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田汽車給我們留下最多的印象是沉穩、耐用、沒短闆,随着TNGA架構推出後,這種均衡實力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而剛剛上市的全新亞洲龍(指導價19.98萬元起)作為豐田B級車旗艦産品,無疑将品牌的優勢進行了更集中的展現,即便在面對同級其它更強對手,例如本田雅閣時,也依舊有足夠吸引消費者的地方。那麼,這兩個熱銷的合資B級車産品之間,到底如何選擇呢?
亞洲龍小改幾乎看不出來,但實用性依舊領先
此次改款後的全新亞洲龍,外觀方面變化很小,隻在前臉大嘴、後保險杠包圍等位置進行了調整,不仔細看很難找到變化,是以第一次看到後,并不會有任何情緒上的波動。當然,你要說和已經完成中改後的本田雅閣比,誰更好看,就是仁者見仁的事了,畢竟一個是沉穩路線,一個是運動路線。
和多數中改車型一樣,全新亞洲龍車身尺寸并沒有太多變化,隻是車長多了20mm左右,不過即便如此也要比本田雅閣長了約80mm,并且軸距也要長40mm。是以,車身尺寸上的優勢也能夠從實際乘坐中感受到。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亞洲龍後排座椅依舊支援比例放倒,相比雅閣隻能整體放倒,要更實用。
亞洲龍氣囊數量多,科技配置更新是被雅閣逼出來的?
TNGA架構下的亞洲龍安全配置非常高,這一點在全新車型上也有延續,全系标配9個安全氣囊、胎壓顯示、主動安全,以及一些駕駛輔助系統。雅閣低配車型隻配備了4個安全氣囊,頂配車型也隻有6個安全氣囊,當然,結合指導價來看,雅閣低配車型的價格也要更便宜一些。
作為此次全新亞洲龍更新的重點項,10.1英寸中控屏+12.3英寸全液晶儀表+10英寸HUD擡頭顯示,大大提高了車輛的科技屬性,與此同時,還取消了車機兩側的實體按鍵,螢幕占比也提高了,似乎有那麼點科技的味道。
相比之下,本田雅閣采用的是10.25英寸中控屏,并沒有全液晶儀表,HUD也隻是頂配車型的專屬,看上去還不如亞洲龍有科技感。但實際情況是,本田雅閣的科技并沒有停留于表象,Honda connect 3.0無論是應用豐富程度、UI設計、未來的可擴充性,都要比全新亞洲龍搭載的Toyota Connect豐田智行互聯系統更好用,就好比亞洲龍具備的車聯網、遠端車輛控制等,雅閣都有;而雅閣配備的OTA更新、遠端啟動發動機等,都是全新亞洲龍不具備的。
是以總體來看,全新亞洲龍雖然新增了不少科技配置,例如智能鑰匙、無線充電、全速自适應巡航、導航等,但這些更像是被雅閣逼出來的,并且這些雅閣很早就已配備了,實用性做到了合資車的領先水準。
自己開,選雅閣;别人開,選亞洲龍?
在動力方面其實沒有太多好說的,大多數使用者都知道本田雅閣動力更強,1.5T(143kW)動力幾乎能夠達到其它品牌2.0T的加速水準,2.0L混動(158kW)也做到了油耗以及動力的兼顧。
相比之下,全新亞洲龍搭載的2.0L(131kW)、2.5L(154kW)動力就比較普通了,日常用車隻能算夠用。不過,全新亞洲龍的2.5L雙擎(160kW)動力組合,在燃油經濟性表現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高速5L/百公裡的油耗表現,比雅閣混動還要低一些。
在駕控方面,兩車雖然都是以舒适為主打,但實際上雅閣保留了本田駕控方面的精髓,底盤并沒有一味求軟,擁有可控轉向比後,指向性也會更精準。全新亞洲龍走的則是完全家用路線,懸架調校的非常舒适,2.5L車型還配備了懸架軟硬調節,再加上本身就非常寬大、柔軟的座椅,坐起來會更舒服。是以簡單來說,如果是自己開,動力更強、駕控更好的雅閣更适合,但如果是坐,那麼更舒适的全新亞洲龍才是最好選擇。
結語:
TNGA架構下的全新亞洲龍就沒有短闆了嗎?當然不是,通過和雅閣的對比,我們看到了亞洲龍在科技方面的不足,隻不過從整體産品力來看,這些劣勢并不影響它的熱銷。當然,對科技進行更新後,全新亞洲龍科技屬性确實大增,相比本田雅閣,兩車在綜合實力方面的差距也變得更小了。至于使用者該如何選擇,是更注重動力、科技,還是乘坐,還得自己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