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你回家好好休息”“行,問我閨女”

情感是生而為人獨一無二的證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感,但是大家的故事都是大同小異,hello!大家好,我是宇兒,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歌德有一句名言:

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家庭和睦,離不開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努力。

家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包容,遇到分歧,不自作主張、不劍拔弩張,能心平氣和、有商有量,通過溝通尋求解決之道。

這樣的家庭,才能和睦融洽,幸福美滿。

“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你回家好好休息”“行,問我閨女”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說:

我們要永遠記住,溝通在親密關系中是最重要的。

良好的溝通,是感情的橋梁,更是家庭和睦的基礎。

作家素黑說:溝通應是兩個人走在一起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

婚姻生活中,充滿雞毛蒜皮的瑣事,分歧在所難免。當分歧出現時,一定要及時溝通,刻意回避隻會埋下沖突的種子,一旦爆發就很難挽回。

01.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

網友郭妍(化名)最近很生氣。

她結婚5年,孩子快3歲了,從她懷孕到坐月子,都是母親在身旁照顧,孩子也是母親一直跟在身邊帶大。

“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你回家好好休息”“行,問我閨女”

然而,公婆卻想撿現成。

在國慶節,公婆沒有事先和她溝通商量,就直接向母親開口,讓母親把孩子交給他們帶。

婆婆說:“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你回家好好休息……”

郭妍之是以生氣,是因為她覺得現在孩子懂事了,開始認人了,公婆就來撿現成,這對母親來說不公平。

最讓她生氣的是,她知道公婆放肆的背後,少不了老公和稀泥的默許。

當初結婚時,郭妍和老公林軒(化名)約法三章,各自父母的情緒各自負責,有什麼沖突分歧,各自出面負責溝通、調解。

按照正常程式,公婆想要帶孩子,首先他們會向林軒提出,然後林軒回家和她商量。經過她同意後,再由她出面和母親溝通。

可是,公婆卻跳過整個溝通的流程,直接找到母親那裡。因為在當地,爺爺奶奶帶孩子是預設的傳統,他們知道母親無法拒絕。

“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你回家好好休息”“行,問我閨女”

02.你回家好好休息

溝通的背後,代表着信任和尊重。

林軒沒有提前和她溝通、自作主張的行為,讓她很生氣。同時,也讓她處于一個很尴尬的境地。

母親比婆婆大了3歲,住在附近的小區,孩子出生時,母親已經退休。婆婆有職務在身,55歲才能退休,而且,她住在下面的區縣。

再加上婆婆的性格風風火火,不怎麼會照顧人,在生活技能方面也比較薄弱,平時主要是公公負責買菜做飯。

是以,孩子全程都是母親在帶,公婆對孩子的付出有限。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母親幾乎都住在她家裡,孩子換尿布、哭鬧、生病,每一個不能踏實睡覺的夜,都是母親陪她一起熬過來的。

郭妍知道母親很辛苦,平時除了帶孩子,還會幫忙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她也想過讓母親回家休息享清福,過自己的退休生活。

“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你回家好好休息”“行,問我閨女”

可是,相較于公婆,郭妍更希望母親留下來。

首先,母親幫忙帶孩子,她能夠避免潛在的婆媳沖突,夫妻關系不會受到影響,家庭能夠保持和睦。

其次,母親的教育理念和她相近,在生活習慣方面很有原則,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孩子也最聽她的話。

公婆則相對自私,他們擔心孩子和他們不親近,對孩子各種寵愛。

每次周末或假期,到公婆那裡住了兩天,孩子就拒絕自主進食,還有其他各種生活細節上的沖突,不勝枚舉。

03.行,問我閨女

郭妍覺得孩子的生長環境要穩定,成長教育要有主導,讓孩子在性格形成時期,在不同環境裡輾轉,對孩子将來有一定負面影響。

而且,在孩子最難帶的兩年,母親都堅持下來了,她對孩子的感情毋庸置疑。這時候讓母親回去,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你回家好好休息”“行,問我閨女”

當時,母親沒有正面回複公婆的提議,而是讓郭妍決定。

郭妍對林軒大發脾氣,說你尊重一下我好嗎?和我提前溝通一樣很難嗎?你父母這樣直接找到我媽,隻會讓她覺得心寒。

林軒覺得嶽母帶了3年孩子,已經非常辛苦了,讓她回家休息,享受晚年生活不是應該的嗎?

郭妍說如果是我向她提出,讓她回家休息,她會覺得是我們心疼她的付出,擔心她受累,就算她心中舍不得孩子,回家時也會很開心。

可是,你父母現在這麼一搞,就算我媽真的累了,自己也想休息,但她隻會覺得被人搶走她的勞動成果。

林軒覺得這是雙方父母的事,讓他們自行解決;郭妍認為事關孩子,就是孩子爸媽的責任,理應由孩子爸媽處理。

夫妻倆各執一詞,争吵起來。最後,林軒不耐煩了,他選擇逃避,讓郭妍自己處理,無論誰帶孩子,他都沒意見。

“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你回家好好休息”“行,問我閨女”

郭妍很無語。

如果林軒提前和她溝通,共同尋求解決之道,就不會出現目前這種尴尬局面,家庭氣氛也不至于變得如此緊張。

04.良好的溝通,是家庭和睦的基礎

郭妍決定拒絕公婆帶孩子的要求,但林軒讓她自己去和公婆說。

其實,公婆除了在她懷孕坐月子期間,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援,其他時候對她都不錯,對孩子也很好。

郭妍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拒絕,才能讓公婆不那麼傷心,同時還能讓他們知難而退。

有一句話說:親情疏離,住高屋華堂亦興味索然;家人和睦,居竹籬茅舍也意足心滿。

一家人和和美美,和睦相處,是最快樂的事。

“親家,孩子3歲了換我來帶,你回家好好休息”“行,問我閨女”

良好的溝通,是家庭和睦的基礎。

在尊重和包容的前提下,一家人做到有商有量、有效溝通,生活中大部分的分歧,都能被化解于無形。

賽客傾訴的心理學家曾說:

溝通是解決婚姻問題的第一把鑰匙,也是最重要的鑰匙之一,溝通可以解決大多數婚姻問題。

婚姻中大部分的事,都是夫妻事,夫妻間的溝通,一定要及時。事前溝通,好過于事後補坑。

網上有一句話說:

家,不是戰場,不需要搖旗呐喊,論誰勝敗;家,不是棋盤,不需要小心翼翼,處處提防。

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事。

你覺得是拒絕公婆?還是放母親自由,讓公婆來帶孩子?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希望每一期的故事都可以給朋友們帶來一點對情感的思考,喜歡宇兒的請關注我,給文章點贊收藏推薦哦,謝謝大家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