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人交往時,放下僞裝,學會“帶着薄涼”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任何一份感情,最難得的不是熱情,而是淡然。

但凡讓你感覺不舒服的關系,都是因為距離太近,交際過深,學會抽身而退,就好了。

有時候,撕掉虛僞的面具,以真面目示人,談得來的人就交往,談不來的人就疏離,不必委屈了自己,讨好了别人。

從今往後,帶着薄涼,去與人相遇、相知、相交,聚散随緣。

與人交往時,放下僞裝,學會“帶着薄涼”

01

相遇時,靜觀其變,不要過多奢望。

席慕蓉說過:“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就不肯說那句美麗的誓言,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離,就不敢求一次傾心的相遇。”

人這一生,會遇到成千上萬的人,但是能為你停留一刻的人,并沒有多少;陪你一程的人,就更少了。

更可怕的是,遇見喜歡的人,然後又弄丢了。即便後來苦苦追尋,也不能相見。

看過這樣一個神話故事:一個女孩在人流中看到一個心儀的男子,因為人流的力量太大,很快就把他們推開了。此後,女孩天天思念,到處尋找,但是再也沒有遇到過男子。于是乎,她向老天祈求。

老天可憐她,讓她變成一塊石頭,站在橋頭。男子緩緩地走過橋,看了“她”一眼。

再後來,她變成一棵樹,男子靠在樹上,睡了一會。

即便一生,都沒有和男子結為夫妻,但是女孩特别滿足,不再期待重逢。

這一切,正如三毛所言:“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遇見的人,都是緣分,但是否可以在一起,那就另當别論了。強求要牽手,執意要情定終生,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最好是,大膽地說“我愛你”,然後不遠不近地守望,成或者不成,都交給時間。

友情、親情,也是如此。用心表達自己的愛,至于對方能否接受,是不是積極回應,就另當别論了。你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好了,就沒有了遺憾。

02

交談時,點到為止,不要掏心掏肺。

有人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人這一生,能夠遇到一個聊得來的伴,看似很簡單,其實很難。大多數的伴侶,隻是在戀愛的時候,無話不說,結婚之後,就開始無休止地争吵。

所有不溝通的愛情,後來都死掉了。這是誰的過錯?

認真想一想,夫妻在一起無法溝通,不是因為沒有時間,也不是因為彼此心中無話,而是誰都不能好好說話。總以為,對方應該了解自己,應該遷就一些。

如果夫妻分開幾天,反而是“小别勝新婚”,還能把一路上的風景,說出來。

有道是:“魚放三天發臭,人留三天讨厭。”

交談的新鮮感,不過是三天時間。就是知己在一起,也隻能吃幾頓飯,然後各奔前程,否則就會無話可說。

是以,不管和誰在一起,聊天要把握分寸,任何話題,點到為止,越是深層次的交流,越會激發沖突,不同的觀點,立馬就暴露出來了。

如果可以,不要随時随地都聊天,隔幾天再說,也是好事。

與人交往時,放下僞裝,學會“帶着薄涼”

03

相交時,各求所需,不要為情所困。

有人說:“朋友交往,就是互相利用。”

很多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拒絕和别人交往。也有一些人,為了利益交換,拼命擠進圈子裡去。

真正的社交高手,很少與人深交,而是非常直接地提出“需要交易”。把事情辦妥了就行,感情好不好,誰占了便宜,都沒有關系。

比方說,一個打魚的人,提着魚上街去販賣,賣完了魚,又去漁具店裡買新的漁網。他和買魚的人、漁具店的老闆,都很熱情,但是他們不是朋友,隻是賺錢的“工具人”而已。

“親兄弟,明算賬”,能夠把錢财算清楚,雖然不近人情,但是交往會更加順利,并且感情能夠維持得更久一些。反倒是那些背後算計人,臉面很薄的人,更容易得罪人。

薄涼的人,與人交往時,會直接亮出自己的“功利心”,認認真真做好“價值交換”。

04

相離時,各自安好,不要糾纏不清。

孔子的第六世孫孔穿,他外出遊玩的時候,朋友留他小住了幾日,并且好酒好菜招待。

臨别時,朋友淚流滿面,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孔穿卻不以為然,隻是簡單地作揖,然後轉身離去。

世人笑他:“不講情義。”

孔穿回複:“好男兒,應有四方之志。”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不能強求誰和自己同行,與其哭哭啼啼送别,不如各奔前程。正如孔子所言:“道不同,不相為謀。”

分别,本是一件難事,但是你的心是薄涼的,就一點都不難了。

把别人的情,放在心裡,但是無需釋放出來,不要糾纏不放,免得日後過分思念,帶來煩惱。

放手的人,為何不能放心?隻是你愛得太熱烈了,傷害到了自己。不如徹底放下,一别兩寬。

與人交往時,放下僞裝,學會“帶着薄涼”

05

畢淑敏在《教養的關系花園》裡寫道:“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唯命是從;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和我們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

任何一種感情,太熱烈了,反而會變成“飛蛾撲火”,雖然壯烈,但有些愚昧。

最好的感情,應該是薄涼的,不強求緣分,不随意打擾,不反複糾纏,不滲透生活,不總是礙于面子,如此,才不會煩心,相處不累。

卸下一切的僞裝,反而更加真實、真誠。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