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上非遺 :正是三月春光好,花炮場中數英豪

編者按

愛上非遺 :正是三月春光好,花炮場中數英豪

武鳴壯族搶花炮

類别: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級别:自治區級非遺名錄

批次:第八批

地域:南甯 武鳴區

搶花炮深受人們的喜愛,被譽為“東方橄榄球”。南甯市武鳴區的搶花炮體育運動由來已久,武鳴區1985年開始舉辦三月三歌圩,搶花炮進入三月三歌圩的活動項目之後,成為每年三月三歌節常設的活動。2021年,武鳴壯族搶花炮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為了适應時代的發展,現代搶花炮的賽制也更加适應現代競技體育的要求。比賽場地從原來的山坡土場發展為規範的運動場,花炮也從藤編變成鐵制圓環。

愛上非遺 :正是三月春光好,花炮場中數英豪

送炮器和花炮。蘇立山 供

搶花炮比賽分為兩種搶法。一種是民族搶法,即傳統的搶法,全部參賽人員一起争搶第一炮,搶到第一炮的人會獲得一隻乳豬和一壇好酒。在民族搶法之後會開始進行競技搶法的比賽,競技搶法則是将參賽隊伍分組,一對一進行積分比賽,根據積分決定名次。積分越多,名次越高,獎金也就越豐厚。

搶花炮比賽現場。蘇立山 供 梁彬彬 制

競技搶法的比賽全場共30分鐘,分上、下兩個半場,每半場15分鐘,中場休息10分鐘。每場比賽,每隊上場人數為10人。比賽前雙方隊長通過抛硬币方法進行選擇進攻方向,裁判員鳴哨,比賽即開始,搶得花炮一方快速向對方炮台區跑進,可用傳遞、掩護、假動作等戰術多人配合進行接傳花炮。

另一方可以攔截、阻擋、追趕、摟抱等,搶到花炮或阻止持花炮運動員前進。當持花炮運動員越過端線進入對方炮台區,把花炮投入籃内即為得1分,在規定的比賽時間内,得分多的隊則獲勝。

武鳴壯族搶花炮代表性傳承人蘇立山從2006年起開始接觸搶花炮,由于缺少經驗,第一次參加比賽的他被撞得鼻青臉腫。雖然最後輸掉了比賽,卻激發了他對搶花炮的極大興趣,他努力鍛煉,研究技術,帶領隊伍參加武鳴舉辦的各種搶花炮活動,多次在民族搶法中奪得頭炮,并從2017年到2021年連續5年榮獲三月三搶花炮活動冠軍。

愛上非遺 :正是三月春光好,花炮場中數英豪

蘇立山團隊參加南甯市武鳴區首屆運動會搶花炮比賽獲得搶花炮比賽第一名。蘇立山 供圖

“想要在搶花炮比賽中獲勝,體力、技巧和團隊配合缺一不可。”蘇立山介紹道。作為一項對抗性的體育活動,體力是搶花炮的基礎,技巧則是法寶,而團隊配合則是赢得比賽的保障。

愛上非遺 :正是三月春光好,花炮場中數英豪

蘇立山團隊參加2021年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獲得搶花炮比賽第一名。蘇立山 供圖

蘇立山還熱心開展武鳴壯族搶花炮傳習活動,目前,他的學生遍布武鳴區。“我想将來能在校園裡推廣搶花炮的體育活動,從娃娃抓起。這既有助于武鳴壯族搶花炮的傳承和發展,又有利于增強青少年的體魄。”

愛上非遺 :正是三月春光好,花炮場中數英豪

蘇立山(右一)向搶花炮隊員們講授搶花炮比賽技術。蘇立山 供圖

“希望武鳴壯族搶花炮能夠立足于武鳴,未來向全區乃至全國發展,能夠帶動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參與到搶花炮的體育活動中。”談到武鳴壯族搶花炮的發展和傳承,蘇立山如此說道。

— 完 —

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壯族人民舉辦趕歌圩、搶花炮、抛繡球、吃五色糯米飯等活動來慶祝節日。其中,搶花炮項目極具競技性和觀賞性,吸引了無數遊客的眼光,每一場比賽都被觀衆圍得水洩不通。

本期我們探訪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武鳴壯族搶花炮,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樂趣。

愛上非遺 :正是三月春光好,花炮場中數英豪

搶花炮,亦稱花炮,是一項具有民族特色的、強烈的娛樂性和對抗性的體育活動,深受大陸壯族、侗族、仫佬族等人民的喜愛。

壯族民間的搶花炮曆史源遠流長,早在清代就已經流行了。清光緒年間的《貴縣志·卷五·紀人節令》中描寫了壯族搶花炮的情景:“城廂初二日,衆會社前放花炮,大小不等,大者高丈餘,小者亦尺許,周身糊以花紙,名曰花炮。有頭、二、三等名目,結草環為标,識轟起時,接得者謂之得炮頭。”

愛上非遺 :正是三月春光好,花炮場中數英豪

搶花炮比賽現場。馮耀華 攝

1982年,在第二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花炮就被列為表演項目。1986年,在第三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它被正式列為競技項目。南甯市武鳴區每年都會舉辦“壯族三月三”歌圩活動,搶花炮比賽因其激烈的對抗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活動的保留項目。舉行搶花炮比賽時,遊客們常常将比賽場地圍得水洩不通,為賽場上激烈的身體碰撞歡呼和叫好。

傳統的搶花炮不限人數,也不分隊别,共有三炮。三個花炮都寄托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第一炮名為“發财炮”,意為财運來到,生意興隆紅火;第二炮名為“添丁炮”,意為搶得第二炮,得炮者夫妻當年定能懷上子嗣,延續香火;第三炮名為“如意炮”,意為天随人願、萬事如意。

愛上非遺 :正是三月春光好,花炮場中數英豪

關于愛上非遺

《愛上非遺》系列是廣西日報-廣西雲傾力推出的“廣西非遺傳承計劃”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期望用自己的筆觸和視角,将那些植根于壯美廣西大地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那些深融于壯鄉兒女血液中的文化印記真誠呈現。由此,彙聚起涵養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的涓涓細流,讓每一個人都成為非遺的踐行者、傳承者和受益者。

策劃統籌丨曾俊峰 羅莎

本期采寫丨梁彬彬

本期編審丨王文英

視覺設計丨覃玉婷

總值班丨車欣欣 陳麗婕

廣西雲非遺傳播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