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疫情之下,一年一度的行業盛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線上上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車三大發展趨勢: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态勢、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智能化發展。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随着汽車産業變局進入下半程,今年論壇中“智能化”的戲份明顯加重。整個會議期間,“智能”尤其“智能駕駛”,始終是高頻詞彙,折射出全行業對智駕落地的興趣、企盼以及一絲焦慮與不安。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稱,随着乘用車L2級自動駕駛實作大規模商業化應用,要打好智能網聯汽車下半場。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現狀确實如此。近兩年來,智能駕駛,正以飛快的速度,成為車企們愛恨情緒的交織點。

愛的是,經過2017-2018年的泡沫期、2019年的冷靜期後,行業趨于務實,落地逐漸靠譜,使用者願意埋單,随着電動化成為“新常态”,智能駕駛當仁不讓,成了新的機會點。

恨的是,“無智不歡”的氣候下,全行業蜂擁而上,差異化愈發困難。兩年前相當拿得出手的ACC、AEB,還沒熱乎就成了10萬級标配,搞得一心想要出挑的車企們壓力山大。

焦慮一旦彌漫,必然導向“内卷”。于是,拼算力,堆硬體,捧“自研”,烽煙四起。

就像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會上強調的,“軟體将是未來汽車智能化的基礎和競争力的核心。”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熱鬧歸熱鬧,真正能像特斯拉那樣玩轉“自研”的,畢竟極少。智能駕駛的新賽道一旦開放,賽場内獻技的雖是車企,場外勢必有智能駕駛Tier 1們保駕護航。

如何從這誘人的增量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場内的玩家們,各有姿勢。

何以突圍,唯有“内卷”?

智駕賽道以如此快的速度進入白熱化,實屬必然。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錢”景和前景都如此可觀,難怪賽道已略顯擁擠,更難怪玩家們為搶占有利身位,紛紛切換到“内卷”模式。

特斯拉的NOA,算是為L2+落地起了個頭,蔚來、小鵬、理想先後跟進,長城、上汽等一批自主選手構成第三梯隊。

玩家們互相間的比拼,原本還多少聚焦于使用者體驗。随着環境越發嘈雜,逐漸演變成粗暴地比配置,拼數量,甚至拼嗓門。于是,雷射雷達這種曾經的“進階貨”,從蔚來ET7上的一顆,變成小鵬P5上的兩顆,再到沙龍“機甲龍”上的四顆,俨然要變成“大路貨”。同時,各種“首家”、“第一”、“突破”的宣傳口徑,呈泛濫之勢,讓人頗感乏味。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就連“全棧自研”這麼“神聖”的字眼,被各家喊的多了,也有些掉價。不過,懂得都懂,除了特斯拉夠格,其它車企,包括“蔚小理”的全棧自研,多少都得限定下範圍或者場景,更别提後續梯隊中那些選手。

當然,所謂“全棧自研”,不是唯一方法,甚至未必是更好的方法。畢竟,時間周期和成本投入,擺在那裡,能耐得住、耗得起的,終究不會多。與之相比,綁定一個或幾個出色的智能駕駛Tier 1,漂漂亮亮地把功能落地,同樣不失為一個好出路。

賺吆喝容易,賺錢難

從智能駕駛截至目前的配套看,歐美的零部件“老字号”們,仍在唱主角。小到超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這些關鍵傳感器的設計制造,大到從晶片設計到傳感器內建再到ADAS軟硬體系統內建,把持着主要份額的,幾乎都是海外巨頭。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當然,在讨論智能駕駛的市場滲透以及相關份額時,更多指的是L2級ADAS功能層面,對于市場上不時出現的L2+、L2.9等概念下所涉及的部分當然尚無定論,從L2到L2.5或L2.9之間的難度是呈指數級增長的。另外就行業格局來說,市場佔有率這塊也遠遠稱不上鐵闆一塊。

一來智能駕駛本就是個增量市場,且在持續增量,有大片“開闊地”供新玩家入場切磋;二來中國作為智能化前沿陣地,基礎紮實,創新活躍,本土玩家的條件得天獨厚,瞅準機會撬動行業格局,并非癡人說夢。

别的不說,談到行業格局松動的案例,很容易想到Mobileye的失勢。

近些年,靠着傳感器+晶片+算法綁定的一體式解決方案,Mobileye極大滿足了車企們便捷部署、快速量産的需求,一度是中高端ADAS市場的絕對主角。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不過,随着智能駕駛競争加劇,車企們對差異化有了更高追求,“黑箱子”模式的Mobileye迅速失寵,讓位于各種開放式解決方案。雖然手裡還握着極氪這顆“救命稻草”,但行業地位已經無法同日而語。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過去一段時間裡,本土Tier 1們的活躍身影。

這其中,賺到了最大聲量的,非華為莫屬。去年4月,一條刷爆朋友圈的測試視訊,将華為智能駕駛推至台前,并自此化身流量擔當。華為的金字招牌,軟硬體一體化的能力,再加上高管們“我們絕對是第一”的壯語,妥妥地承包了汽車和科技媒體們過去一年的流量。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雷聲大了,雨點就難免顯小。坐擁從晶片到雷達、從系統到軟體的全套能力,華為和車企們的合作,卻有點高不成低不就。大品牌顧忌華為的胃口,淺嘗辄止;獨幕喜劇牌倒是樂意,但存在感是硬傷。折騰了一年,最後華為隻得親自下場,推出問界。前景如何,暫時無法捉摸。

去年橫空出世的,還有大疆車載。嚴格說來,大疆車載起步于2016年,但正式立下做Tier 1的Flag,是在去年上海車展。宣布的首個合作方,是上汽通用五菱,同時也在和大衆中國合作,開發智能駕駛。按官方介紹,大疆車載已經針對高速路、城市快速路和停車場,開發了三套智能解決方案,功能涵蓋自動上下匝道、變道超車,錨定在L2+水準。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同為本土新晉Tier 1的Momenta,去年過得也不錯,C輪共融資10億美元,創下年内之最。而且,投資方大牌雲集,車企、零部件巨頭、大機構,一應俱全。如此受青睐,大體因為Momenta的“飛輪式”L4實作路徑,兼顧當下量産落地和遠期技術突破,商業邏輯上較為自洽。今年,随着其落地方案Mpilot搭載的首款車型智己L7上市傳遞,真正的考驗即将到來。

當然,還有百度這樣的“老兵”。作為國内最早涉足自動駕駛的科技大廠,百度摸索出“單車智能”加“車路協同”發展路線以及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解決方案,并取得諸多亮眼成績,是以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過去一段時間裡,百度比較惹眼的操作,是L4的商業化嘗試以及與吉利合作造車。相對不那麼惹眼的,則是将L4技術下放之後,在智能駕駛上的頻頻布局。2020年釋出包含ANP和AVP的汽車智能化“樂高式解決方案”後,百度的合作對象,迅速從威馬這樣的天使客戶,擴充到廣汽、長城、比亞迪等頭部車企。目前,包括廣汽埃安全系、哈弗神獸以及接下來的比亞迪新産品在内,百度智能駕駛已經進入穩健的放量期。

主機廠的選擇:要靠譜的

如今智能駕駛競技場裡Tire1可謂百花齊放,但是在另一頭,智能駕駛玩家們的“命運”多少還是要掌握在主機廠的手中。說到底,主機廠究竟青睐什麼樣的選手?

智能駕駛下半場:角逐量産

答案很簡單:要靠譜的。

所謂靠譜,首先是軟體能力,在軟硬解耦的大背景下,尤其要擁有強大的軟體開發能力和充分的延展空間。畢竟,誰不想有朝一日上馬L4呢?

另外,還意味着需要有從智艙到智駕的全套體系化架構能力,這樣能夠提供更加一體化的智能駕駛能力,對主機廠來說,內建管理也更加高效。

除了上述的技術能力之外,靠譜其實還有一層同等重要,目前氣候下甚至更為重要,那就是量産經驗。

從這個角度來說,量産經驗豐富的tier 1意味着更加成熟的技術方案以及足夠靈活的合作方式和态度,而後者可能更加關鍵。目前來說,百度的量産成績是比較優秀的,AVP自主泊車功能已經在長城、廣汽、威馬上量産落地。而像華為、大疆也是積累了多年的技術優勢。但智能駕駛畢竟不是買成品,其中涉及的架構融合、技術攻關和團隊協作,都是複雜工程,對Tier 1的項目能力、開放程度、靈活性等等,要求很高。

對于主機廠來說,最擔憂的莫過于請來一尊“大佛”,落地時處處不暢,最後隻能打打折扣,草草收場。更壞的局面是,對方太過強勢,己方處處受制,最後成果面世,卻沒自己什麼事。那些量産不順頻頻跳票的車型,背後多多少少有此類煩惱。

選擇一家姿态足夠開放,身段足夠“柔和”,又具有實際量産經驗的Tier1,可能對于主機廠來說,是更加靠譜的選擇。

當然,在智能駕駛這條賽道上,Tier 1們競争才剛剛拉開序幕,誰能最終跑出,尚難預料。但有一點不難判斷,比起“攢大招”或者“扯大旗”,越早切換到量産模式,就多一分勝算。畢竟,電動化上發生的故事,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市場,是不等人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