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不出所料,理想L9的“周更連續劇”在本周三繼續上貨,内容更是包含了外界最為關注的“智能駕駛”部分。那麼在本篇内容中,星車場就來對這部分資訊進行梳理,看看理想在智能駕駛這條賽道上有沒有“好好補課”。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閑話少說,先看重點:

理想L9将搭載“理想AD Max”智能駕駛系統,軟體層面實作了全棧自研,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針對中國路況優化了“橫穿行人和兩輪車”的識别。

智能駕駛的感覺方案以視覺為主,硬體包括6顆800萬像素攝像頭和5顆200萬像素攝像頭。其中,前向的兩顆800萬像素攝像頭可實作120°的感覺視角和550米的感覺距離。

理想L9頂置了一顆雷射雷達,型号為“禾賽科技 AT128”,雷射器發射器數量128個,全局分辨率為1200x128,點雲數量達到153萬/秒。

理想L9的智能駕駛算力平台包含了兩顆英偉達Orin-X,總算力達到508TOPS,且兩顆晶片互為算力備援。

理想L9在互動層面有所優化,車内配備多重提示,車外亦有5顆智能駕駛輔助燈,進而向外界傳遞車輛的智能駕駛工作狀态。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看過了核心資訊,我們再來更加深入的進行分析。從上述資訊來看,理想L9的智能駕駛系統主要有三個方面值得探讨,即“增強的視覺感覺”、“消失的毫米波雷達”以及“‘誇張’的雷射雷達參數”,接下來我們分别進行探讨。

增強的視覺感覺

在理想L9所搭載的“理想AD Max”智能駕駛系統中,視覺感覺所産生的資料是系統進行決策的最重要依據。為此,理想L9也配備了7顆攝像頭用于智能駕駛的環境感覺,并大機率會通過4顆環視攝像頭對近場盲區進行輔助感覺。

具體來看,得益于攝像頭像素以及晶片算法的提升,目前的雙目攝像頭可以通過兩隻800萬像素的攝像頭組合形成一個水準視角120°的探測範圍,并實作550m的探測距離。這樣的工作方式相較于此前“廣角、中焦、長焦”三顆攝像頭各司其職所組成的三目方案更為簡潔。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另外,理想L9不僅在前向采用了800萬像素攝像頭,其在左前、左後、右前、右後的視覺感覺也采用了800萬像素的攝像頭。

不過,由于後向的視覺感覺較為次要,對于攝像頭的素質要求較低,理想L9也從成本控制的角度進行了理性決策,在此使用了一顆200萬像素的攝像頭,而非800萬像素攝像頭。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通俗來講,智能駕駛系統會通過機器學習訓練算法,使其從圖像資料中識别出車輛、道路标線、錐桶等關鍵資訊,并作為系統進行決策的判斷依據,而更高的像素無疑就能夠提升系統對于事物的識别能力,從更早更精确的進行決策。

同時,在算法研發不斷推進的當下,更高的傳感器素質也能盡量避免難以更換的硬體成為系統進化的瓶頸和阻力,進而進一步提升車輛智能駕駛系統的長期疊代更新能力。

可以說,從行業趨勢來看,各家車企的自動駕駛技術方案都在提升視覺感覺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而有傳感器比重增加,就會有傳感器的比重下降,說到這裡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我們的第二個話題,即毫米波雷達的退場。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消失的毫米波雷達

在理想汽車本次公開的資訊中,我們并沒有看到有關毫米波雷達的資訊。而根據理想汽車公開資訊的詳細程度來看,如果理想L9搭載有雷射雷達,那麼其顯然不會被落下。再結合此前官方釋放出的車輛外觀圖檔,我們有理由相信理想L9大機率并沒有搭載目前常見的毫米波雷達。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基于這樣的推論,那麼大家最好奇的顯然就是取消毫米波雷達的原因,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先了解毫米波雷達的作用。相對于視覺感覺,毫米波雷達是通過回波對目标進行測距測速,低能見度環境下表現良好,強于速度檢測,但識别精度較低且對水準移動的障礙物不敏感。

在較為基礎的ADAS應用中,毫米波雷達對于算法要求較低、應用成熟,是各家車企通用技術方案。但在高階的智能駕駛系統中,感覺融合的難度也不斷提升,由于視覺資訊和雷射雷達資訊的高度完善,毫米波雷達所傳遞的資訊正逐漸成為系統進行精确判斷的“拖油瓶”。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而當其他感覺能力的精度足夠高時,毫米波雷達所回傳的資訊在一定程度上便更像是一種噪音。在邏輯保守的系統中,這種噪音偶爾會引發“幽靈刹車”等問題,如果面對更加複雜的高階工況,這種問題更是會為系統的決策增添更多無必要的負擔。

當然,“長期來看會取消”和“當下立刻取消之間”還是有着一些不同的,而我想促使理想汽車加速抛棄毫米雷達的原因或許在于晶片短缺所導緻的供應鍊問題和成本管控問題。畢竟,取消毫米波雷達就可以避免因該部件供貨不足而拖累整體的生産傳遞進度。同時,省下3-5顆雷射雷達也能夠有效降低車輛成本,提升單車利潤率。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誇張”的雷射雷達參數

毫米波雷達可以被淘汰出局,但由于視覺感覺在3維空間層面和低能見度下的感覺能力短闆,對于大多數的車企來說,智能駕駛系統還是不能僅僅依靠視覺感覺來運作。此時,雷射雷達就形成了很好的互補。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在雷射雷達方面,理想L9最為人關注的就是其雷射發射器的數量。對比ET7的“1個”和小鵬G9的“5個”,理想L9的這一資料達到了“128”,與前兩者産生了數量級上的差異。這樣的情況無疑會讓不少朋友感到驚訝,大家都是旗艦産品,怎麼雷射發射器的數量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其實,雷射發射器僅僅是雷射雷達中的一部分,不同的技術方案會導緻雷射發射器的數量不同,但這一數字卻不會對雷射雷達的感覺效果産生決定性的影響。

從感覺效果來看,雷射雷達的相關參數主要有“視場角”、“探測距離”、“角分辨率”等等,其中前兩者在描述雷射雷達可以“看到哪”,後者則用來描述“清晰度”。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依然是對比ET7、小鵬G9和理想L9的雷射雷達,我們不難發現三者在“看到哪”這個層面沒有明顯差異,最關鍵的水準視場角均為120°,而垂直視場角上ET7的30°最高,理想L9的25.4°和小鵬G9的25°相差無幾,基本處于同一水準。至于清晰度的層面上,蔚來ET7的清晰度最高,理想L9次之,小鵬G9雖然資料略遜,但“凝視功能”可以讓其在必要時對重點區域進行着重探測,進而呈現出更清晰的效果(蔚來ET7的雷射雷達亦有凝視功能)。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是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從感覺效果的角度看,理想L9的雷射雷達與主流競品均在同一水準中,并無質的差異。

若論及更細節的性能差異,三者的不同更多展現在了可靠性等方面。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關于三款雷射雷達的耐久資訊,但根據原理可知,雷射雷達中運動部件的調節速度越快,結構越精密,其對于外界環境的敏感程度也會更高。而更少的雷射發射器總量則有可能導緻單個雷射發射器的壓力更大,且缺少備援。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另外,理想L9的雷射雷達的确在點雲數量上有着明顯的優勢。不嚴謹的說,我們可以将其了解為在機關時間内,理想L9的雷射雷達可以發射出更多的雷射,進而讓每個點都能得到更快的重新整理,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統感覺的資訊的時效性。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而如果深挖技術,找尋參數差異的根源,我們還可以從目前車載雷射雷達的技術路線來分析。本質上看,目前的車載雷射雷達主要是通過一種可移動的光學結構對雷射進行折射,進而實作雷射對目标區域進行覆寫。

ET7所采用的“圖達通Falcon”采用了“振鏡+轉鏡方案”,通過光學結構的高速調節,僅需一個光源便可以完成掃描覆寫。小鵬G9的“速騰聚創M1”則采用了“MEMS振鏡方案”,通過五個光源也能夠實作掃描覆寫。

相對來看,理想L9的“禾賽AT128”雷射雷達采用了“一維轉鏡”,即首先通過128個光源形成一條縱向的“線”,再同過一維轉鏡把“線”掃成“面”,進而對目标區域實作覆寫。而這也正是理想L9雷射雷達能夠既保證分辨率,又提升重新整理速度的原因所在。

理想L9“補課”智能駕駛,是參數遊戲還是技術更新?

寫在最後:

在人們固有的認知中,理想汽車的長闆在于産品定義,但研發投入偏少,在智能駕駛等方面缺少核心技術。而随着其全新旗艦車型理想L9慢慢揭開面紗,我們看到了理想汽車在相關領域後起直追。雖然目前還未有實車能夠體驗,但随着理想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轉變,新勢力的厮殺無疑又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