勵哪家強?華為豪分500億

是以說,科學且完善的股權激勵計劃方案,不僅增強了員工對公司歸屬與認同感,且一套制度化的設定也避免了潛在的争議,較大的促進了公司的發展。

因而不少大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都會設定股權激勵制度,以此來保證優秀人才能長久的伴随着公司的發展,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同時,也能一起分享勝利的果實。除了小米在股權激勵上豪氣十足外,華為、騰訊、百度、位元組等大廠基本上都會設定股權激勵制度。

其中,業内較為典型的是華為股權激勵制度,也是不少企業模仿學習的對象。

華為實行全員持股制度,是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股東主要是任正非和華為工會。據了解,在2020年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所持有的股份已經下降至0.94%,華為工會持股99.06%;到了2021年底,任正非持有的股份已經下降至0.9%。

華為公司内部股權計劃始于1990年,截至2020年12月31日,華為總股本約為347.575億股。按每股1.58元分紅計算,2021年度,華為将拿出超500億元給“奮鬥者們”派紅包。

一直奉行“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華為,在利潤配置設定上,一直強調“向勞動者傾斜”。為此,華為還将自己稱為:全世界最窮又最舍得花錢的高科技公司。其中,人才投資作為華為最舍得投錢的部分,股權激勵就是手段之一。

不過,華為的股份并不是誰都可以買得到的,包括華為自己的員工。據了解,隻有入職兩年之後,業績表現突出的員工才有配股的資格。根據2020年财報顯示,華為的全球員工數有19.4萬人,實際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121269人,超60%的員工有資格持股。

此外,網際網路行業也是股權激勵的主力軍,包括我們熟知的騰訊、阿裡、美團、京東等頭部網際網路大廠。

去年7月份,騰訊發公告稱,根據股份獎勵計劃發行240.32萬股新股,獎勵不少于3300位員工。按照當天的收盤價計算,此次股份獎勵總市值達到13.74億港元,平均每位員工收益40萬港元。

而另一邊,京東去年在實作全員16薪的基礎上,對内還兌現了三年現價總市值達155億元的股權激勵。這對于當時處在下沉市場的關鍵時期的京東而言,無異于一針強心劑,指數級提升京東軍團的戰鬥力。

然而,有科學完善的股權激勵,為企業高速發展帶來極強的凝聚力和驅動力;也有獎勵機制設定不成熟,為企業埋下法律糾紛的反面教材。比如,美團前商業服務總監劉繼漢和美團的持續五年的期權糾紛案,就曾給美團上市蒙上了一絲陰影。

但從近些年的整體趨勢上看,越來越多的公司采取股權激勵制度,作為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據榮正咨詢統計,2021年,A股808家上市公司共計公告826個股權激勵計劃,較2020年度的452例增長82.74%。

股權激勵作為對員工進行長期激勵的一種方法,通過利益共享機制,讓員工共享公司未來的收益,形成共生共榮的利益圈,強化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激勵員工把企業做大做強。但股權激勵設定應該依據公司實際情況而定,靈活運用、因時制宜,才可發揮這項權益的真正威力。但如何将這把雙刃劍運用得宜?也是每個企業需要修煉的内功心法。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