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3月中旬,比亞迪驅逐艦05上市,售價11.98-15.58萬元。陌生的命名,熟悉的身影,人們還是能在遲疑片刻之後,意識到它與比亞迪秦PLUS的近親關系。

過去一年,比亞迪秦PLUS在緊湊級轎車市場殺出了一條血路,甚至常常因為爆單、供不應求、銷量新高等等話題被網絡熱議。市場知名度的提升、加上油價的推波助瀾,比亞迪秦PLUS本可以一騎絕塵,成為插混領域的現象級産品。如今比亞迪在相同的市場、以相近的價格推出了驅逐艦05,分網銷售,看似乘勝追擊,内卷卻不可避免。

秦PLUS和驅逐艦05,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可行嗎?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家用車市場撕開了一個口子

2021年轎車市場前十,除了凱美瑞之外,均為主銷區間10-15萬元的緊湊家用車,而且幾乎是清一色的合資品牌車型。預算有限的家庭消費者把經濟實用放在第一位,軒逸、朗逸、卡羅拉、英朗都是繞不開的選擇題。

但這一年發生了一些變化。2021年初比亞迪秦PLUS上市,DM-i插混車型把價格做到了15萬元以内,算上新能源牌照、免購置稅、地方補貼等一系列優惠,購買秦PLUS DM-i車型支付的費用低于同級别燃油車。這還沒有算上低油耗在目前高油價環境下的吸引力。

是以,2021年的比亞迪秦PLUS一共收獲了18.7萬輛的銷量,以新能源車的身份在合資品牌的舒适區撕開了一個口子。從比亞迪官方的統計來看,秦PLUS DM-i車型占比接近70%。出于燃油經濟性、充電便利性、續航焦慮等客觀因素的考慮,插混車型往往更适合這個預算的家庭使用者。在秦PLUS的一些車友讨論裡面,甚至還提到了插混版可以日常跑滴滴。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插混車型支援綠牌、享受等同于純電動汽車的出行便利,又不被充電、續航等問題限制,按理說是家庭使用者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在比亞迪DM-i推出之前,市場上的插混車型普遍存在幾個痛點:售價遠高于同級别燃油車、純電續航短、虧電工況下油耗太高。是以,那時候的插混車型除了牌照、沒有多大吸引力。

比亞迪的DM-i算是巧妙地解決了痛點,依靠一款插混專用、熱效率43%的1.5L發動機,解決了虧電狀态下、發動機驅動電機的超高油耗,虧電狀态下低于4L/100km的油耗甚至已經要優于豐田雙擎了。

是以,這樣一套新的插混技術放在了幾年前的車型上,再換上一套新設計,最終把價格拉低到同級别燃油車的水準,舊瓶裝新酒也能讓這個級别的消費者欣然接受了。要知道,2021年上市的比亞迪秦PLUS在車身尺寸、底盤結構等硬體方面,與2018年的秦Pro完全一樣,而當時的秦Pro,還有燃油版本。

從秦Pro到秦PLUS,底子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低情商的說法是油改電,高情商的說法則是成本控制。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在剛剛過去的2月,秦PLUS DM-i車型銷量14244輛,排名自主品牌轎車第三位,前面兩位分别是純電的五菱宏光MINIEV、燃油的MG5。由于技術進步,插混車型第一次被證明能夠成為更好的經濟型家用車。大概是因為秦PLUS DM-i的成功,吉利也要在近期上市一款帝豪L Hi·X插混車型,同樣宣稱3.6L/100km的超低虧電油耗、1300km超長續航,這些對于手握15萬預算的家庭使用者來說都很重要。

既有秦PLUS,何必驅逐艦05?

驅逐艦05上市的時候,網絡上出現了一些讨論,不願意等秦PLUS訂車的可以去買驅逐艦05。事實上,這兩款車是在同一工廠共線生産的,秦PLUS因晶片而影響産能,同樣會出現在驅逐艦05上面。隻不過,網友的這番觀點也足以證明了秦PLUS和驅逐艦05的關系——它們就是同一款車。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先是車身參數,驅逐艦05因為造型原因車身長度比秦PLUS的多了15mm;其次是價格,驅逐艦05僅推出5款DM-i車型,定價11.98-15.58萬元,略高于秦PLUS DM-i的11.18-15.18萬元。除此之外,兩者在軸距、底盤、插混系統、純電續航等方面完全一緻。

比亞迪将秦PLUS和驅逐艦05打造成為兩款獨立車型,主要的差別還是在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的産品定位上。前者更注重家用均衡,後者打造年輕智能。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2022款驅逐艦05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2021款秦PLUS DM-i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2019款秦Pro DM

外觀倒不是兩者差別最大的地方,從2018年的秦Pro到2021年的秦PLUS、2022的驅逐艦05,三款車都沒有跳出原有車身結構的限制,是以我們也能看到,無論是前臉的進氣格栅、燈組、車标,還是車尾的貫穿式燈帶,都隻是在固定的布局上演變。秦PLUS延續目前的王朝系列風格,驅逐艦05則用了一些透明燈罩和飾條來保持海洋系列的風格。

比較大的差異是在内飾部分,尤其是兩塊大屏。秦PLUS被诟病最多的是内飾質感,尤其是嵌在飾闆上的小尺寸液晶儀表,清晰度不高,看上去廉價。秦PLUS DM-i隻有在兩款旗艦車型上分别提供了獨立的液晶儀表和12.8英寸中控屏。

到了驅逐艦05,這些問題都被解決了,12.8寸中控屏從次低配開始普及,并且提供了觀感更好、畫面功能更豐富的彩色液晶儀表。秦PLUS上面大量鋼琴烤漆飾闆的廉價感和積灰問題,到了驅逐艦05都被磨砂面闆解決了。很明顯,這對應了驅逐艦05乃至海洋系列的年輕化打法,也是兩者影響不同人群做出不同購買決策的關鍵。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秦PLUS DM-i 120km旗艦型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驅逐艦05 120km旗艦型

秦PLUS上市近一年,4款DM-i車型裡,頂配的受關注程度最高,這在同級别緊湊家轎裡并不常見。15.18萬元的DM-i旗艦款提供了120km純電續航、電機功率更高,智能科技方面提供了大尺寸中控屏、L2級别駕駛輔助、自适應遠近光等等,放在同級别的家用車裡面競争力明顯,既有純電續航優勢、也有配置豐富優勢。

但是,即便秦PLUS在15萬價格段的暢銷,也難以在家用車市場形成絕對滲透。12-13萬價格段的兩款車型差異僅在純電續航,對于更為看重智能配置的使用者來說,這個價格段是難以獲得滿足的。

是以驅逐艦05在13萬價格段加入了一款55公裡續航的頂配車型,智能配置與秦PLUS DM-i 120km旗艦型相同,唯一的差别是純電續航。也就是說,消費者手握13萬左右的預算,看重智能的可以買驅逐艦05的55km高配,看重續航的可以買秦PLUS的120km低配。

基本上,驅逐艦05的5款車型在配置劃分和定價上都與秦PLUS存在幾千元的錯位。而消費者傾向多花幾千買智能、還是買實用,最終會引導消費者走向兩家不同的比亞迪經銷店。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分網銷售,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秦PLUS和驅逐艦05,在比亞迪的産品體系裡分屬兩個系列,王朝和海洋。在驅逐艦05之前,比亞迪海洋系列有一款海豚,10-13萬元的純電小車,月銷一度過萬,在終端市場頗有認知度。

驅逐艦05作為海洋系列的第二款車型,切入最為龐大的緊湊家轎市場,最理想的狀态當然是與秦PLUS DM-i分庭抗禮,實作1+1>2的效果,就如南北豐田卡羅拉雷淩,南北大衆的速騰朗逸。

但事實上,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并沒有獲得平等的資源配置設定。比亞迪王朝系列如今已經發展成熟,覆寫了小型到中大型的轎車和SUV市場,可以說,吃瓜群衆都知道比亞迪有漢唐宋元。但是,吃瓜群衆也曾經從出行租賃市場看到過e3、e5甚至e9,又産生了與王朝系列的熟悉感。這是比亞迪在混亂年代的産物。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2021年海洋系列推出,目的是取代此前的e網,走精品家用路線,讓比亞迪品牌都能整體向上,提高産品價格和品牌形象。于是,海洋系列首先推出了海豚,e3.0平台的産品,設計讨巧,很快受到了終端市場的歡迎。

但是,比起王朝系列的多款産品熱銷、供不應求,隻有一款海豚的海洋系列顯然就落寞很多,經銷商壓力和不滿情緒可以想象,是以去年比亞迪宋PLUS上市的時候放在了海洋系列的銷售網絡裡,算是平衡兩方勢力。如今驅逐艦05作為第二款海洋産品上線之後,外界認為比亞迪很快就會把宋PLUS重新放在王朝系列的銷售網絡。

在新銷售模式滲透汽車市場的當下,傳統品牌都在尋求一種更能維護品牌形象的直營模式,但比亞迪似乎仍然割舍不掉分網銷售。雖然海洋取代了e網,開始走品質路線,新的技術平台也會讓王朝和海洋系列的産品更加平衡,消費者卻依然模糊不清——如果要買比亞迪,到底要去哪個店?為什麼這家比亞迪沒有海豚,那家比亞迪又沒有秦PLUS?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比亞迪漢所在的王朝網絡

秦PLUS和驅逐艦05,相生,相殺?

比亞迪宋PLUS所在的海洋網絡

盡管中國消費者早已被南北大衆、南北豐田、廣本東本教育得明明白白,卻還是難以搞懂自主品牌的分網銷售,比亞迪隻是其中之一,曾經哈弗有紅标藍标、吉利也有L網、G網。

就秦PLUS和驅逐艦05來看,兩款車在10-15萬元的家用車市場都是實力選手,秦PLUS在最初上市的時候為了對燃油車形成絕對沖擊,做了很多的成本控制,除了尺寸非常小的液晶儀表,還有輪胎的選擇,内飾的品控,等等。隻是過去一年的市場表現證明了消費者對插混車型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是以就有了價格稍稍上提、完善了智能配置的驅逐艦05。

分網銷售原本是一種擴大市場滲透的方式,讓兩款車在不同的銷售體系裡面做競争,從營銷傳播到使用者服務,讓兩款頗為相似的産品憑本事賣出去,順便提升整個銷售網絡的水準,這是比亞迪的如意算盤。隻是在秦PLUS的光環面前,驅逐艦05要如何突圍?論現在比亞迪對王朝系列的用心程度,海洋系列會不會最終淪為一個陪襯?

圖 | 來源于網絡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讨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