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比亞迪漢DM-i的預售價公布了,引發了網絡熱議,有不少人都認為它的價格高了,新車的預售價似乎超過了很多人的心理預期。今天就跟大家探讨一下,比亞迪漢DM-i為什麼“敢”定這個價以及它為什麼要定這個價。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全網疾呼漢DM-i太貴的現象,倒讓我想讨論一下:為什麼合資品牌轎車賣到20萬以上就可以,自主品牌轎車賣到20萬以上就不行?何況還是勢頭正盛的比亞迪?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過去自主品牌沖擊20萬及以上的轎車市場铩羽而歸,很大程度是因為該級别的自主品牌轎車基本上沒有核心競争力,品牌形象沒上去,單純地想靠顔值、尺寸或者配置豐富去拔高,無疑是膚淺的。但現在,自主品牌形象今非昔比,雖與合資品牌仍有距離,但已經能影響消費者的對比選擇了。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在20萬級别的轎車市場上,目前還是合資品牌的天下,除了漢之外并沒有太多存在感強的自主品牌轎車,稍微值得一提的可能就是小鵬P7吧。廣汽豐田的凱美瑞、廣汽本田的雅閣以及一汽大衆的邁騰在前,它們都是該價位的熱銷中型車,想要立足該價位,就必須跨過這“三座大山”。

假如說漢EV能熱銷是因為它純電動的身份,成功地重擊了傳統大廠們脆弱的新能源軟肋,形成了有效的錯位競争的話,那“能燒油”的漢DM-i就是與它們的一次硬碰硬。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漢定位中大型車,而它們都是中型車,實際上漢要高一個級别的,起售價更高合情合理。當然,級别的說法不過是錦上添花,它更像是營銷上的玄學。到頭來還是那句,沒有硬實力,這些都是花架子。

顯然,“内功大成”的比亞迪是有這份硬實力的,這内功就是DM-i超級混動系統。市場的反映已經證明了DM-i足以撐起漢的定位,不敢妄下定論它能否超越凱美瑞、雅閣以及邁騰的動力系統,但最起碼不虛。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另外,漢DM-i能上綠牌是它的一大優勢,既能讓新車輕松地在限牌城市上牌,又能免購置稅省下一筆可觀的錢。凱美瑞和雅閣就沒有這優勢了,即便是在廣州,消費者能通過“節能名額”購買凱美瑞和雅閣的HEV車型,但購置稅依然不能免繳。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不可否認,凱美瑞和雅閣的HEV都非常優秀,但漢DM-i勝在它是插電式混動。漢DM-i有着較長的純電續航裡程,使用者甚至可以單靠純電模式就完成日常的通勤,有條件就當純電動車用,不想麻煩的話,漢DM-i在饋電狀态下又能有很好的燃油經濟性和加速成績,可謂是“豐儉由人”,省心又省錢。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雅閣跟凱美瑞還好說,畢竟它們有純燃油版和混合動力版,并且銷量都還不錯。但提到邁騰的話,雖然它也有插電混動的版本,也具備免購置稅上綠牌的優勢,但邁騰GTE插電混動的市場接受度不高,銷量甚至低到可以忽略的狀态。同時,邁騰GTE身上的這套插電混動系統,相比起比亞迪的DM-i,确實落後了不少,是以拿邁騰GTE來對比漢DM-i顯然沒有現實意義。最終隻對比邁騰純燃油版本的話,漢DM-i優勢突出。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漢DM-i我們還沒有試過,這台車的駕控調校是否會成為它和合資對手比的軟肋,目前還不好說。不過就目前市場來看,中國消費者在購車時,駕控調校優先級并不是那麼高。

此外,這個價位級别上比亞迪漢DM-i還會遇到哪些對手呢?

(1)東風日産天籁?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全新一代天籁的銷量并沒有它上一代那麼出色,市場存在感有所弱化。該車目前僅有純燃油版本,既沒有HEV也沒有PHEV版本,不存在牌照優勢。

重點是現款天籁最走量的是它的2.0L車型,高配的2.0T VC-TURBO鮮有人問津,再加上“開天籁很多是做專車”的印象逐漸深入人心,是以天籁的形象是走下坡路的,與漢DM-i反過來。不過話又說回來,選擇天籁的買家,車型的要求很多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天籁2.0L雖然有些年頭,但勝在經久耐用,像漢DM-i這種搭載新技術的新車,反而不符合天籁潛在消費者的口味。

(2)一汽豐田亞洲龍?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亞洲龍的定位相比起凱美瑞,要更貼近漢DM-i,因為亞洲龍比凱美瑞高半級,雖然大家都是所謂的“中型車”,但實際上亞洲龍不論是尺寸還是空間都要比凱美瑞大。亞洲龍這款車雖然銷量沒有那麼拔尖,但每個月的表現也是穩紮穩打,它與漢DM-i相比,劣勢依然在牌照和免購置稅這兩項,但其它方面并不輸漢DM-i。另外,亞洲龍偏行政商務風,漢DM-i相較之下會更年輕。

(3)上汽通用别克君威or君越?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從尺寸和空間上來說,别克君威是入門級的中型車,定價和定位都比漢DM-i要低一點,考慮到别克君威的終端優惠,實際上它與漢DM-i不會是直接的競品。這款車隻有純燃油版本,自然沒有牌照優勢,但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頂配——君威GS,該車的價位與漢DM-i有所重疊,有交叉選擇的可能性,但君威GS是款極具運動感的車,操控性能極佳,是以很顯然,它跟漢DM-i的閱聽人群體截然不同。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至于君越,它在定位、空間、售價上确實是接近漢DM-i的,但這款車已經有較長的在售年頭,目前的市場存在感較弱,跟亞洲龍一樣,君越是款偏向行政商務風的車輛,具有良好的行駛質感和檔次感,或者它更适合成熟一點的消費者。隻不過,基于“買新不買舊”的選車原則,漢DM-i似乎要更香一點。

總而言之,漢DM-i之是以“敢”定這個價,就是因為它的産品力目前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也讓它成為了目标群體為數不多的選擇。你可能不情願,但你橫向對比之後,似乎一時間又沒能找到其他更好的,最終兜兜轉轉也還是會選擇漢DM-i。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那為什麼比亞迪漢DM-i要定這個價呢?

最重要的還是比亞迪的品牌号召力在近兩年獲得了極大的提升,時間來到2022年,自主品牌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它們跟合資品牌的對比已經沒有之前那麼懸殊,自主品牌在技術上的突破,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上的初見成效,極大地拉近了自主品牌跟合資品牌之間的距離。較高的品牌号召力為比亞迪漢DM-i提供了生存土壤。

士别三日當刮目相看,如今我們看待自主品牌的眼光就不必像以往那樣,認為自主品牌就應該做低價低配或者是廉價的車。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實際上,比亞迪漢DM-i的預售價隻不過是對齊了漢EV。當初漢EV推出的時候,官方對它的銷量期待并沒有那麼高,隻是為了試探高端純電動轎車的市場。沒想到推出後熱度一路飙升,銷量也順勢走俏,叫好又叫座,沒過多久漢EV的月均銷量就突破萬輛了。

随着漢EV的銷量走高,坊間對漢DM-i車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既然有市場基礎,那推出DM-i版本毫無疑問會有更廣的閱聽人,有熱度有商機。可是,為什麼漢DM-i預售價一發出來,全網都在“退訂”?我想很大原因是大家對于DM-i是不是有誤會?它并不是低價的代名詞,不要一想到DM-i,就覺得會比EV賣得便宜。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品牌向上是所有品牌的必經之路,比亞迪也不例外,而提高車型售價就是品牌向上最直覺的表現。近年來比亞迪釋出的新車,售價都不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海豚,直接捅破了小型車10萬元的天花闆。比亞迪釋放的信号很簡單——它不想賣廉價車了。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目前在10-20萬這個價位上,比亞迪已經布局了多款拳頭車型,比如秦PLUS/驅逐艦05 DM-i、宋MAX/PLUS/PRO DM-i、元PLUS等等,産品線非常豐富,各車型間的售價也有所重疊,此時漢作為比亞迪旗下的旗艦級轎車,倘若再進入20萬以下的價位,一來會形成内耗,二來也不利于高端形象的塑造。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再者比亞迪在10-20萬這個價位上的銷量表現極佳,甚至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不管是出于産能還是定位的考慮,比亞迪漢都沒有必要在這片競争激烈的紅海市場上搏殺。這就是為什麼比亞迪漢DM-i要定這個價的原因。有技術優勢又有市場基礎,自然就有了定價權,再結合到比亞迪品牌向上的戰略,就不難了解漢DM-i的預售價了。

漢DM-i貴了?可惜你不情願,最終還是要買它

編輯說:客觀來說,漢DM-i的預售價确實是不低。但對于漢DM-i的銷量和前景,我個人仍持樂觀的态度。隻不過我有一個很大的疑惑,那就是為什麼DM-i的242km版本隻有一款旗艦型,且與121km版本有着5.6萬元的巨大價差,是因為産能緊張?正式上市的配置車型會更多?還是真的就這樣的配置配置設定,暫時就不得而知了。至于DM-p車型,我認為它主打的是品牌形象而非銷量,居高的售價也不利于走量。漢已經成為一款現象級的車型,它的意義除了是反映在比亞迪财報上的盈利資料,更是它給其他自主品牌起到了示範性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