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文 /家家安甯

來源 / 家家安甯(readingv)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這是孔子回答子貢的問題“為什麼孔文子的谥号是文”時候說的一句話。

可見,孔子對孔文子這個人愛學習的評價很高。

是以,今天我們也聊聊現在的學習。

國中和高中的國文試卷考試中,讓我最頭疼的就是“字的讀音”,當然這也是最容易被扣分的題目,也是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不過話說回來了。

中國漢字其實是沒有拼音的,中國字都是象形文字。

那你可能問了,那古人都是怎麼知道這個字的讀音的呢?就是切音。

比如說,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高中生背《詩經:關雎》,教材讀音惹争議,“樂”字到底讀什麼》

在這篇文章中,就有古人對漢字的發音的一個基本認識,如下圖:比如說“重”字,是“直”和“用”的切音。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當然,這隻是一個很淺顯的認知。

要想深入了解,還需要有大量的文獻資料等等作為依據。

下面咱們針對中國小生學習的古詩詞中最容易混淆的幾個字,來具體 了解一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騎:

這個字,本是多音字。

一個讀音是:qi,騎馬打獵的“騎”,是動詞,指的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

另一個讀音是:ji,是名詞,指的是一人一馬,騎的馬人,如“單人獨騎”。

有兩首古詩詞,就是讀“ji”的讀音,作為80後和90後都應該不陌生,我們早先背誦古詩詞都是背的“ji”,就是下面這兩首: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辭》

但是!!!!!

現在,重點來了:“騎”字的讀音統一了!全部都是“qi”的讀音,沒有“ji”的讀音了。

那天,我讓小侄子背木蘭辭。

小侄子也跟着我讀了“但聞燕山胡騎(ji)鳴啾啾”……

接着,我妹妹在群裡更正說:孩子們背木蘭詩時,裡面的有一句話:旦聞燕山胡騎(qi)鳴啾啾。糾正一下騎字發音,咱們上學那會讀(ji),現在沒有ji這個發音了。曉樂他們剛學的。(曉樂,我小外甥,國中一年級。)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後來,我發現,還真是。

現在用電腦上的拼音輸入法,打ji的拼音,已經沒有“騎”這個字了,不信大家試試看。

看來,我們以後也得讀“但聞燕山胡騎qi鳴啾啾”了……

總覺得有點别扭。難怪很多網友這樣評論: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估計80後和90後會有同感吧?

教:

教字也是多音字。

[ jiào ]教導;教育[ jiāo ]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也有兩首古詩詞的發音,是容易混淆的: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詩酒從教數,簾帏一任重。——殷堯藩《久雨》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論:

論字也是多音字。[ lùn ]和[ lún ]。

一般來說,我們用[ lún ]的時候比較少,隻有《論語》中會讀成[ lún ]。

其他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議論的[ lùn ]。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但是,還有兩首古詩中的讀音跟《論語》中的“論”字讀一樣的發音,他們分别是:

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論交一片心。——李白《江上贈窦長史》

直公放鶴情相似,範泰論交趣不同。——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将:

将字也是多音字。而且有三個讀音。

我們用的最多的就是“将領”、“将士”等等。

像[ jiāng ] [ qiāng ]這兩個比較少。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而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将進酒》中的将就讀“[ qiāng ]”意思是“請求”。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傳:

也是多音字。[ chuán ] 和[ zhuàn ],意思不用多說。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傳”字的古詩詞,課本中學習到的比較少。

但是也可以了解一下,畢竟多懂一些常識還是有必要的。

萬一考試用到了,豈不是皆大歡喜嗎?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還有“浪”字。

這個字,還真的就知道隻有一個讀音。

沒想到在古詩詞中還有“郎”這個讀音。

想來可能是位了押韻,與“遠上寒山石徑斜”的用法一樣。

不過,據說,“斜”字現在也已經更正為了“xie”不讀“xia”了。

中國小古詩:這些字音糾正了,可别讀錯了,網友:音一改意境全無

寫在最後

這些讀音還真的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感受和體驗。

想來,古人寫這些詩詞的時候大約也沒有想到,後人會因為發音而糾結、探讨、争議好些時候吧?

不管怎麼說,我們生活的時代,21世紀祖國已經推行了國語。發音方面日趨于規範化,這也是一種時代的進步。而在國語的基礎上,各地仍舊使用自己獨特地域特色的方言,又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求同存異的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精髓之處。

文化的意義在于,我們懂,我們了解,我們傳承,我們銘記……

最後,希望您不管是國小生,還是學生家長,看完這篇文章,都能有所收獲。這就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本文完-

* 文章來源:家家安甯(ID:readingv)。作者:老阿姨娜娜,寫字,緻力于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傳播!願您向陽而生,不懼溝壑!歡迎關注,探讨。啟發智慧,共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