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段位的家長教育孩子不是靠講道理,而是……

高段位的家長教育孩子不是靠講道理,而是……

俗話說“萬物莫不有規矩”,“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是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和社會化的必要過程。

然而在生活中,孩子“定好規則轉頭不認”到“就規則讨價還價”的行為,時常令家長們頭疼不已。比如:

孩子總是耍賴,約好的遊戲時間到了,卻反悔不幹;

約定好每天看一集卡通片,每次看完後娃都鬧着要再看一集;

媽媽,如果我做完作業,就看兩集卡通片,可以嗎?

和孩子說好一個月隻買一次玩具,但孩子在商場裡看見想要的玩具就哭着鬧着非要買;

……

對此,家長們常常與孩子鬥智鬥勇,威脅懲罰輪番上陣:你要是再不收拾玩具,我就沒收了;你再不放下手機,下次就不給玩了;有時候為了平息孩子的哭鬧隻能妥協,最後規則變成了擺設。如此一來,孩子讨價還價,家長身心俱疲。

基于此,接下來的幾篇公衆号文章,小編将系統地和大家分享,幼兒期建立規則的重要性,為什麼明明制定好了規則,孩子轉頭就不認?在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過程中容易陷入哪些誤區?如何建立規則孩子更願意遵守?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建立規則的方法。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從小給孩子樹立規則的重要性及何時開始培養?

1.為什麼要從小給孩子建立規則?

在《勇于管教》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懸崖邊上設有欄杆,那麼人就敢靠着欄杆往下看,因為不會害怕摔下去;如果沒有欄杆,大家再離懸崖很遠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說站在懸崖邊緣往下看了。

欄杆其實就是規則,知道規則的孩子會有安全感,在規則内敢于放心大膽自由地探索;相反,沒有規則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戰戰兢兢不敢探索,有的違反漠視挑戰規則,因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裡。

有位幼稚園老師曾分享過一件事情,她班上有一個特别調皮搗蛋的孩子,常常不遵守紀律、挑戰老師的權威,讓她感到特别頭疼。

可是有一次,當孩子将玩具随意亂放,不肯放回原位時,這次老師沒有讓步,不管孩子耍什麼小花招,都一直堅持讓他把玩具收拾好。

很神奇的是,自此,這個孩子像變了一個人,對老師非常尊重,之前讓人頭疼的行為也減少了不少。

高段位的家長教育孩子不是靠講道理,而是……

孩子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轉變呢?

這是因為缺少規則感的孩子,内心是緊張的、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花樣百出的搗蛋行為也是在不斷試探老師的邊界。而老師對規則的堅持,讓他觸碰到了邊界,知道哪些是他可以做的,哪些是他不能做的,孩子的不良行為由此減少。

2.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的關鍵時期?

3-6歲是孩子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期。

一方面,這個時期的孩子由于受到社會文化的熏陶,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需要符合社會準則;

另一方面,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希望在行動中處處展現自己的自由意志。

這兩方面會頻頻産生沖突,解決沖突的最好方式就是給孩子樹立良好的規則意識。

如果父母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孩子一起訂立規則,并且在訂立以後遵守原則,可以讓孩子了解尊重和界限,更好的适應社會規則,融入集體環境,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系,也能更有效的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自控能力。

高段位的家長教育孩子不是靠講道理,而是……

比如:

在行為習慣上立規則:專心吃飯、按時睡覺,少吃甜食,玩完的玩具整理歸納,每天看多長時間卡通片……讓孩子養成自我管理能力,更自律優秀;

在人際交往上立規則:不能打人,不能搶别人東西,未經同意不随意動他人物品,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禮貌……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需求和感受,知禮懂禮;

在公共場合上立規則:公共場合不亂跑,地鐵、公共汽車上不吵鬧,電影院看電影保持安靜,玩滑梯排隊,遵守紅綠燈交通規則,不任意踐踏草坪……讓孩子學會自我限制,尊重他人;

高段位的家長教育孩子不是靠講道理,而是……

在安全問題上立規則:不在道路上嬉戲打鬧,不給陌生人開門,不碰危險物品,不在電梯裡蹦跳、亂摁,甚至搞破壞……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保障自身安全。

看到這些規則,有些崇尚自由教育的家長可能會認為,這些不就像條條框框一樣,限制孩子的自由發展嗎?

黑格爾曾說過: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規則如同房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活動,但能遮風擋雨,讓孩子在規則内可以放心、大膽、自由地探索。而且,3-6歲的孩子正是在各種規則的建構中,逐漸去自我中心化,對世界有更成熟深刻的認知,成長為明事理、有同理心、言行一緻的孩子。

還有的家長在處理孩子違反規則的事情時,不僅不借機教育孩子,反而一個勁兒為孩子開脫,覺得孩子年齡小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

高段位的家長教育孩子不是靠講道理,而是……

其實不然!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未形成對事物的認知,他們對父母和老師有一種莫名的崇拜,讓他們怎麼做,他們就會照着做。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對兩難故事情境做出判斷的實驗也證明了這點,實驗發現年幼的兒童傾向于服從權威,他們認為服從成人的指令是正确的行為,否則就是錯誤的行為。

而随着孩子逐漸長大,或者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思維觀念逐漸成型,這個時候的孩子個人意識非常強,注重自己的感受,可能不會對父母和老師“言聽計從”了,甚至還會對着幹,親子之間常常發生沖突和沖突。

由此可見,最好從小就開始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況且規則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斷重複和練習。

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心存規則感,上好規則教育這門人生重要的一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