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鎮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缺乏勞動收益的真實感官體驗

城鎮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缺乏勞動收益的真實感官體驗

育鄰夢

網友提問:兒子上八年級,不想上了,有什麼辦法讓他放棄這個念頭?

回複:城鎮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缺乏勞動收益的真實感官體驗,文化教育最大的缺陷——不産生即時性消費物資增量。是以,應對孩子厭學,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他們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感官認知,城鎮教育應該将校園+小區綠化改建成菜園、果園,增加孩子們對真實勞動收獲的感官體驗,如此才能避免孩子厭學、讀望天書甚至養成“好逸惡勞”的陋習。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周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态。植物從自然非生命物質中吸納可溶于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成生命養料、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内......也就是說自然生命體系之中的所有個體都必須通過自身“勞動”才能獲得營養補給。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成長發育最慢、綜合成長可塑性最強的動物族群。采摘植物果實充饑+捕獵其它動物“打牙祭”、馴化播種植物+馴服圈養動物改善自我食物補給結構、利用自然非生命物質加工制作生産勞動和日常生活輔助用具、總結彙集形成綜合生存文明智慧......無論人類社會文明進化程度多高,都未能改變一個基本事實——勞動的核心目标是為了收獲。

城鎮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缺乏勞動收益的真實感官體驗

文化教育最大的缺陷——不産生即時性消費物資增量

常言到: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辛勤的努力的耕耘即不會有豐富的收獲。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比喻付出一份勞力就會得一分收益,比如農民春天播種植物種子,秋天就能收獲金黃的糧食;牧民春夏辛勤放牧,冬天就能收獲肉食;勞工開采+冶煉礦物,就能得到輔助人類日常生活的百貨;建築勞工調配砂石+綁紮鋼筋,就能蓋起一棟一棟的樓房......

大陸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的确,教育工作不可能能和農業比生産糧食、不能和工業比增加任何人類日常生活輔助用品、不能商業比調配社會消費物資供需的綜合價值......職業化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梳才、輔助家庭優生優育。然而,職業化的教育工作面前卻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坎——接受教育的孩子們無論如何刻苦學習都不可能在短期内獲得任何物質收益。

吃飯是為了充饑、喝水是為了解渴、睡覺是為了解困、與同伴玩耍是為了緩解孤獨、穿衣是為了遮羞+避寒+裝扮自己......人類一切行為活動的目标都是為了滿足維持目前生存需求。但是,職業化的教育工作卻未能給孩子們提供即時勞動收獲,孩子們在接受學校文化教育過程中,無論識字閱讀、寫作練習、手工制作等都不可能直接收獲可實用性消費物資。是以,對于不愛學習的孩子而言,課堂沒有任何樂趣可言,雖然沒有身體勞累但精神疲憊。

上學,最大的樂趣是能夠和同學們一起玩、上課,昏昏欲睡地附和老師講課、下課,生龍活虎地飛奔向操場......幼稚園3年—>國小6年—>中學6年—>大學3年以上,學生俨然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社會中平均從業時間最長的職業。然而,這一現代人類社會職業人數最多、平均職業時間最長的行業卻沒有任何直接消費物資産出,職業勞動者【學生】在從業過程中也不會感覺到身體勞累。相反,端坐在課堂之上無法自由活動的孩子們還會感覺到煩悶。是以,城鎮教育應該将校園+小區綠化改建成菜園、果園,增加孩子們對真實勞動收獲的感官體驗,如此才能避免孩子厭學、度望天書甚至養成“好逸惡勞”的陋習。

城鎮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缺乏勞動收益的真實感官體驗

育鄰人的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曆風雨。對于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群鄰裡教育服務生态圈。

城鎮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缺乏勞動收益的真實感官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