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3月17日下午,《〈山海經〉的世界:妖怪、萬物與星空》一書作者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劉宗迪做客清華大學邺架軒閱讀體驗書店,和讀者分享自己多年來從事《山海經》研究的心得體會。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談及創作這本書的初衷,劉宗迪教授說,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山海經》就是中國最早的神話傳說、妖怪奇譚。即便先前約略知道它還是一部地理書,可是,概念仍是模糊的。而這本新作的目的就是普及常識,還原《山海經》本來的面目。

那麼,《山海經》到底是一部怎樣的書?劉宗迪指出,這是一部有着周密計劃、基于實地考察和真切見聞、系統記錄山川資源的地理博物志。《山海經》的寫作方法、内容材料、邏輯結構等,全都鮮明呈現了這一特征。

然而,為什麼《山海經》裡記載的動物都那麼奇怪呢?因為,上古時代沒有建立像現代博物學這樣标準的分類體系、形态學術與描述方法,更沒有博物繪畫術和照相術,要用文字記述向人們介紹一種陌生動物的長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借人們熟悉的動物對其進行比方形容。劉宗迪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何把一隻貓變成怪獸?

假設有人第一次看見貓,他會怎樣向其他人介紹這種動物呢?以《山海經》常見的寫法,可以這樣寫:“有獸焉,其狀如虎,人面豹身蛇尾,其鳴如嬰兒,其名曰喵,其鳴自呼,養之可以避鼠。”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整場活動中最好玩、最有意思、也是最能展現《山海經》的魅力的内容。劉教授說:“我帶大家去《山海經》尋寶,尋什麼寶?黃金寶藏。”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回到《山海經》的世界

劉宗迪 口述

本文為邺架軒·作者面對面28期活動回顧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山海經〉的世界》剛出的時候,我送給了幾個朋友,他們看了以後就說,我是在給《山海經》祛魅。本來大家覺得《山海經》這本書特别好玩,都是抱着獵奇的目光去看這本書的,很有趣。但是,聽我這麼一說,就像學自然常識一樣,頓時變得索然無味了。是以他們說,這本書是在給《山海經》祛魅,“本來這麼有趣的事,你偏來掃興,潑冷水。”就顯得我這個人非常無趣。

但是我說,确實是祛魅。但是我祛的這個“魅”不是《山海經》本身的“魅”,它是後人強加給《山海經》的一種魅力,是我們故意聳人聽聞,混合自己的想象和獵奇的心态誤解了《山海經》。我是把這個強加的“魅”給去掉,還《山海經》本來面目。

但是,《山海經》本來面目不是索然無味,甚至比我們現在想象的更有魅力,它充滿了各種我們想不到的奇觀,包括自然的奇觀、人文的奇觀,而且,它還給我們敞開一個非常深邃的時光之門,可以讓我們通過這本書來穿越時光,回到遙遠的過去,因為《山海經》非常古老。它裡面最古老的部分是《大荒經》,成書在商代末年,它的資料,它的曆史記憶是商朝末期的記憶。是以,把這本書讀懂了,就是打開一扇看向遠古時期的、上古時期的時光之門,它裡面豐富的内容都可以重新闡釋。這個魅力比我們現在的通俗讀物的魅力就要豐富得多,有意義得多。我們通過它可以重構中國上古的曆史地理圖景。這是我下一部書要做的工作。那本書相對于這本《〈山海經〉的世界》,真的是“登堂入室”了。但那本書也沒窮盡,我自己根本窮盡不了這本書的豐富内涵。

有人問我,為什麼研究《山海經》?我說,既偶然又必然。

偶然是因為,《山海經》這麼有名,很多人可能從小就在看了,而我是上研究所學生之後才開始看的,但當時看不懂。後來我在北師大讀博士,因為學的是民俗學,是以在當年我是把《山海經》當作神話學的書來研究的。

當時,我的博士生導師是鐘敬文先生,他已經95歲高齡了,是中國在崗最老的博導教授。鐘教授早年對《山海經》特别感興趣,寫過不少文章,他聽我研究《山海經》後,很高興,他說,這本書你可以研究一輩子。我當時表面上特别恭敬,說“是,是,是。”但是心裡面想,這麼一本4、5萬字的書,我研究一輩子,那我這一輩子其他的事情不用幹了。結果,後來寫着寫着,越寫問題越多,我現在發現,一輩子根本幹不完。

說到必然性,我為什麼把《山海經》看作一本講科學的書,而不是志怪書,因為我自己的教育背景比較複雜。我大學學理科的,南京大學氣象系。我曾在博物館借了一本《中國氣象史》,書裡談到中國氣象學的起源,就提到《山海經》裡的天文記載,這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我意識到,《山海經》裡不止有神話,還有科學。這本書看起來是講地理,講空間,但如果它跟天文學有關,就不隻是講空間了,肯定跟時間也有關系。那麼,地了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用時間來解決。比如書裡記載的很多怪獸,實際上是“天上的怪獸”,是星象。在古人眼裡,天文和地理是分不開的,這本書裡,不止講了地上的事情,也講了天上的事情,隻是後來的人都不懂了,就把他們當成怪獸了。這啟發我用天文學來解釋《山海經》。

《山海經》的内容确實太豐富了,是以我說,這本書是本藏寶圖。而藏寶圖有兩個意思,一是字面意思,它真的是藏寶圖,一些自然寶藏在這本書上有記錄,什麼地方有什麼寶藏。二是指《山海經》是我們民族的一個文化寶庫、文化寶典。我們可以通過它來了解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文化世界。

我下面要超綱了,就是超出那本書來講講我覺得更好玩的、更有意思的東西,能夠展現《山海經》這本書的魅力。

我帶大家去《山海經》尋寶,尋什麼寶?黃金寶藏。

《山海經》,我們說它記錄很多動、植物,還有礦物,我做了大略的統計,它記錄了400多座山,300多條河流,以及生活、蘊藏在這些山、河流中的百餘種野獸、百餘種飛鳥、百餘種草木、幾十種水生動物(魚類),還有礦物,還有200餘種藥物。而且,它細緻入微、繪聲繪色地記載這些鳥獸、草木、金石、礦藏的産地、形态、習性、用途,和它奇怪的作用和靈異,可以說,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藏寶圖。

我們先說《山海經》第一卷“南山經”中第一段: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gu音同谷)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xing念一聲)狌,食之善走。

從這一段非正常範的記錄來看,大家可以獲得一個直覺印象,是書裡說南方的第一個山脈叫鵲山,而鵲山山脈的第一座山叫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你看,這就出現寶物了,有黃金,有玉石。

招搖山上長了一種草,這種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饑。”這是什麼草?就是麥冬。麥冬是簇生的,長得一簇簇的,是以特别像韭菜,它開綠花、白花,或者紫花,特别耐陰,往往在樹陰下,其他草不能生長的地方,它可以長。這種草的根是塊根,澱粉量很高。是以在古代鬧饑荒,人們就可以吃它的根,是以叫“食之不饑”。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構樹

草上面還有樹,“有木焉,其狀如榖”,這是什麼?就是我們現在的構樹,構樹葉子很大,開花像個球狀,“其華四照”,就是那個球狀的花,是酒紅色的,可以吃的,“其名曰迷榖”,實際上就是構樹。古代用它造紙,樹葉可以喂豬,在中國非常多。“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因為它叫迷榖,是以我們把它佩戴在身上就可以避免迷路,這屬于“以毒攻毒”了。

招搖山上還住着野獸,“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禺”就是猕猴,這種野獸長得像猴子一樣,白耳朵。“伏行人走”,“行”是慢走,“走”是快走,這個意思是古人跟現在了解不一樣的地方。它慢走的時候是四肢着地,它快跑的時候像人一樣直着身子。“其名曰狌狌”,這就是猩猩。但實際上中國是沒有猩猩的,是以,這個猩猩可能是一個外來動物,可能從南洋通過越洋貿易帶入中國的。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這個就是招搖之山上有的一些東西,你看《山海經》的記錄是非正常範的。某某山,有某某東西,某某東西長什麼樣子,它可以治什麼病。是以,《山海經》是一部非常有條理、分門别類地來記錄自然資源的書。

我認為,隻要我們把《山海經》搞清,就可以找到它記錄的這些寶藏、資源在什麼地方,特别是書裡提到的金玉。

《山海經》裡面記載了大量的金玉。它提到的礦藏,我統計後搜了一下,産玉之山有249座,産金之山有162座,産鐵之山41座,産銅之山32座,産銀之山16座,産錫之山6座。這裡面特别珍貴的就是金。我們知道,中國本來是個貧金之國,我們知道中國的金礦很少。為什麼《山海經》中記錄這麼多金礦?

我們做文化研究,往往忽視了金在古代的作用,實際上它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意義。我們知道中國人崇拜玉,但殊不知,他們也崇拜金。玉,古人用來做裝飾,祭神,通神。金也一樣,也是用來獻給神的。

我們知道,《山海經》是個藏寶圖,那麼,怎麼找這些寶藏?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張地圖大概的疆域。《山海經》分為《山經》、《海經》兩部分,《山經》共有二十六篇,包括《南山經》三篇、《西山經》四篇、《北山經》三 篇、《東山經》四篇、《中山經》十二篇, 每篇記述一 個山列, 全書共記錄了二十六個山列。這已經很清楚地記載了它的方位。但是,我們首先要知道《山經》的大概地域範圍,它是指整個中國?還是亞洲?還是歐洲?或者是在北美州?這個就差别大了。如果你搞不清,就會南轅北轍,根本找不到。是以,我們先要把這個地理範圍搞清了。

實際上現在一直沒有人搞清楚《山海經》的地理範圍。我剛剛說,我寫的那本《〈山海經〉的世界》,主要就是研究《山海經》的地理問題。最近。我還在《文史哲》發表了一篇文章,叫《四海之内,大荒經地域考》。

《山海經》的《海經》部分,包括《海内經》、《海外經》、《大荒經》這樣幾篇。其中《大荒經》是最靠外的。大荒,就是荒蠻之地,是最靠外、最遙遠的地方。是以,我們隻要把大荒的範圍搞清了,《山海經》的地理範圍也基本上搞清了。

《大荒經》的版圖在《〈山海經〉的世界》中講得很清楚,它是四面環海的地理格局。這往往給人造成一種迷惑——現在的中國版圖隻有南方有海、東方有海,北方沒有海,西方沒有海。是以,人們會把《山海經》的範圍想得非常大,大到整個歐亞大陸。但是,在先秦時代,中國人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地理視野?當時交通條件根本達不到。是以,這個地理範圍不可能超出中國,它肯定在中國之内。

實際上在中國的版圖裡面确實有個地方是四面環海的,那個地方就是山東半島,它的北邊是渤海灣、南面是黃海、在古代西面也有海。山東半島可能在距今6000年之前,是個孤島,當時海平面還比較高,山東西部跟河南之間是一片汪洋,還沒有成陸。隻是後來随着海平面降低,随着黃河大量泥沙淤積,把山東西部的魯西高原給墊高了,這樣山東才跟河南連成一片,這大概發生在距今5000年以後。

但在山東西部成陸之後,山東的西部仍然有大片的水域、湖泊,這就是因為黃河泛濫導緻的。因為山東是丘陵,水流不出去,就在山東西部積成一片廣闊的水域,古代叫大野澤,現在山東有個地名叫巨野,就是大野澤的遺迹。

我們知道《水浒傳》水泊梁山,就是大野變來的。現在那個湖已經很小了,就是泰山西北方有個湖泊叫東平湖。再往南還有南四湖,就是微山湖……這都是山東西部的一些湖泊。是以,山東是中國版圖内唯一一個地方四面環海的。當然,我們說的台灣島、海南島都有海,但是,在古代,中國人不可能知道台灣島跟海南島,是以,它隻能是山東半島。

這個藏寶圖現在就可以找到了,實際上這些寶藏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在山東省,我家就是山東的。是以,在我寫《〈山海經〉的世界》這本書時,實際上是肩負了一個非常大的包袱,道德的包袱。有人說你是山東人,你非要說《山海經》是你們家的。但是,這沒辦法,我甯願背負這樣一個道德包袱,也不得不去說實話,《山海經》描繪的确實就是我們的山東省。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山海經》基本就是這一片,以山東丘陵為中心,那些寶藏就在這裡面。

我們知道中國貧金,隻有山東是黃金的腹地,現在中國大量的黃金,可能一多半是産在山東半島。煙台的招遠就是中國的金礦。實際上中國的黃金在山東産得多,《山海經》裡面記載了大量的黃金,就是山東的黃金。

我們用資料庫搜《山海經》,關鍵詞“金”,出來了162條之多,分布非常密集,都是某某山,多金玉。是以這個地域産金地非常密集。

我們可能想象不到,怎麼古代金礦這麼多,現在都沒有了,實際上就是被古人撿光了。

金是非常奇怪的金屬,它不會生鏽,它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它不會腐蝕,不會消失。在古代,因為風雨剝蝕,山上礦石風化,黃金就會剝落在地面,順着流水到了河灘,人們去撿就行。是以,古代肯定黃金遍地,隻是我們現在撿不到了。

下面來專門分析一個案例,《山海經》裡專門有座山就叫金之山,在《大荒經》裡。這座山它的位置我們可以找找看。《大荒西經》記載: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開上三嫔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即大荒西南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西南海之外”,西南海就是巨野澤,靠大野澤;“赤水之南”,赤水就是泗水,泗水就是從泰山發源的一條河流,向西流,到了魯西又拐彎向南流,經過徐州,進入蘇北平原,彙入淮河,進入黃海,孔子的故鄉曲阜就靠泗水。

“流沙”,大家一看流沙想到什麼?新疆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塔裡木盆地。《山海經》裡面有很多地名叫流沙,其實根本不是沙漠,它是什麼呢?就是河邊或者海邊的沙子,沙灘。山東西部有大量的黃河泛濫導緻的沙化土地,這叫流沙。這裡講的西部流沙,就是山東西部的黃河流沙。

我一講這個地理方位,“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就是在大野澤的邊上,靠近赤水,靠近黃河的古河道,有這個地方。《大荒西經》的最後一句叫“有大巫山,有金之山”,就是我想說的金山。

我剛剛說了,《大荒經》的版圖就相當于山東版圖。《大荒西經》最後一篇是在西南方,“西南的大荒之中隅”,實際上就是大荒西南隅,就是山東西南、魯西南。魯西南有座山,叫金之山。我們記住它的方位,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這是巨野縣,在古代這一片都是巨野澤,現在是微山湖,實際上古代巨野澤和微山湖是連為一片的。整個這片就是西海。這一片是比較高的,現在是魚台縣、金鄉縣、嘉祥縣,是以它根本不可能被淹沒,這一片丘陵比較高,它也不會淹沒。是以,這片高地的北邊是巨野澤,東邊是泗水,下面是京杭大運河的北運河,就是古代的泗水、《山海經》裡就是赤水。黃河泛濫,從這兒往北流進入渤海,從南流就進入徐州,進入黃海。是以,它周邊都是黃河流沙。

這個地名大家注意,叫金鄉,它屬于山東省濟甯市,再往這邊就是曲阜、棗莊。為什麼叫金鄉?就因為它有座山叫金之山。為什麼叫金山?因為那座山出土大量黃金,這在史書上有非常具體、非常明确的記載。

北魏學者郦道元的《水經注》(《水經》就是記錄中國的各地河流,它的基本走向),就是把《水經》做了非常細的注釋,河流經過什麼地方,每個地方有什麼古迹,他都一一做了記載。郦道元對山東地理特别熟悉,因為他父親在山東做官,郦道元就跟他父親走遍了山東的山山水水,是以,他關于山東的記錄非常細,非常可靠。

郦道元《水經注》裡的《濟水注》記載:

又東過金鄉縣南,《郡國志》曰:山陽有金鄉縣。菏水徑其故城南,世謂之故縣城北有金鄉山也。……戴延之《西征記》曰:焦氏山北數裡,有漢司隸校尉魯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鑿而得金,故曰金鄉山。

他引用了《後漢書》的《郡國志》裡記載的内容,“山陽”就是泰山之陽,在漢代把它命名為山陽郡,因為它在泰山的南邊叫山陽。

山陽有一個金鄉縣。“菏水迳其故城南”,濟水的下遊稱荷水,“世謂之故縣城”,北邊有金鄉山。為什麼叫金鄉山?他引用了戴延之的一本書《西征記》說:“焦氏山北數裡”,東漢時期有個人叫魯峻,在長安做官,他死之後回家下葬,他的後輩先在焦氏山的北邊挖墓穴,結果就挖出了白兔、白蛇,覺得這裡面不太吉利,他又換了地方,到了山南去挖墓穴,結果這一挖就發了。“鑿而得金,故曰金鄉山”,這個金不是金礦,而是古代的窖藏。古代不知道什麼人,可能因為戰争,逃了,就把黃金埋在山裡面,結果他挖出一堆黃金來。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魯峻碑全名《漢司隸校尉魯峻碑》,篆額題“漢司隸校尉忠惠父魯君碑”東漢熹平三年(公元173年)刻

《水經注》裡記載,在金鄉挖出黃金,是東漢時期。魯峻這個墳墓現在還在,他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漢隸,他的碑也很有名,現在在濟甯博物館,我們學書法的都會臨摹這個碑。是以,這個記載是毋庸置疑的。

再往前推,在西漢,在金鄉也曾挖出過大量黃金,就是漢武帝時期。據《漢書·武帝紀》:

“(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春正月,行幸回中。三月诏曰:‘有司議曰,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窪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瑞焉。’因以班賜諸侯王。”

這段故事說的是漢武帝在山中向上天祭祀時,捉住了一隻白色的麒麟,把它當成宗廟的祭品,又在“渥窪水”發現一隻天馬。适逢泰山發現了黃金,漢武帝決定将黃金更名為麟趾、褭蹏(“蹏”同“蹄”)。漢武帝最寵愛的妃子李夫人死得很早,隻留給他一個兒子,叫劉髆,漢武帝非常寵愛劉髆。漢武帝天漢二年,在泰山“見黃金”,他就把劉髆封到山陽郡去當昌邑王,讓他的兒子劉髆去那邊管控這批黃金。當時劉髆特别高興,因為都把金當祥瑞。雖然它上面沒有說這個地方在金鄉,但是昌邑王的駐地就在金鄉。顯然,這批黃金就是在金鄉被發現的。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昌邑王有個兒子很有名,就是衆所周知的海昏侯。本來劉賀這個人在曆史上名聲非常臭。漢昭帝死後,因為他沒有兒子,就把漢武帝的孫子,劉髆的兒子劉賀招進長安,要讓他來當天子。但劉賀生活非常放蕩,被霍光廢了。過了兩年,漢宣帝又把劉賀封在江西的豫章郡海昏縣,就成了後來的海昏侯。他在江西待了四年,郁郁不得志就死了。最後,又過了2000多年,他的墓被挖出來了。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海昏侯的黃金。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2015年,海昏侯劉賀的墓在江西南昌市被發現,其中最讓人吃驚的就是大量的黃金被發現。金餅385枚、大馬蹄金17枚、小馬蹄金31枚、麟趾金25枚、金闆20版。一共470件,就各種金餅、金闆,一共120多公斤。這在當時是特别轟動的,因為是中國考古有史以來發現最多黃金的一次,從來沒有發現過這麼多黃金。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大家想不到,劉賀那樣一個被廢黜的諸侯王,居然他的墳墓裡面有這麼多的财富。實際上我們想想,如果他的墳墓在北方、在中原,可能這些黃金早就沒了,早就被盜墓賊盜了,就是因為在江西才保留下來。

那麼,他的黃金是怎麼來的?《漢書·武五子傳》記載:

“王受皇帝玺绶,襲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亂。大将軍光與群臣議,白孝昭皇後,廢賀歸故國,賜湯沐邑二千戶,故王家财物皆與賀。語在霍光傳。國除,為山陽郡。”

漢宣帝在放逐劉賀的時候,還特别寬宏大量地将劉賀的财物賜給他,讓他可以把它全部帶走。實際上,劉賀把他的黃金,把他的财産都帶到南方去了。是以,劉賀的黃金很可能就是他從金鄉帶過去的。如果說物歸原主,實際上江西那邊出土的黃金,應該還給我們山東省博物館,還給金鄉縣,但他們肯定不幹。

海昏侯的黃金現在很有名。但考古界從來沒有對這些黃金的來曆做科學的說明,有各種說法。有人說,江西産金,劉賀去了以後,去淘金,淘了那麼多。《漢書》上确實有記載,江西有金沙。但劉賀他去幹了4年就死了,他怎麼可能積累120公斤黃金?當年劉賀的實力沒了,他也沒權力去搜刮那麼多黃金。也有人說,是當時的天子可憐他,賜給他的。天子怎麼可能把那麼多黃金賜給一個被廢黜的王,也不可能。是以,實際上考古學界一直沒有對海昏侯的黃金做出過科學的解釋。

我現在可以通過《山海經》,對劉賀黃金的來曆做一個非常科學的解釋。這些黃金的來曆非常古老,可能追溯到距漢代非常遙遠的時代,源于夏代、商代的一批寶藏。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這就是海昏侯墓第一次開出來,考古學家戴着手套,顫顫悠悠地拿起一枚金器,他當時的心情,我們想而知是多麼地激動。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這是博物館裡面展示的黃金,馬蹄金、麟趾金、小馬蹄金。

這是山陽郡、昌邑,下面是金鄉。昌邑王的封地就在金鄉,它緊靠金鄉山,就是挖出黃金的那座山。是以,我們可以判斷,昌邑王的黃金就是從那座山挖出來的。而且,他沒有挖幹淨,後來東漢時期,魯峻下葬的時候又挖出一批來。我們可以想想,那個地方可能黃金依然還有,我們依然可以去挖。

這批在金鄉山的黃金是怎麼來的?

可以說,這批黃金根本不是屬于人的,而是屬于太陽神的。在《山海經》中,我們能找到答案。

為什麼稱為金鄉?因為它是古代崇拜神的地方,它是一個宗教聖地。

黃金與宗教有很深的關系,因為它有非常大的象征意義、象征價值。它可能是地球上唯一一種金屬,它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不生鏽,而且可塑性非常強。它非常軟,可以把它打成非常薄的金片,可以抽成非常細的頭發絲,甚至比頭發絲還細的金絲,都可以,它的可塑性非常強。而且,它永遠不會消失。可以任意對它進行蹂躏,進行火煉、燒,它不會被腐蝕,永遠不會消失。

是以,黃金具有什麼性質?不朽性。它可以任意變化,但不朽。因為它不朽,是以古人就把它獻給神。世界各民族都是将黃金獻給神的,特别是獻給太陽神。因為黃金是金黃色的,就是太陽的顔色。是以,很多民族的神話,都把太陽神比喻為黃金。這是種根深蒂固的觀念。

因為黃金是獻給神的,是以,黃金在古代主要是被巫師集團,祭祀巫師所掌握,一般人拿來沒有用。看中國就很明顯,中國商代安陽墓,婦好墓,非常大,文物非常多,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跟玉器。但婦好墓沒有出土一件黃金。是因為當時商王的一個王後,她不喜歡黃金,她喜歡玉跟青銅。隻有青銅跟玉是王朝權力的象征。但我們知道,幾個商代墓葬出了黃金,一個是四川廣漢三星堆,還有成都都出土了很多黃金的器物、面具,其中有個太陽的金片。三星堆跟成都,都是祭祀遺址,不是墳墓。三星堆出土那些青銅器的地方,叫祭祀坑,就是祭祀完以後掩埋了,後來挖出來的,都是祭祀遺址。

現在,我們回到《山海經》,《山海經》記載金山這一段: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開上三嫔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這個地方,有個人在幹嘛?“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就是他耳朵上戴了兩條蛇形耳環,乘了兩條龍;“名曰夏後開”,實際上就是夏禹的兒子夏後啟,因為漢朝有個天子叫啟,漢人為了避諱,是以就把他稱為夏後開。“開上三嫔于天”,夏啟把三個美女獻給了上帝,獻給了天,上帝就賜給他《九辯》與《九歌》。《九辯》與《九歌》就是當時用來祭祀的歌。我們知道屈原寫《九歌》,那就是祭神的歌。是以說,夏啟在這個地方祭神。這個地方離大巫山、金山非常近,都在巨野澤南面那一片。你看,金山靠大巫山。巫山是什麼?巫就是巫師,這地名就能說明問題,金之山就是靠近巫山的,是巫師們的一個金庫、金窖。這幫巫師祭的是什麼神?書中有非常清楚的記載,就是太陽神。

金山是太陽神的故鄉。《春秋左傳》僖二十一:

任、宿、須句、颛臾,風姓也。實司大皞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

它記載了,任國、宿國、須句國、颛臾國這幾個國家,他們都是風姓。“實司大皞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就是這四個國家都是一家,是一個祖先,是同宗的,他們都是來主管祭祀大皞和有濟這兩個神的。大皞是什麼?大皞就是太陽神。皞就是光明、光芒,偏旁兩個白字,也可以說是日字,實際上就是日月光明。太皞就是大皞,就是大光明的太陽。有濟,就是濟水神,古代人不僅祭天神,祭地神,還有河伯,每條河流都有神,河伯、江妃、洛妃,這些祭祀的神,叫有濟。

任、宿、須句、颛臾,這幾個國家在什麼地方?任,就是現在緊靠濟甯的地方,跟金鄉隔湖相望的任城。李白去過任城,他曾寫過詩。須句、宿靠近東平湖,在大野湖的北邊。颛臾是靠近沂蒙山那邊,在現在平邑縣,在蒙山的南邊。實際上都在金鄉的周邊。這段話就可以證明,直到春秋時代,在金鄉附近依然有太陽神信仰,有太陽神的後裔。

在《山海經》裡也有太皞的記載。這就要說到《大荒經》的最後一篇《海内經》,它在《大荒經》的西南方:

“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有九丘,以水絡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皞爰過,黃帝所為。”

“在西南黑水之間”,就是《大荒經》的西南,“黑水”是什麼?是山東的另外一條河流:大汶河。汶水跟泗水緊靠着,經過泰山往西流,最後往北流進入渤海。泗水是經過泰山向南流,經過黃海。

在西南方,在黑水之間有九丘,九丘相當于九州,就是我們中國古代九州。九州就是水中的九個島嶼,就象征大禹造地。九州就是個祭神的地方,就是祭祀神的一些祭壇。九丘上面有棵樹,“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長綠葉,樹莖是紫色的,開黑花,果實是黃色的,“名曰建木,”這樹長得很怪,非常高,但是沒有枝杈,直上直下的樹。但是,在它上面,“有九欘”,有九個分支,非正常範的九個分支。下面,根部有九枸。上面有九根枝,下面有九個根。這個樹長得非常對稱,非正常範,它根本不是一棵自然的樹,實際上是人工立的一個杆子,是以叫建木。建木是什麼?建木就是建立,就是樹立,樹立一個杆子,一個木頭,叫建木。

這個木頭是幹嘛用的?實際上是用來測太陽的。古人沒有鐘表,他怎麼判斷時間?就立一根杆子,看太陽影子就知道了。“大皞爰過,黃帝所為”,爰過是從這經過。“大皞爰過”,就是太陽每天在南方升高,在西方降落,“黃帝所為”,這根木頭是黃帝建立的。太陽經過這根杆子就可以投影,最後知道時間了。是以建木就是日晷,是用來測太陽的。

在《山海經》的西南方就有這樣一個建木,是太陽神經過的地方。山東的西南部,就是太陽神的一個故鄉,就是金鄉、嘉祥、巨野那一帶,它靠近江蘇豐縣,跟豐縣就隔條河,過了濟水就是劉邦的故鄉,豐縣、沛縣,就在魯西南。

是以,《左傳》、《山海經》,互相佐證,足以證明,魯西南那一片,就是太陽神的故鄉。太陽的象征就是黃金,是以,我們可以斷定,金鄉那片黃金實際就是古代巫師所掌握的,他們獻給太陽神的一批黃金。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這是出土的成都金沙的太陽神鳥,是非常直覺的,就是一個太陽,中間是熱能,光芒四射,邊上有四個鳳凰。這就是太皞,風姓也。

它為什麼在四川被發現了?有人斷定說,《山海經》記錄的地理是四川盆地。這是三星堆出土的黃金面具。有人說它就是建木,就是三星堆的神樹。不少人論證、解釋三星堆這些文物怎麼回事兒,說它就是《山海經》裡面的建木,太皞。他們進一步推,說《山海經》的西南方講得就是四川盆地。但從我個人對于《山海經》地理的研究來看,《山海經》的地域到不了四川,最西邊就是到山東西部。但為什麼三星堆、成都金沙的文物跟山東、跟《山海經》這麼吻合?這裡面問題就更多了。

海昏侯能夠把黃金從金鄉搬到江西去,難不成在更遙遠的過去,有一幫人把山東的黃金搬到四川?是否有這可能?這實際是個大大的問号。我自己一直想解決這個問題,但因為沒有充分證據能證明它。

不過,我有線索可以提出這個假說,就是實際上最初的巴國和蜀國,都在魯西南的金鄉那一片。據《山海經·海内經》記載:

“西南有巴國。大皞(大昊)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

巴人是大皞的後裔,在西南。巴國最初可能是東方國家,不僅有巴國,還有蜀國。蜀國、巴國都很古老,都見于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商代,商王怎麼從安陽翻山越嶺去四川的?是以,巴蜀是不是現在的巴蜀,都是有疑問的。

博士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山海經》的世界尋找黃金寶藏

古書裡面最早記載的蜀地,實際上在山東那邊。我們現在翻閱古代文獻,幾個地方提到的蜀,就在魯國的西邊,就靠金鄉。魯公跟楚公、跟齊公見面,經常在蜀地見面,現在那個地方叫獨山湖,原來叫蜀山湖,後來改成獨山湖,蜀跟獨是一個字。我們看山東西部這邊既有巴,又有蜀,楚也在這一片,楚丘。是以,這像一個更大的曆史問題。是我下一步想解決的,但也很難解決。因為目前沒有資料,但可以通過考古來判斷是不是有關系。

三星堆的祭祀坑基本上是商末期的。商被周滅以後,周公東征,主要打的就是山東西部這一片。打了以後,在那邊建了魯國,把他兒子分封到魯國,把姜太公分封在齊國。周人把東方滅了以後,把大量的東方移民趕到了西方,裡面有主動遷徙的,也有被迫遷到西方的。是以,實際上西方很多的國家的地名是源于東方的,源于山東跟河南這一代。

《山海經》有很多地名都是山東地名,後來都到了湖北、河南、山西、四川。商朝末年,因為周的滅商導緻東方的民族向西遷徙。那麼,蜀國、巴國有沒有可能是從山東遷過去的?這裡面有非常多的疑問。

這就是我想說的,“回到《山海經》的世界”。我對《山海經》做的工作,别人說我是祛魅,實際上我是恢複《山海經》本來的魅力,它裡面有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充滿了魅力。這些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還有待于我們去深入地研究、挖掘。它不僅有真的黃金,那批金鄉的黃金可能還沒有被窮盡;但同時,《山海經》這本書又是華夏文化的寶典,它裡面儲存着非常古老而豐富的文化記憶,這才是真的黃金。

幾百斤黃金,對于我們中國來說并無所謂。但是,中國的曆史如果能夠通過《山海經》得到更好的證明,這才是真正的黃金。

我講完了,謝謝!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