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約有1000萬的自閉症患者,且這組數字,每年增長至少20萬。
自閉症,一個讓許多人聽到就很絕望的詞,于是慢慢地,人們就将自閉症孩子,稱之為“星星的孩子”。
多少自閉症家庭的夫妻,為了讓孩子得到治療東奔西走,最後卻鬧得負債累累,甚至離婚。
自閉症孩子有時候看上去很正常,但經常會做出一些讓人難以了解的行為。糖媽接觸過許多自閉症孩子,很想替他們說一句:我不是脾氣大,我隻是需要“安全感”。
這個世界在“來自星星的孩子”眼中,究竟是怎樣的?站在他們的角度,或許就能了解自閉症孩子的行為了。
“固執”的自閉症孩子,在思維上與普通孩子不同
自閉症孩子往往特别固執,鑽牛角尖,除了了解能力較弱以外,也和他們的思維模式有關。
正常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會看父母臉色了,但自閉症孩子往往對家長的附加情緒、語氣以及動作等不關心。
例如,當孩子想喝飲料時,家長很生氣地說不能喝了,普通孩子會結合父母當時的心情,做出不同反應。但自閉症孩子腦海中,往往隻想着一件事——我怎麼喝不到飲料?
自閉症的孩子在看這個世界時,思考問題的模式比較單一。他們偏向于抓住事物的某一個點去思考,或隻能解字面意思,這種情況也叫“紙面了解”。
自閉症孩子聽世界的聲音,是這樣的
自閉症孩子有一個很經典的動作,就是經常捂着耳朵。表面上是拒絕和别人說話,其實是因為聽力的差異。
曾有一個真實案例,一個自閉症孩子能聽到2公裡以外敲鐘的聲音,如此敏感的聽力看上去是不是很厲害?實際上這也是自閉症孩子容易暴躁和害怕的原因。
自閉症孩子對聲音過于敏感,這就導緻他們每天聽到的聲音太多,太複雜。
拿留聲機放音樂來舉例,普通人聽到的隻有美妙音樂,但在自閉症孩子耳朵裡。有發條轉動的聲音,有膠片被劃過的聲音,這些聲音讓他覺得非常刺耳。
在自閉症孩子的眼中,風鈴、電視等能發聲的物品,甚至是正在溫柔講故事的父母,都可能是令他感到害怕的。
是以,當他砸東西或推開某些人時,也可能是因為受不了某種聲音,并非簡單的脾氣大。
自閉症孩子眼中的世界,沒有關聯性
模拟自閉症孩子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就知道他們為何對外界不感興趣,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了。
普通的小孩子看到“飛機拉線”會很開心,他們能了解飛機尾巴後面的一條線,和飛機是有關系的,聽到飛機飛過的聲音,也會主動跑過去觀察。
但自閉症孩子眼中看到的畫面不一樣,自閉症孩子看飛機拉線時,會将各種畫面分割開來。
在他們眼中,所謂的飛機拉線,就是單純的飛機、藍天、和線這3個因素。他們無法将正在移動的飛機,與後面不斷延長的線聯系起來,自然體會不到樂趣。
當家長做家務時,普通孩子眼中是媽媽在掃地。但在自閉症眼中是媽媽、掃把和垃圾。他的關注點可能在掃把的顔色,而不是媽媽正在做什麼。
而正是因為他們在觀察事物時,腦海中無法将其串聯,也就導緻他們學習比較困難。
不過自閉症孩子也是有一些優勢的,因為他們無法接收過多資訊,才會讓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特别專注。
自閉症孩子眼中的世界,也有許多美好
新加坡曾做過一項研究,當自閉症孩子接觸語言和音樂時,他們更喜歡接受音樂的幹預。
音樂曾被稱為是“敲開自閉症之門的法寶”,對于自閉症孩子來說,隻要他們能夠在音樂上有感覺,那麼就有希望,在語言能力或情緒控制方面得到改善。
對音樂和色彩的敏感性,也讓自閉症孩子在音樂和繪畫上有一定天賦。
大家可能會發現,許多自閉症孩子,可能連幼稚園都沒讀完,與人溝通和交流也成問題。但他們的鋼琴水準比較高,甚至超越普通孩子的水準。
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自閉症孩子是劉明康,他從小被診斷出是自閉症,卻也成為一個傳奇人物。
他自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較差,但他從跟着媽媽學鋼琴開始,不到一年就能彈奏許多世界名曲。理查德·克萊德曼到中國巡演時,還選了劉明康同台演奏。
這對于一個自閉症家庭來說,幾乎是沒想過的事情,可見音樂天賦也成為自閉症孩子世界中的美好事物之一。
“星星的孩子”并非脾氣大,隻是需要安全感
不少自閉症家庭,經曆過四處求醫,也在不停地搬家。因為自閉症的孩子很有可能随時闖禍,反複道歉已經不能被原諒時,然後隻能帶着孩子離開。
部分自閉症孩子有傷害自己的傾向,同時他們也有無意識推搡小朋友,摔東西砸到人的情況,導緻孩子始終無法融入身邊的環境。
他們不僅在公共場合,會因為害怕或煩躁而大哭大鬧。在家裡時,也會因為有些擾民而被鄰居投訴。
自閉症孩子的行為往往不受自己控制,他們不是單單純的脾氣大,而是更需要安全感。
他們的家長也不想過多打擾别人,糖媽見過許多自閉症家庭,已經在盡力做到最好了,是以不必對他們要求過于苛刻。
糖果媽媽心裡話:
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完全治愈自閉症的方法,隻能讓他們在語言和自理能力上有所進步。希望這個世界對自閉症孩子多一些溫暖和關愛,讓他們的家長被了解,不至于太絕望。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自閉症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