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科技向善月度觀察”由騰訊研究院彙編,每月整理最新一月全網科技向善相關資訊、觀點與實踐産品,為科技向善的探索注入全新動力。

唐納德·特朗普終于有自己的社交 APP 了。

2021 年 1 月前後,特朗普陸續被 Twitter 和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禁言。此後他曾多次宣稱,要自行開發“具有競争力的”社交媒體産品,讓真實資訊流動。一年時間過去,特朗普終于帶着自創的社交媒體卷土重來了。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Truth Social 應用在蘋果應用商店的頁面

當地時間 2 月 20 日晚,特朗普自創的社交媒體在 App Store 應用商品上線,僅數小時就占領了 App Store 免費榜榜首,并在 21-23 日期間持續排名第一。

這一應用程式名為 Truth Social(真相社交),包括自定義個人資料、搜尋工具、視訊功能、短信等功能。從 App 的頁面設計上,不難看出特朗普對 Twitter 的喜愛與懷念。Truth Social 設計風格基本緻敬了 Twitter,推文叫 Truths、轉推叫 reTruths,首頁有資訊流頁面與媒體新聞頁面。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Truth 頁面在蘋果應用商店的示意圖

有好事的網友對比了特朗普在 Truth Social 和 Twitter 的首頁,結果是:

基本沒差別。

但這個自創的社交媒體産品,并沒有得到特朗普本人的青睐。特朗普隻是在 2 月 15 日的測試版上釋出了一條資訊,後來就沒有什麼其他動作。要知道,特朗普在 Twitter 時期經常日更 10 多條文章。

特朗普本人的冷淡态度,也直接影響了産品的熱度。時至今日,Truth Social 在 App Store 裡的排名已經跌出百名之外。

為了表現“維護自由表達”的決心,Truth Social 在服務條款中公開表示,該産品不對使用者釋出的任何内容的“準确性、冒犯性、意見或可靠性”承擔法律責任。

然而,這一免責聲明難以規避“Fake News”的産生,也違反了《通信規範法》的相關規定。于是,服務條款進一步補充,平台将封禁“貶低、玷污或以其他方式損害我們和/或網站”的使用者,并“采取适當的法律行動”。

“Truth”和“Social”似乎天然就是互斥的,人際“Social”式傳播永遠不可規避謠言的出現與流轉,而絕對唯一的“Truth”不但難以定義,同時也背離了言論自由的界限。

如此看來,“Truth Social”這兩個詞的搭配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自由的邊界使得每一個社交平台都小心翼翼地進行自我限制,讓使用者始終在合規守法的範圍内活躍。

國内,微網誌于 2 月 19 日釋出專項治理公告,宣布針對故意“炒作過時言論”行為,“按照社群公約予以及時處置”,對違規賬号,社群将“根據公約規則視情節嚴重程度,給予警告、扣除信用分、禁言、禁評、扣除廣告共享收益等處罰”。

3 月初, 微網誌官方又針對現存的極個别冒充在烏人員釋出不實言論的行為,上線針對特定使用者展示發博、發評論真實地理位置功能。緊接着,微網誌于 3 月 22 日測試開放國内部分使用者的 IP 歸屬地展示。

功能全面上線之後,就算博文有假,定位也能言真。當然,從實際表現來看,這項功能在準确性上還有一定的優化空間。

國外的社交媒體也有新舉措。3 月 10 日,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宣布推出兩大輔助管理新功能:一是打假,群組管理者可以自動拒絕被第三方檢查機構認證含有虛假資訊的内容;二是找人,幫助管理者尋找相關使用者,以此發展團體與社群。

當然,全面進軍元宇宙的 Meta 不會止眼于細微的功能調整。

2 月,Meta Platforms 向廣告主透露,幾年後即可實作混合現實廣告,并向廣告公司建議嘗試增強現實廣告,例如在現實環境中疊加數字圖像的照片或視訊濾鏡。這無疑是對現有廣告形式的巨大颠覆。

我們可以想象大小螢幕裡跳脫而出的夢寐以求的産品,抑或是電梯裡不斷重複的叫賣聲,它們的存在不僅近在耳邊,還近在無法拒絕的眼前。

對使用者來說,這會是一種新體驗嗎?或者是一種新的技術侵擾?這恐怕要在未來落地後再進行驗證了。

在星際探索這個廣袤的舞台上,埃隆·馬斯克一直活躍在最靠近觀衆席的位置。

2 月 11 日,在 SpaceX 釋出會上,馬斯克宣布推出“最強星際飛船”。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SpaceX “最強星際飛船”

高 50 米,直徑 9 米,加上火箭助推器能達到 120 米,有效載荷 100-150 噸,能攜帶 200 噸推進劑進入軌道,為其他太空中的星際飛船加油。這也是前往火星所必經的過程。

更關鍵在于,整個星艦系統都是可重複使用的。比如,星艦表面覆寫着可重複利用的隔熱瓦,馬斯克團隊以低廉成本完成了這些瓦的可重複使用,而且保證性能不會損害。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星艦表面覆寫着可重複利用的隔熱瓦

星艦每小時可以飛行一次,理論上在 6 分鐘内能到太空再傳回。發射塔能實作快速發射和回收,對舊裝置進行翻新和再利用,飛船每 6-8 小時就可以再次發射,理論上可實作每天飛行 3 次。

新的産品已出,新的飛行計劃也不會遠了。馬斯克和美國億萬富翁賈裡德·艾薩克曼共同出資開展“北極星計劃”,包括至少三次太空飛行。第一個任務“北極星黎明”,将努力達到有史以來飛行到的最高地球軌道,最早将于 2022 年第四季度發射。

此次飛行還将包括首次商業太空行走。而據說要執行太空行走任務的,正是賈裡德·艾薩克曼本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積極延續與 SpaceX 的合作。早在 2020 年,SpaceX 就開始将 NASA 的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今年 3 月,NASA 再次預定宇航員發射任務,向 SpaceX 公司授予了一份價值近 35 億美元的合同。合同約定, SpaceX 公司将向國際空間站提供額外三次載人龍飛船發射任務。

搞定了龍飛船,NASA 又積極與 Axiom 讨論首個私人宇航員任務的合作。在為期 10 天的任務中,四名私人宇航員将在國際空間站上待 8 天,完成全球各地健康和科學組織合作開發的 25 項研究實驗 。

不過,有人發現這四名宇航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都很有錢,并熱衷于冒險。

以色列的埃坦·斯蒂比不僅是個商人,還是一名前飛行員。上天飛翔、下海經商已經不能滿足他了,這次,斯蒂比選擇飛越外太空。

康納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拉裡·康納,在疫情初期把自己在股市上賺得的 160 萬美元全部分給了自己的員工。不僅如此,康納還規定,疫情期間員工生病、自我隔離或感染了新冠病毒,都可以拿到全額工資。

康納今年已經 72 歲了,此次旅行結束,他将繼 77 歲的約翰·格倫之後,成為登上太空“第二高齡”的人。

作為 SpaceX 的老對手,維珍銀河也發力了。在将老闆送上“太空”之後,2 月 16 日,維珍銀河太空飛行機票正式開售,總價為 45 萬美元,客戶将支付 15 萬美元的初始費用,并在航班起飛前支付最後一筆款項 。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再看大陸。神舟十三号帶上天的三名宇航員仍然堅守崗位,他們已經在空間站中工作生活了五個多月,如今已經進入了“回家”的最後倒計時。

3 月 23 日下午,三名航天員還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天宮課堂”第二課的直播。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天宮課堂”第二課央視新聞直播畫面

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張柏楠透露,目前,大陸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将完成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等 6 次重大任務,全面建成空間站,實作首次 6 個航天器組合體飛行,首次航天員駐留達到 6 個月,首次兩個乘組 6 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看來,“天宮課堂”第三課可能也不會遠了。

在 AI 這條賽道上,DeepMind 一直玩得明明白白,也樂于将技術成果分享給各個領域的玩家。

3 月 10 日,DeepMind 聯合威尼斯大學人類學系、牛津大學經典學院的研究團隊,提出了首個可以恢複受損銘文缺失文本、識别原始位置,并幫助确定建立日期的深度神經網絡——伊薩卡(Ithaca)。它以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希臘伊薩卡島命名。

伊薩卡已經過在一個包含大約 78608 條古希臘銘文的資料集上的訓練。

建立該模型的科學家薩默西爾德表示,在使用伊薩卡對受損曆史銘文進行修複的測試中,伊薩卡的準确率是 62%;在推斷曆史銘文的書寫時間方面,伊薩卡可以将銘文的書寫日期追溯到誤差不超過 30 年。

同時,伊薩卡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它可以适用于任何古代語言,例如拉丁語、瑪雅楔形文字等,而且它也适用于任何其他書寫媒介上的古代文獻,例如莎草紙、手稿等等。

最前沿精尖的科技與最古老晦澀的曆史,究竟能碰撞出怎樣令人驚詫的火花?

2 月 17 日,DeepMind 還公布了一個大消息。

DeepMind 在官方推特上釋出消息稱,其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合作研究出第一個用 AI 控制核聚變的深度強化學習系統。目前,相關成果已發表在Nature。

可能你還不知道,核聚變的容器是托卡馬克裝置,它可以達到數億攝氏度的極高溫狀态,甚至比太陽核心還要熱。核聚變反應由此發生,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這種反應為包括太陽在内的恒星提供着動力。是以,不少媒體驚呼,DeepMind 是在用深度強化學習研究“人造太陽”。

在借助自然力量上, DeepMind技能點拉滿。3 月 29 日,谷歌和 DeepMind 宣布,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來預測風電場的能量輸出。

風能本身是一種不穩定的、多變的資源。過去,想要利用風力發電,就得苦苦等待風來。然而,通過 DeepMind 機器學習算法,風力輸出可以輕易被預測。人們也能先一步掌握風力降臨的時機,更好地平衡供需。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風力輸出預測界面

谷歌宣布,AI 已将用于綠色能源計劃的農場提供風能的“價值”提高了 20%。

在遊戲領域,AI 也在不斷重新整理征戰記錄。

2 月 11 日,索尼公司用 1000 台 PS4 主機訓練出的 GT Sophy “賽車手”,再次戰勝人類玩家。相關報道也已經登上科技期刊 Nature 封面。各國頂尖電競選手躍躍欲試,卻無一例外,都在 GT 賽車中一敗塗地。

馬斯克有了最強星際飛船,DeepMind 用 AI 造太陽

賽車手行駛路線示意圖路線

3月25日,法國初創公司 NukkAI 舉辦的橋牌挑戰賽中,AI 選手 NooK 擊敗了八位世界冠軍。

NooK 又被稱為“新一代人工智能”,因為它的決策可被解釋。

可解釋意味着,AI 的每一步的決策都是可以被人類所“了解”的,因而被 AI 選手 NooK 打敗的人類棋手,都輸得心服口服。

對于人類來說,面對“黑箱”“盲盒”一般的算法,可解釋工作當然重要。如美國羅德島布朗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 Michael Littman 所說:

“智能體行事準則需要共通且可了解。業界的鐘擺正朝着這些方式的方向擺動。無法解釋事件何以發生的智能體,在以後的社會中是行不通的”。

不論是 AI 還是其他技術,都隻是人類通向未來的工具。以一種人類可以了解、可以信任的方式服務于人類,是所有技術的自我修養。

以上就是本期“科技向善月度觀察”的全部内容。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将繼續為你帶來與科技向善相關的更多内容,如果你有相關意見和思考,可以通過

整理/彙編:騰訊研究院策劃中心科技向善研究組

往期觀察

點個“在看”分享洞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