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航天局毅力探測器擷取到機智号火星直升機降落在傑澤羅隕石坑底部的照片
2021年,火星探測事業獲得巨大發展。
在這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火星俱樂部加入兩位新夥伴,直升機首次飛躍了這一紅色星球的天空,而人類則開啟了跨行星回收樣本的雄偉戰略。
2月啟動了很多項目,其中備受關注的三大探測器已成功登陸火星,包括于2月9日駛入火星軌道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希望号——這是阿拉伯國家的第一個跨行星探測器。
僅一天後,中國自主生産的火星探測器天文一号也成功進入軌道。2月18日,美國航天局如汽車般大小的毅力探測器抵達火星傑澤羅隕石坑内部。(地球和火星每隔26個月才會産生一次适宜跨行星發射探測器的路徑,上一次發射視窗期是2020年的夏季。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三次發射任務的探測器差不多在同一個時間點抵達火星。)
三大探測器日益發揮強大的功能。希望号持續監測火星大氣情況,它搜集的資料将幫助科學家更好的了解這一紅色行星的天氣和氣候。
天問一号正在搜尋埋在地下的水冰的線索,同時執行着其他任務,包括繪制火星磁場、分析地表岩石的成分等。5月,祝融号探測器從軌道分離,成功登陸火星大平原——烏托邦平原。
祝融号的成功着陸對中國而言是一個裡程碑。此前,中國已經有2個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但是從未有過跨行星登陸的情況。祝融号正在執行尋找火星水冰、擷取地理和氣候資料以及其他任務。當漫步在烏托邦大平原時,祝融号曾拍攝了一些自拍照。
毅力号正在28英裡(45千米)寬的傑澤羅隕石坑搜尋關于遠古火星生命的迹象。這一隕石坑在數十億年前曾存在一個大型湖以及河流三角洲。此外,擁有6個輪的毅力号也在收集和儲存一些火星樣本,并計劃最早于2031年通過美歐航天局的聯合行動運回地球。
任務團隊表示,毅力号載有43個樣本管,其中已裝封6管樣本。
這一大塊頭在火星上并不孤單,因為它腹部還附着了一個重達4磅(1.8千克)的機智号直升機。在這兩位仁兄登陸後,機智号在傑澤羅地表進行了五次開拓性的飛行。機智号的成功飛行表明,盡管火星大氣層稀薄(火星上的大氣密度大約隻有地球海洋大氣密度的1%),但是通過直升機探測火星仍具有可能性。
盡管機智号已經展示了自身的技術實力,但是美國航天局仍為這一小型直升機擴充了任務。現在,它正在為毅力号提供偵察飛行服務。截至目前,機智号已經在火星上飛行了18次,飛行時長超30分鐘,飛行裡程達2.37英裡(3.8千米)。
位于南加州的美國航天局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傑西卡.塞缪爾斯是此次毅力号執行任務的團隊負責人,她在實驗室1月28日釋出的關于探測器和直升機的油管視訊中表示:“直升機已經成為我們科學團隊的重要資産和夥伴。”
當然,新抵達的夥伴們并不是火星研究唯一的探測機器人。例如,美國航天局的好奇号探測器自2012年8月登陸火星以來,已經在蓋爾隕石坑行使了96英裡(154千米);而航天局用于探測火星震的洞察号登陸器已在火星工作了近3年。
另外還有軌道運作器。美國航天局的奧德賽火星軌道運作器、偵察号軌道運作器以及MAVEN(火星大氣和揮發物演變)探測儀分别在2001年、2006年以及2014年開始繞火星運作。印度的軌道運作器和美國的MAVEN号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抵達火星軌道。
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已于2003年底抵達火星并繞火星軌道運作。此外,作為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太空署聯合開展的ExoMars項目的一部分,氣體探測軌道運作器已于2016年19月抵達火星,它可用于吸取火星大氣中的甲烷以及其他低含量的氣體。
相關知識
火星(拉丁語:Mars;天文符号:),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是以在英語中,火星是羅馬戰神的意思,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
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品質、體積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3]。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隻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火星距離地球最近在5400萬公裡(最遠達4億公裡,探測器需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
BY: Mike Wall
FY:秋
如有相關内容侵權,請在作品釋出後聯系作者删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