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星途銷量不佳,是賈亞權、高新華的問題,還是尹同躍“廉頗老矣”

對奇瑞而言,星途意味着什麼?用掌門人尹同躍的話來說,是“奧迪”。

作為奇瑞十年磨一劍的“自主高端化”産物,星途自誕生之日起就承載了奇瑞無限的期望,或者說是尹同躍的期望。盡管奇瑞自成立以來就沒有放棄過高端化的夢想,但在星途之前,奇瑞并沒有太拿得出手的戰績(雖然現在也差不多),好不容易孵化出一絲火苗,奇瑞當然想燒成燎原之勢。是以,在奇瑞的戰略規劃中,“堅持品牌向上,全力打造星途”一直是核心中的核心。

星途銷量不佳,是賈亞權、高新華的問題,還是尹同躍“廉頗老矣”

結果怎麼樣呢?以2021年為例,星途全年銷量為37154台,同比增長率121%。乍看之下挺不錯,但隔壁的領克和WEY則分别貢獻了221878台和67681台、同比增長26%和-25.65%的成績,差距立顯。在這樣的資料對比下,星途唯一能上台面的,恐怕隻有這121%的增長率。

盡管入場日期不盡相同,但你很難把差距的鍋全都丢給時間來背。有人說,罪魁禍首是星途“雙雄”賈亞權跟高新華,作為領路人的他們難辭其咎。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多少過于偏激。而在奇瑞掌門人尹同躍這裡,答案或許又會有所不同。

星途銷量不佳,是賈亞權、高新華的問題,還是尹同躍“廉頗老矣”

“雙雄”與星途

奇瑞确實是自主品牌裡的老大哥,也确實是走得最快的那一個,當年大家還在奉行“買辦主義”的時候,奇瑞已經敢開始做自研發動機和變速箱了。雖然後來交了不少學費,但無論精神還是成果上,奇瑞都收獲滿滿,以至于如今奇瑞雖然在終端市場叫好不叫座,可談到技術,奇瑞“一哥”的頭銜是絕對的政治正确。可惜的是,奇瑞空有一身技術卻沒有足夠的人才,外界眼裡“一流技術、二流品牌、三流營銷”的理工男刻闆印象就是一種佐證。賈亞權跟高新華的存在,多少彌補了一些不足。

星途銷量不佳,是賈亞權、高新華的問題,還是尹同躍“廉頗老矣”

關于賈亞權,外界最多的評價是“儒将”二字。從長城到寶沃再到奇瑞,銷售出身的賈亞權已經在行業裡浸淫了二十餘年,入局奇瑞和星途後,賈亞權是各種搞事情:與彙源、漫步者、鴻星爾克等品牌跨界聯名,贊助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寶藏行》,跟抖音合作“熱曲”,發起關聯國貨活動......但本質上,方法還是太傳統了,雖然當年賈亞權一手締造過哈弗H6的銷量神話,但到了奇瑞和星途這裡,他沒能延續輝煌。尤其對星途來說,要向上突圍就必須要懂得跟年輕人“交朋友”,過于偷懶和傳統的營銷方式,很難有什麼作為。

至于高新華,和“外人”賈亞權不同,他和尹同躍一樣是技術派出身,也是尹同躍的“校友兼愛将”,可以說是陪伴了奇瑞的成長。走馬上任星途後,高新華對賈亞權時期的營銷體系做了調整,當時外界普遍認為,賈亞權已經幫高新華試錯,接下來的答卷應該會很好看,況且高新華還是奇瑞營銷、研發的老人,這回破圈應該不成問題。沒成想“新官上任”的成效并不明顯,營銷上高新華大體還是延續了老一套的東西,是以外界期望的銷量折線向上,并沒有出現。而彼時整個大盤都在飛速,相比之下事實告訴我們:高新華的到來沒能帶來新的閃光點,星途依舊落後于整個大盤。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過去一段時間星途一直奉行“銷量秘而不宣”的原則了,畢竟壓根不夠看的,搞不好還會勸退潛在消費者。

星途銷量不佳,是賈亞權、高新華的問題,還是尹同躍“廉頗老矣”

當然了,高新華不是沒有努力過,比如寄希望于星途攬月和M3X火星架構,然而最終還是沒能如願。“攬月”這種命名政策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取向不明;M3X火星架構雖然牛逼吹得響,可終歸基礎是奇瑞雄獅智雲系統,根源上還是奇瑞的那一套,橫向素質甚至比不過造車新勢力,想要暢談“國際領先”完全不着調。

星途銷量不佳,是賈亞權、高新華的問題,還是尹同躍“廉頗老矣”

頻繁換人合适嗎?

高新華曾經全流程參與“神車”奇瑞QQ,見證過奇瑞的第一個高光時刻。在尹同躍眼中,他是先進分子。是以,這麼多年來,奇瑞内部的大型人事調動,高新華幾乎都參與到了。雖然過程中争議不斷,但從結果來看整體向好。隻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背後包含的或許是奇瑞和尹同躍的無奈。

星途銷量不佳,是賈亞權、高新華的問題,還是尹同躍“廉頗老矣”

奇瑞内部的“内部輪崗、錯位用人”制度并不是什麼新事物,華為、西門子、愛立信等都在用。但不同的是,奇瑞目前的體系能力和人才訓練機制還不是那麼強大,跨界使用人才帶來的風險遠比參考對象要大得多。尹同躍當然也知道這一點,無奈自身資源有限,高層的頻繁變動和人才儲備的缺失,讓尹同躍不得不“急于求成”。就個人情感來看,我相信在尹同躍眼裡賈亞權跟高新華都是良将,可惜生不逢時,星途有限的銷量增長對當下的奇瑞和尹同躍來說還遠遠不夠。是以,又一次人事調動,也是在所難免。高新華重回技術崗,賈亞權重新全面接管星途營銷工作。

為什麼說是“重新”?因為在高新華“跨界”挂帥前,賈亞權在星途就是一把手。而這次調整,實際上隻是讓所有事情回到兩年前的起點罷了。當然,對高新華來說這多少有點“背鍋”的嫌疑,但尹同躍總是要“殺雞儆猴”的,可畢竟是良将,不能随便懲處失了軍心,是以最終高新華雖然被換掉,但職位其實是不降反升的,這其實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另一種展現吧。

星途銷量不佳,是賈亞權、高新華的問題,還是尹同躍“廉頗老矣”

尹同躍總老了嗎?

近來網上一篇以“尹同躍,廉頗老矣”為主題的稿件相當有熱度,這也再度引發了外界對尹同躍何時退休的讨論。關于這一點,其實尹同躍早就說過自己很快就會跟奇瑞告别,差別隻在于還要繼續幹幾年而已。但站在這個時間點質疑尹同躍的眼光,我覺得并不公平。

奇瑞之是以叫好不叫座,不少人把原因歸結到設計和營銷層面,車迷們紛紛調侃别的車企都請得起艾格、皮埃爾,隻有奇瑞一點不上心。誠然,這些年奇瑞的設計水準确實不太夠看,但這并非尹同躍一個人的責任,根源還是在于奇瑞的内部鬥争問題,懂的人都懂。至于營銷,明面上看奇瑞的政策确實不夠精準,但尹同躍能頂住壓力堅持“輪崗”,并引入賈亞權等高手來分治天下,本身就可見其帶領品牌向上的決心。當然,尹同躍“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套路目前來看确實沒有太大成效,包括最近收購東南汽車的舉動,也讓很多人看不懂尹同躍究竟打的什麼牌。如果有錯,那隻能說尹同躍太“急于求成”。非要強行洗白的話,背後大概是因為尹同躍想要在退休前再為奇瑞拼一把吧。

星途銷量不佳,是賈亞權、高新華的問題,還是尹同躍“廉頗老矣”

車界視點:

接下來,賈亞權會不會有更多創新,暫且還不能斷定,但經過一次“分權”教訓後,賈亞權想必會更有信心放開手腳幹吧?隻是有一點,星途到底什麼時候能脫離奇瑞,這才是最關鍵的,尹同躍懂,高新華懂,賈亞權也懂,但想要實作起來困難重重。隔壁的領克和紅旗當然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對象,從裡到外都做了脫胎換骨的革新,但正如我們前面說的,奇瑞當下沒有足夠的成功經驗和人才積累,想要徹底給星途一張新的身份證,談何容易。這是星途最大的症結所在,也是奇瑞必須解開的一道難題,否則“黃埔軍校”和“教育訓練基地”模式将會持續伴随奇瑞走下去,未來想要再回巅峰,可就難了。

注: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