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母親卑微如青苔,莊嚴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聲,堅如千年的寒玉。舉目時,她是皓皓明月,垂首時,她是莽莽大地。”

詩人洛夫獻給母親的詩,也是對美食部落客“呂媽媽”最動情最到位的诠釋……

2021年11月9日,《人民日報》罕見地對一位美食部落客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這位‘網紅’,讓她紅!”

“網紅”名叫呂愛梅,61歲,來自河南省駐馬店農村,現住鄭州。某短視訊平台“有娘就是福”的部落客,是一位帶着兩個漸凍症兒子讨生活的偉大媽媽……

01

走到哪裡都帶着孩子,因為她是媽媽啊

“大家好,我是呂媽媽!”

“今天給孩子們炸茄盒。”

“孩子們,茄盒炸好了。焦香酥脆哈哈哈!饞着你了沒有?哈哈哈……”

3月,春寒料峭,河南省鄭州市某陳舊平房,因為沒有暖氣,屋内屋外一樣冷。狹窄破舊的廚房裡,傳出細碎有力的切菜聲、油倒進滾燙鐵鍋發出的滋滋聲。

和面、剁餡兒、下鍋煎炸,不停變換角度并拍下這瑣碎的一切,是呂愛梅每天的日常。總是“哈哈哈”大笑着的她,在每一個視訊裡,都會對着螢幕說好幾次“孩子們”。

她口中的“孩子們”,指的是她某短視訊平台的31.3萬粉絲。鏡頭一轉,廚房旁邊的卧室裡,躺着呂愛梅真正的孩子們——40歲的大兒子朱小強、30歲的二兒子朱小猛。兄弟倆都是漸凍症患者,小強患病30年,小猛患病20年。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小強8歲被确診為漸凍症,13歲病情惡化,癱瘓至今,小猛10歲時确診漸凍症,16歲時病情惡化,癱瘓至今。”呂愛梅不動聲色的叙述裡,有着常人難以跨越的刀山火海……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呂愛梅來自駐馬店,和丈夫養育了4個孩子。除了患有漸凍症的小強和小猛,還有一個已經成家、如今在北京打工的女兒和上國中二年級的小兒子。比她大12歲的老公患有聽力障礙,隻能幫忙幹一些簡單的活兒。

“他是一個脾氣火爆的退役軍人。”說起73歲的老伴兒,呂愛梅語氣平靜。“他當過9年兵,演習時耳朵被震壞了。很正直,我也佩服軍人,是以我們結婚了。”

兩人剛結婚時,老伴兒有點兒耳背,呂愛梅大聲說話,他還能聽見。“但後來就漸漸聽不見了,在小猛也被查出漸凍症時,他就完全聽不見了。”老伴兒聽不見後,身體也每況愈下。

漸凍症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早期症狀輕微,但發病周期極其漫長,後期器官衰竭、呼吸困難,但大多數漸凍症患者有着和正常人一樣智慧的頭腦,一樣的欲望和夢想,卻無法正常地與這個世界互動,隻能清醒地感受着自己逐漸喪失身體機能的過程。一開始,是常常摔跤、無法跑跳;然後是不能行走,最後就是連基本的生活起居都無法自理了。

因為這個病,小強和小猛都隻上到國小五年級就沒再繼續讀書了,從家裡到學校有一段距離,天晴還好,下雨天簡直是酷刑。“他們不想上學了,我也不再強制。”呂愛梅說,兩個兒子都很自強,退學後他們一直堅持自學,差不多學完了國中課程。

住在農村就隻能等死,某天,小強和小猛曾商量着悄悄離家出走,去大城市找大醫院治病。那是2012年春天一個下雨的午後,偶然聽到兄弟倆對話的呂愛梅,決定帶着他們和小兒子出去讨生活。

02

不是選擇與被選擇而是相遇:這就是母親與孩子的關系

如日劇《母親》裡說的那樣:

“沒什麼為什麼,因為母親和孩子間,從來不是選擇和被選擇的關系,隻是因為相遇了而已。”

呂愛梅用一輛三輪車,載着小強、小猛和5歲的小兒子,從駐馬店農村一路來到省城鄭州,她想給小強、小猛找一條生路。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生路渺茫,但呂愛梅不想放棄。

有人曾對她發出靈魂提問:“這個病治不好,一個家庭有一個這樣的孩子都會不堪重負。你家有兩個,靠你一個人怎麼行?”呂愛梅說:

“不行也得行!因為我是母親。”

他們在鄭州火車站附近租了一個小院,有廚房、衛生間和3個小房間,月租1800元。兩個孩子的低保加起來1000元,剩下的房租和母子4人的生活費,得想辦法掙。兩個兒子吃飯都需要喂,呂愛梅沒法兒丢下他們去打工。最後母子三人決定去賣唱,順便擺攤賣點兒小東西。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刮風下雨、寒冷的冬天或孩子病情加重,呂愛梅不能出門。“賣粥的給我們粥、賣面的給我們送面,還有好心人會塞點兒錢。”每年春節前,女兒來看望他們時會買點兒米面油。日子就這麼一年又一年地熬過來了。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女兒是家裡的老二,自小就幫家裡承擔了很多。“她8歲就開始給家裡做飯,幫我照顧哥哥、弟弟。她學習成績很好,跑步總是第一名,但因為實在供不起了,她讀完國中就沒再讀了。”女兒出嫁後,和丈夫一起去北京打工,呂愛梅很愧疚自己幫不了她。

“什麼都不能給她,就盡量不麻煩她。”

2018年6月,呂愛梅患了急性闌尾炎,疼得都不想說話依然堅持給兩個兒子喂飯。小強發現她的手在顫抖,臉色煞白冒冷汗,馬上打120把媽媽送到醫院。最後,小強不得已給妹妹打了電話。妹妹連夜趕回鄭州,照顧媽媽直到出院。

看到媽媽剛出院就帶着哥哥和弟弟去賣唱、擺攤。女兒抱着媽媽哭:“我自己有3個孩子,公婆身體不好,幫不了您啊……”呂愛梅說:

“成為我的女兒,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2019年夏天,看到很多人在短視訊平台拍美食,小強和小猛提出讓媽媽也拍,因為在他們眼裡,媽媽做的飯菜最好吃。

呂愛梅點頭答應,小猛便在抖音注冊了“有娘就是福”賬号,母子三人懵懵懂懂地走上了自媒體之路。小強是導演、編劇,小猛剪輯,媽媽攝影并出鏡。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一開始的視訊裡,呂愛梅餐餐都煮挂面,清湯挂面、蘿蔔絲挂面、青菜挂面……她不識字,負責剪輯的小猛隻有食指和中指能動。3分鐘的視訊,母子3人要忙一整天,收益也就3元。換成别人早就放棄了,但呂愛梅從未想過放棄,因為拍一個視訊的收益,再少也能買一把挂面。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2019年冬天,呂愛梅把在老家的老伴兒接到了鄭州。“他耳朵聾,身體差,70歲了,我不能丢下他不管。”老伴兒來了後,能幫忙掃掃地,洗個菜,呂愛梅特别滿足。

03

喜歡呂媽媽,因為她是“呂媽媽”

漸漸地粉絲多了,大家開始點菜,呂愛梅也盡量滿足。河南燴面、油條什麼的,“咬咬牙也吃得起。”有個小男孩在直播間問呂愛梅:“您為什麼不拍大螃蟹呢?”一隻螃蟹得買多少斤面條啊,呂愛梅不敢想,買不起。但她不好意思直接說,就笑着說自己不會做螃蟹。

因為堅持天天拍攝,呂愛梅和兩個漸凍症兒子的故事漸漸被人熟知。從2021年春天開始,“有娘便是福”的粉絲開始暴漲,在大家強烈要求下,呂愛梅開始做直播。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在直播中,她親切地稱粉絲為“孩子們”,粉絲們則叫她“呂媽媽”。這些平凡也瑣碎的互動,為鏡頭前的觀衆帶去了溫暖與撫慰,也讓身陷苦難的母子三人看到了光。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網友們管呂愛梅叫“呂媽媽”,她特别喜歡這個稱呼。有次出門,有個3歲多的小姑娘認出了她,奶聲奶氣地對她說:“喜歡呂媽媽。”就像苦咖啡裡加了糖,呂愛梅忍不住笑了,心情也豁然開朗。

這樣的感動時刻越來越多。

山西臨汾的“小馬甲”,曾3次上門看望呂愛梅。“她買了油煙機,給我買了3身衣服,兩雙鞋。每次直播,她都來給我們加油打氣!”

有位單親媽媽,一度想帶着孩子跳樓自殺,但那天她恰好走進了“有娘就是福”的直播間……“聽見呂媽媽的笑聲,我就覺得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有時候,粉絲寄來禮物,呂愛梅也學着其他部落客的樣子錄個“開箱視訊”。她會穿上平時舍不得穿的衣服,親昵地摟着兩個兒子,笑着對鏡頭說:“我是呂媽媽,今天來拆家人們給我們寄的東西。”這樣的視訊,拍起來比做飯視訊難,播放量也不高。但呂愛梅堅持拍,這是她認為的報答粉絲的最好方式。

一場直播少則3小時,多則四五個小時,這對母子三人來說絕非易事。為了展現最好狀态,小強和小猛都是端端正正地坐在鏡頭前,母親呂愛梅則站在兩人中間。小強和小猛說一句話就要深吸一口氣,過一會兒就得吸一次痰。呂愛梅長期站立會雙腳腫脹,心髒很難受,是以後來每次直播前,她都要吃一片止疼藥。

下播後,呂愛梅又要忙活好一陣。先給小強上呼吸機,再給小猛吸痰,擦洗身體、刷牙洗臉,安頓好他們上床睡覺後已是淩晨兩三點。接下來,差不多每一刻鐘,呂愛梅就要起來一次,給兩個兒子翻身、吸痰、接大小便。“常年躺床上的人,還得随時撓癢癢。”小猛有些羞澀也驕傲地說,媽媽會滿足他們的任何要求。

04

努力吃飯、天天微笑:唱着讓心不會倒塌的歌

幾乎每一年,小強和小猛都會去鬼門關裡溜達一圈。2019年底,小強再次病危。入院前,媽媽給他洗腳、洗臉,他突然讓媽媽給拍個視訊。“不知道這次去醫院後還能不回來?我要記住媽媽最後一次給我洗臉、洗腳……”兒子說這句話是笑着的,呂愛梅卻泣不成聲。那之後,兩個兒子不再說“不吉利”的話,因為他們不想看到媽媽哭。

“我對孩子沒有太大苛求,隻希望他能正常呼吸就好。”

有時候,呂愛梅甚至覺得,如果非要生病的話,那還不如得其他的病,這樣,她就能給他們換肝、換心髒、換腎了。

但是他們得的是漸凍症,所有的痛苦都隻能自己忍,媽媽隻能眼睜睜看着他們一次次被呼吸折磨得死去活來。媽媽比誰都懂小強和小猛的痛苦,但即便這樣,她還是一遍遍告訴他們:

活着是最好的事

不僅要活着,還得有尊嚴地活。因為呂愛梅精心也專業的照料,兩個兒子癱瘓在床30年,從來沒得過褥瘡,他們永遠穿着幹淨整潔,屋裡和身上也沒任何異味。

大多數漸凍症患者死于呼吸衰竭,據統計,發病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為3-4年,10%患者生存期超過10年,這樣一看,小強和小猛無疑是那10%的幸運兒。

是以他們越來越灑脫,覺得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掰着手指頭倒數的珍貴與幸運;而呂愛梅的每一天,則是在期盼與恐慌的交織中度過。

但即便如此,她也會用心做飯,保持微笑。

小強說:

小猛說:

“媽媽是我們的空氣、水和太陽,看見媽媽,所有煩惱都煙消雲散。”

吃一口飯就要停下來喘一口氣,歇一會兒再吃,有時候吃飯都沒力氣睜開眼睛。但為了讓媽媽放心,兄弟倆即使難受得連眼睛都睜不開,也會乖乖張嘴吃媽媽喂的飯。

呂愛梅身高1.63米,體重130斤。她覺得這個體重很好,抱兩個兒子都不吃力,因為小強和小猛都不到100斤。“他們太瘦了,我希望他們再胖個二三十斤,那樣我也抱得動!”她驕傲地說:“我的護理水準比醫院護工還好,很專業而且很快。因為我要護理兩個嘛!”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前些年愛哭,拍視訊後不怎麼哭了。兄弟倆都不讓我哭。說‘身體哭壞了,誰伺候您?’”

為了讓媽媽不哭,兄弟倆努力吃飯,好好睡覺,忍着疼痛,總是微笑着,如果拍視訊或做直播,他們也總是努力地端坐于鏡頭前。

“這位‘網紅’,讓她紅!”33萬人為她打cal,這位母親有什麼不一樣?

電影《麥兜,我和我媽媽》裡面的一句台詞:

“我們慶幸心裡總唱着一首歌,讓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進心裡,讓軟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毫無疑問,這是寫給麥兜和媽媽的,也是寫給呂媽媽和她的孩子們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