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斷親族”日漸增多:虛假親情,成了年輕人的新型負擔

文/影兒

圖/網絡

“斷親族”日漸增多:虛假親情,成了年輕人的新型負擔

最近,有關“斷親族”的新聞鋪天蓋地,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00後當中,就連很多80後和90後也在争相效仿。

人是群居動物,大家喜歡親朋好友,可很多年輕人卻在建立一種新的生活模式。

他們想打破傳統,變得自我。

這種行為看似意料之外,其實都在情理之中。

“斷親族”即不與親戚來往的年輕人

所謂親戚,就是指有血親關系的人群。

大家身體裡流着緊密相連的血液,雖不在一個小家生活,但也有着無法切割的關聯。

逢年過節,大婚大喪,生日慶功,大家都會歡聚一堂。

親戚間的走動是大陸流傳下來的習俗,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再繼承這種傳統。

他們專注于自己的小日子,不與親戚走動,非必要時甚至從不聯系。

這類人群就被大家稱為“斷親族”,言外之意他們是意圖斬斷親戚關系的一群人。

“虛假親情”下的醜陋人性

年輕人成為“斷親族”不是因為冷血無情,而是因為那虛假的親情下所透露出來的醜惡人性,已經成了他們的負擔。

嫌貧愛富

曾在一本雜志上看過一個作者講自己童年的故事,他們去親戚家做客,臨走時主人家給每個小孩都準備了紅包。

如果不是孩子們調皮,他或許永遠不會知道,别的小孩紅包裡裝的都是50元,隻有他紅包裡裝的20元。

在那一瞬間他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了最大的傷害,就因為家境貧寒,親戚就差別對待。

在後來的數10年裡,他再也沒有去過親戚家。

很多親戚都有嫌貧愛富的特點,大家血緣關系相似,但卻因為貧富差距而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

家境富有的被優待,家境貧寒的被冷落,這仿佛已經成為了常态。

可真正的親情原不是這樣的,當親情透露出勢利的味道,它就變了味。

而這樣的關系已無半點情分可言。

攀比成瘾

電視劇《知否》當中的墨蘭一心想嫁侯門,全然不顧自己庶出的身份,她之是以有這樣的想法完全是為了跟姐妹攀比。

“斷親族”日漸增多:虛假親情,成了年輕人的新型負擔

看着大姐姐嫁得好,她也不願意落後,于是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她嫁人之後也一直在糾結,人人都說她嫁得不如明蘭的事情。

這一點很好地反映了親戚之間的攀比心理。

“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你不能比我過得好。”

這是很多親戚的真實心理。

他們不斷與人攀比,有時候甚至會打腫臉充胖子。

這樣的生活對年輕人而言無疑是一種壓力,他們工作已然很辛苦,哪還有心思跟别人比?

可一遇到在别人身上找優越感的親戚,他們還是會氣不打一處來。

恨你富,盼你窮

親戚中有這樣一種人存在,當你貧窮的時候他們對你不理不睬,仿佛你根本就不存在。

即使平時交往,你永遠是那個最被忽略的對象。

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富有,他們心裡就很不舒服。

你的成功本與他們無關,但他們嫉妒的嘴臉已經掩蓋不住。

他們會在背地裡诋毀你,甚至默默期盼你從高處摔下來。

這哪是親人?分明就是仇人呀。

真正的親人是希望你過得好,在你落魄的時候幫助你,在你成功的時候替你高興,而不是見不得你過得好,在你落魄的時候還落井下石。

這樣的人本就不值得結交,又何苦虛情假意陪人演戲?

幫得少,管得寬

人們都說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過年就像過關一樣,而導緻這一切發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親戚。

一到過年,他們就聚在一起八卦。誰學習成績怎麼樣,誰還沒有交女朋友,誰還沒有買房子,誰還沒有結婚。

别人的生活明明與他們無關,但他們卻總是想橫插一腳。

幫不上忙,還不斷給别人制造負面情緒,這樣的人隻會讓人想要遠離。

“斷親族”日漸增多:虛假親情,成了年輕人的新型負擔

“斷親族”的蔓延是年輕人對虛假親情的反抗

親戚原本也是血親,從傳統角度來講,他們應該是比較親近的人。

可很多親戚的所作所為已經玷污了“親情”二字,從他們身上大家看到的不是溫暖和關懷,而是人性的醜陋。

明明不親近,卻非要說是親人;明明各懷心事,卻非要裝出一副特别親密的樣子。

中老年人已經裝了一輩子,他們早已習以為常,可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本就是一件相對扭曲的事情,他們并不願意傳承這樣的虛僞生活方式。

他們選擇從心而為,既然這樣的相處模式讓他們感覺不舒服,那就索性斷了。

從此以後誰也不搭理誰,大家都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不用擔心複雜的人情世故,也不用被追問一些尴尬的問題。

年輕人反感虛僞的親情,既然不是真正的親人,那就幹脆不來往!

我是影兒,一個專注于情感領域的原創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