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01:二十餘年前,施源優秀得發光

顧清俞記憶中的施源,是“閃閃發光”的。

常年穿着白襯衫,鼻梁上還架着一副細邊眼鏡,瘦瘦高高的,說不出的書卷氣。

成績優異,但又不是書呆子。

能說一口流利又标準的英文,還會俄文、日文。就連鋼琴,也是彈得極為順手。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孩子。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曾外祖是民國時期的政府要員,祖父又是頗有家底的商人。

該有的文化底蘊,該有的經濟底氣,施源那時候一樣也不缺。

這樣的環境裡養出來的孩子,幾乎是同齡人裡最出類拔萃的存在。

要命的是,施源不光自身優秀,家世又好,就連待人接物,更是少有的妥帖。

如果非要用什麼話來形容,那一定就是光風霁月吧?

這樣的男孩子,自然少不了被女孩子暗戀。而當年的顧清俞,就是這樣被施源吸引的。

這一吸引,就是放在心尖二十餘年。

那時候的顧清俞和施源,彼此都優秀,少男少女又正是情窦初開的年紀。

彼此都有好感,隻不過年紀尚小,愛情就像一顆新破土的種子。他們小心翼翼地在心裡放着,護着。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那層朦朦胧胧的窗戶紙,倆人不敢戳破,也不忍戳破。

心照不宣地互戀着,大概就是年少時的施源和顧清俞最引以為豪,又最甜蜜的小确幸吧?

但這份青澀的愛情,還沒來得及開花,就被中斷了。

十二歲的施源,被父母接離了上海。彼時少年人的心裡,對自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即便遠走偏遠西北,他也走得躊躇滿志,意氣風發。視上海,視複旦大學,猶如囊中之物。

當年的施源,真的太優秀了。而且一直被命運眷顧,這份實力,這份底氣,讓他對未來毫無憂懼。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但他的自信,他的驕傲,随即就被命運狠狠地裹挾。從天上墜落到陰溝裡,也不過幾年功夫。

施源的十六歲,是絕望的。

奶奶去世,叔叔遠去非洲,身為故鄉的上海,竟然無一人能接收施源。

但他的十八歲,則更絕望。他的命運,也在這時候急轉直下。母親的幾粒安眠藥,讓他與複旦失之交臂。

從此人生,更是一撸到底。

一個懷揣名校夢想的施源,到最後,竟然就上了中專。這一切,仿佛是命運開的無恥玩笑。

聯考的落敗,讓施源的很多夢想都破碎了,包括他和顧清俞的那顆發芽許久,卻一直沒等到開花的愛情種子。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施源和施家一直在走下坡路,泥水裡打轉。而顧清俞,顧家呢,卻一直被命運眷顧着。

寬敞的房子有了,存款有了,體面的社會地位也有了。面對這樣的顧清俞,施源哪裡有勇氣、有底氣去兌現當初的承諾?

不出現在她面前,不讓她發現自己的落魄,讓顧清俞心裡,惦記的仍舊是從前那個光風霁月的施源。

怕是施源唯一能做,也是唯一想做的事情吧?

02:施源和顧清俞的重逢,就是個錯誤,也是命運擺布的笑話

施源從沒想過,和顧清俞還會有重逢的一天。

命運的蹉跎,生活的壓迫,讓施源離從前的那個施源越走越遠。

放在心裡的顧清俞,已經成了他可望不可即的遙遠夢想。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而顧清俞呢?

在施源消失匿迹的這二十餘年裡,她上名牌大學,進知名企業,遇見的人猶如過江之鲫,追她的人更是前仆後繼。

可是眼前的人,再怎麼優秀,再如何妥帖,和心裡的那個人一比,總差那麼點意思。

“見過了最優秀的人,往後看誰,大概都是風景”。這種失落,讓優秀的顧清俞一直到三十六歲還是單身。

她照着少年施源的樣子,找男朋友。

但像有什麼用?總歸不是施源。

于是這麼多年,顧清俞就一直熱衷找“白襯衫”男朋友,可談到一半,又毫無預兆地分手。

盡管她嘴上沒說,可心裡分明挖了一塊位置留給施源。

更甚至,她還奢望就像陳奕迅歌詞裡說的,施源能突然出現在街角。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少年施源的美好,就這麼讓顧清俞惦記了二十多年。在歲月的沖擊下,不僅毫無褪色,還越發鮮亮。

顧清俞這裡是放不下,是“除卻巫山不是雲”。而施源那裡,則是近乎絕望的“認命”。

一個想見,一個躲着不見,誰也沒想到,錯過了二十多年的倆人,會在那種不堪的場景下重逢。

命運的安排,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顧清俞眼裡,滿是震驚與不可思議。有疑惑,也有失望,還有點自己都沒能察覺到的憤怒。

而施源呢?

他的每個毛孔,每個動作,都在叫嚣着他的狼狽和不安。顧清俞眼裡的失望,更是讓他恨不得當即遁地。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隻有真正懂了施源的狼狽,才能完全體會到他拉黑顧清俞的絕望。

這樣的重逢,真的糟透了。

面對二十年後的施源,顧清俞第一反應是“塌房了”。可失望歸失望,畢竟是放在心裡這麼多年的白月光。

哪能說放下,就會放下?

這時候的顧清俞是沖突的,一邊她無法接受現在的施源“不再發光”的事實,一邊又無法将心裡的施源“剔除”出去。

在掙紮中,她還是向落魄的施源伸出了手。顧清俞的“不嫌棄”,讓陷在泥淖裡的施源,似乎看到了久違的曙光。

一個不确信、不明朗,就像是為了圓少女時期的愛情夢想。

而另一個滿懷欣喜、滿懷感恩,更滿懷對新生活的期許。就這樣兩個人,領了結婚證。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這一段婚姻,能幸福嗎?

破滅,是不可避免的。

婚後的顧清俞,強迫自己接受不再發光的施源,強迫接受他的落魄和狼狽,又強迫自己接受不怎麼體面的施家父母。

她越是這麼強迫,就越表現得牽強。

在施源面前,在施家父母面前,顧清俞像是一個拿着劇本演戲的演員。看着完美,卻處處透着一絲“假”。

顧清俞再怎麼努力,還是無法接受現在的施源,不是嗎?

在她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顧清俞一直試圖将眼前的施源,慢慢“改造”成從前的施源。

而施源也在這時候才反應過來,顧清俞喜歡的,惦記的,從來都是以前那個走在人群裡會發光的自己。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這種無力感,讓施源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為了不讓顧清俞“更失望”,他隻能最大限度地在顧清俞面前挺直腰闆。

婚前财産公正,婚後不向她伸手,這是施源在顧清俞面前,僅存的“體面”。

03:“為五十萬偷顧清俞計劃書”,施源的這行為,徹底壓垮了他們婚姻

在很多人看來,施源在顧清俞面前,表現出來的過分自尊,和他的母親如出一轍。

但你們有沒有發現,施源也隻有在顧清俞面前,才會對自尊如此的锱铢必較?

施源為了生活,當導遊,忍受遊客謾罵。當婚托,忍受良心和道德的雙重譴責。

當婚禮司儀,在台上像一個跳梁小醜一樣“蹦跶”。當教育訓練課老師,明知史老闆給他安排了“假文憑”,卻還是選擇沉默。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在生活面前,施源的自尊,早已經被現實消磨殆盡了。

他的自尊,在旁人面前,為了收入皆可放棄。但為什麼,在顧清俞面前,卻要如此較真?

别人逼債都逼到了門前,他卻還是咬着牙不向顧清俞伸手。

為什麼?

這恐怕有兩個原因。

一個在施源看來,顧清俞就是他心裡的“精神淨土”,是他年少時期的青蔥幻想。

他的其他夢想,自尊,在命運的打壓下,已經丢得七零八落。顧清俞這裡,已經是他最後的堅持。

如果連這個自尊都沒了,那過去的施源,過去那些形而上的堅持,都會變成可笑泡影。

而另一個,就是施源心知,顧清俞喜歡的施源是什麼樣子的。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心居》:顧清俞根本不知道,施源為了這段婚姻,到底有多努力

他無法還原一個過去的施源給他,隻能盡可能地讓現在的自己,不要讓她太失望。

哪怕需要用謊言,哪怕需要做違背良心之事,他都在所不惜。

了解了這一層,再來看施源為了五十萬,就去偷顧清俞計劃書的這個行為,是不是就有點明白了?

那邊催債催得施母心髒病發,這邊施源又極力地想挽回婚姻,不想讓顧清俞失望。

他會答應顧清俞對家偷計劃書,真的一點都不意外。生活已經把他逼到牆角,婚姻也把他逼到牆角。

不論怎麼選,都會有損失。

他隻能把傷害,降到最少。

讓顧清俞對家不要告知顧清俞自己的卑劣行徑,已經是施源最卑微的祈求了。

但施源不知道的是,顧清俞家裡裝了監控,他偷計劃書的行為,會在監控裡一覽無餘。

他努力維系的婚姻,要頃刻間瓦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