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觀察室

撰文 | 劉極昊

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想要再蓋上就難。正如合資車企股比放開這件事,一旦有人嘗到好處,效仿跟進者将源源不斷。

今年2月,寶馬如願以償在華晨寶馬新的合資合同上拿到了75%的股權,成為合資車企股比放開政策的首個獲利者。而伴随這一變化的,是寶馬在中國市場的更進一步,因為它剛剛力壓奔馳坐上了豪華品牌的頭把交椅。

絕對話語權、更多的分紅、合并财務報表等多重利好的疊加,寶馬此舉無疑會令小夥伴們眼紅——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合資車企在跟進。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曾經的SUV王者,靠股權能否自救?

作為國内合資車圈的“年輕人”, 廣菲克的發展曆程稱得上是一波三折。其早期引入的菲亞特因為幹式雙離合,已折戟沙場;之後準備大幹一場的JEEP曾有過短暫的高光時刻,可經過連續4年的下滑之後,今年2月份銷量僅僅百餘台,毫無存在感。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廣汽集團公開的财報顯示,廣菲克2020年度盤點時就已經資不抵債,三年累計虧損近50億,2020年末資産淨值為-3.31億元(由于2021年度的年報要3月31日才釋出,新的虧損資料還不得而知)。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廣菲克近幾年銷量走勢,機關:萬輛。(*資料來源:廣汽集團)

一邊是銷量跌無可跌,一邊是巨額虧損逐年加劇,曾經的SUV王者,在中國市場何去何從的問題上沒有看到實質性動作,如今反而在争奪股權這件事情上孜孜不倦。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今年1月,Stellantis集團對外宣布,将其與廣汽集團合資公司廣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但這一說法并未獲得廣汽集團認可,并對Stellantis的單方面說法“深表遺憾”。随後,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則再度聲稱,“已與廣汽集團就增持廣菲克股權一事達成共識,正在等待有關政府部門準許”。

看起來,事情正在朝着Stellantis期待的方向發展。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對此,筆者近期走訪市場時也特意做了一番了解,4S店的說法是“具體營運方面,目前已經是美國人說了算”。據稱,廣菲克目前廣州工廠處于停産狀态,未來将隻保留長沙工廠。而且,目前4S店裡面除了進口車型(大切、牧馬人)和國産的指揮官,其他車已經很久沒有貨源了,在售的指南者和自由俠屬于之前的庫存,自由光很多店都已經沒車。

“如今美國人對銷量沒什麼要求,隻看單車利潤。”4S店方面透露,“是以,我們現在雖然車賣得少,但也沒什麼壓力。”

4S店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因為在此前的“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規劃中,Stellantis已經表态:在華将加大發力JEEP和瑪莎拉蒂的進口業務,以實作更高的利潤。具體到JEEP品牌,Stellantis正在對本土和進口業務實施“一個JEEP”戰略,具體就涉及廣菲克股權的争奪——而這正是此前唐唯實說法中将唯一保留的“那座産能适宜的全資工廠”。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隻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就算Stellantis最終如願以償拿到廣菲克75%的控制權,以及強化進口車業務,它就能重制當初年銷20萬輛的高光時刻嗎?要知道,如今國内SUV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低端被國産品牌主導,高端則是多點開花,硬派SUV闆塊又有坦克品牌的異軍突起,留給JEEP折騰的時間和空間都已經不多了。

韓系車持續低迷,股權之争也落空

跟銷量低迷到已經可以忽略不計的廣菲克相比,現代和起亞這對韓系車兄弟似乎日子還沒有沒落到那個程度,畢竟過去一年合起來超過了50萬輛(北京現代38.5萬輛,東風悅達起亞15.8萬輛)。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北京現代近十年銷量走勢,機關:萬輛。(*資料來源:中汽協)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東風悅達起亞近十年銷量走勢,機關:萬輛。(*資料來源:中汽協)

但回顧過去這十年,會發現韓系車在華已連跌5年了,如今的銷量水準連巅峰時期的三成都不到。連年虧損之下(北京現代過去兩年分别虧損62.8億元和50億元,東風悅達起亞近5年累計虧損也在100億元上下),北京現代已經開始變賣工廠求生(2021年其産能使用率不到30%,北京順義的第一工廠已經賣給了理想,重慶工廠處于停産狀态),東風更是選擇退出東風悅達起亞以止損。

說到東風悅達起亞,去年底東風退出之後,起亞、悅達投資、悅達汽車三方原本計劃增資9億美元組建新的合資公司,意外的是,随後悅達投資選擇放棄增資——這就給人以遐想,以為起亞方面會借機提升股權。可本月初的公告顯示,最終是悅達汽車集團出資,依舊保持了合資公司起亞和悅達系50:50的對等股比。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無獨有偶,作為現代-起亞集團的主角,現代也對自己在北京現代的話語權有過想法,隻是,有着北京奔馳作為利潤奶牛的北汽方面不肯輕易就範,才有了今年1月份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佑出面辟謠,稱“現代沒有調整北京現代合資股比的計劃”。直至最近,3月18日最新消息顯示,北汽集團和現代集團拟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北京現代共同增資9.42億美元,保持原有50:50股比不變。

跟Stellantis唐唯實坐等有關部門審批不同,韓系車兩兄弟雙雙謀求合資公司控股權未果,不知背地裡該作何感想了。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但嚴格說來,就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眼下的嚴重虧損狀态而言,不謀求合資公司的絕對控股權,未嘗就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倆品牌在中國市場已快淪落到跟自主品牌搶飯吃的地步,更何況中方合作夥伴還能幫他們分擔現金壓力,降低諸多營運風險。是以,先把銷量穩住了再說,再跌下去,就不是争股權,而是考慮還要不要玩下去的事情了。

眼見寶馬超車,奔馳也在憋大招

跟前面幾個“困難戶”不一樣,奔馳無論在哪裡都是無可争議的大佬,其在華合資公司北京奔馳也是圈内最掙錢的少數幾位玩家。

北京奔馳到底有多掙錢?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北京奔馳收入達到1485.50億,其中利潤223.76億。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這組數字對控股51%的北汽意味着什麼呢?北汽2021年收入為1592.46億,也就是說,北京奔馳貢獻了總收入的95.96%。再看利潤,2021年北汽的經營利潤為130.42億,這就意味着,如果沒有北京奔馳那223.76億的利潤填坑,北汽将淨虧損93.35億。

北京現代江河日下,北汽自主品牌舉步維艱,北京奔馳這根大粗腿對北汽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眼看着如此豐厚的利潤被合作方拿走51%,而且已經拿了這麼多年,你說德國奔馳心頭沒想法,那是自欺欺人。事實上,早在2018年國家放風即将放開合資車企股比之後,奔馳方面就已經按捺不住了,計劃将其在北京奔馳的股比從49%提升至65%,之後甚至傳言是75%。直至本月中旬,有消息稱,奔馳與北汽就前者拟增持北京奔馳股比的談判已基本完成,計劃于年内對外公布。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且不管最終奔馳拿到65%還是75%的股權,都展現出奔馳方面對這件事的迫切,因為追兵已經不在身後,而是已經超過自己半個身位了——2021年,奔馳共賣出209.3萬輛車,同比下跌5%,中國市場銷量為75.9萬輛,同比下滑2%;而同期寶馬(不含MINI和勞斯萊斯)在全球賣出221.4萬輛,同比增9.1%,中國市場貢獻了81.6萬輛,同比增9%。

被寶馬抓住機會超車了,奔馳能不急嗎?更何況,寶馬已經能從華晨寶馬那裡拿走75%的利潤。

但是,面對奔馳急于控股的想法,北汽顯然不打算就此躺平,相反,北汽幾年前就開始做準備,不斷加碼增持奔馳母公司,已經從2019年的5%增加到去年底的9.98%,未來甚至不排除進一步提升的可能——其目的顯而易見,堤内損失堤外補,如果不得不放棄北京奔馳一部分股權,那至少在利潤層面盡量找回來。

合資車企控制權大戰:寶馬奔馳如願以償,現代起亞打道回府|觀察室

另外,奔馳與北汽這種互相持股深度綁定的做法,相比寶馬對華晨寶馬那種“簡單粗暴”的路數,還是要溫和一些,沒準會成為後來者們效仿的對象,以此間接達成各自的目标。隻是,對北京奔馳而言,能不能通過調整股比赢得市場上對寶馬的領先,誰又能有那個把握呢?

『 寫在最後 』

在寶馬之前,國内其實已經有外方主導合資車企的先例,那就是江淮大衆,這家2017年成立的車企,在2020年被大衆以10億歐元的代價将股比從50%提升到了75%,名字也随之變成“大衆安徽”,隻是他家的産品還沒進入到市場,一般人鮮有了解而已。

如今,甭管Stellantis、起亞、現代、奔馳能否如願,可以預見的是,随着大衆、寶馬喝下頭啖湯,合資車圈将迎來一輪新的“圈地運動”。甚至,若幹年後,随着合資年限逐漸到期,不乏車企會效仿特斯拉,成為外商獨資企業,讓合資二字成為曆史。

中國市場作為全球第一大車市,其吸引力不用多說,沒有誰不想在這裡啃下一塊肉。如今國家放開股比限制,就标志着這個市場的開放程度正式進入到深水區,但如果誰還抱着以前那種思路,認為把自己的新産品及時引入就能成功,那一定會吃到教訓——因為消費者在變,市場也在變,近幾年中國市場流行的智能化給合資車企帶來的困擾,就是個明顯的信号。

即便有人多番談判之後拿到合資公司的控制權,但随着未來合資車企都成為外方主導的局面,屆時大家其實又回到同一起跑線。畢竟,車好賣與否、企業盈利多寡,除了産品力本身,還要看你跟消費者的距離、你的體系力、你的速度。

是以,如果有人隻是想通過增持來扭虧為盈,或者多掙個三五鬥,那就有點兒理想化了,稍有不慎,更多的股份還意味着更大的虧損呢。當務之急,還是想想如何站住腳跟,别成為下一個東風雷諾。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