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階自動駕駛+刀片電池!小米汽車輪廓逐漸清晰…Bye還是Buy?

記者丨孫磊

“繼2021年3月宣布造車計劃以來,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超預期。”在近日小米釋出的财報中,小米造車的程序也被公布出來。其速度之快,引發業内廣泛關注。

高階自動駕駛+刀片電池!小米汽車輪廓逐漸清晰…Bye還是Buy?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據悉,截至目前,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首款車将在 2024 年上半年量産,未來将繼續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拓展研發。據手機中國消息,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對外界透露,小米汽車的工程樣車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亮相。其表示小米汽車是形成小米之家閉環的最後一環,“工程樣車一定會突破大家的想象。”

随着造車程序的加快,小米汽車首款車型的輪廓也逐漸清晰。有消息稱,小米的汽車産品主要定位為中高端車型。其中,中端車型價位為15萬~20萬元的A+級車(L2+自動駕駛);高端車型價位為20萬~30萬元的B級車(L3級自動駕駛)。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小米相關負責人求證,但截至發稿未獲置評。

據36氪報道,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規劃的高低兩個配置中,中低配車型采用400V電壓平台,計劃使用比亞迪刀片電池。報道中稱,小米汽車和弗迪電池已簽訂了定點合作協定。而為了拿下上述項目合作,比亞迪在商務條款上給出了不少優惠。對于上述消息,比亞迪和小米方面均稱:尚沒有官方資訊可以提供。

高階自動駕駛+刀片電池!小米汽車輪廓逐漸清晰…Bye還是Buy?

圖檔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資料圖)

對于小米在手機和IoT(物聯網)領域的成功,有觀點稱其為“商業平民化的勝利”。依托高效的供應鍊整合和産品創新能力,小米集團在不足5%的年淨利潤率前提下,成長為當今的科技巨子。

眼下,小米汽車呼之欲出。但其背後仍要面對新能源汽車原材料成本的“暴增”,以及全新供應鍊體系所帶來的管理風險和效率挑戰,這或意味着,“雷布斯”眼前的造車之路,仍未如想象般平坦。

1

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與蘋果曲折坎坷的造車曆程相比,自官宣造車之後,小米汽車項目就在緊鑼密鼓進行,從招募人才、注冊公司到自建工廠,快速搭建起了造車架構。小米在财報中表示,預計車輛将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目前,小米正在加緊工廠方面的建設。日前釋出的《北京市2022年重點工程計劃》中明确,小米汽車将選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馬駒橋鎮智造基地,建設規模約為40萬平方米,建設汽車總項目及30萬輛産能汽車生産線。

高階自動駕駛+刀片電池!小米汽車輪廓逐漸清晰…Bye還是Buy?

圖檔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資料圖)

據了解,小米汽車項目預計投資630億元,将分兩期建設年産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産能分别為15萬輛。按照計劃,小米工廠一期計劃于2022年4月開工,2023年6月竣工;小米二期項目計劃于2024年3月開工,2025年3月竣工。

此外,小米在産品方面的研發也在提速。近日,據手機中國消息,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透露,“小米之家形成閉環的最後一塊是新能源汽車,今年的第三季度就能看到工程樣車,一定會突破大家想象。”

不過,對于“小米汽車工程樣車将于第三季度亮相”的說法,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則表示拒絕透露更多資訊,僅強調了“造車業務超預期”的說法。他表示,目前進展很順利,造車業務進展是小米集團所有員工關注的内容。

高階自動駕駛+刀片電池!小米汽車輪廓逐漸清晰…Bye還是Buy?

圖檔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1年小米經曆了35次組織架構和人員調整。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CEO雷軍先後退出了有品電商部、MIUI作業系統部門和負責小米公司數字化、資料資産建設營運的業務中台部,交由王翔、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和手機部總裁曾雪忠接棒。

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微網誌回應稱,“就是正常的變更。雷總(雷軍)今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車相關的事務上面,高管們已經可以分擔相關的一些工作和職責。”

2

供應鍊議價仍待考驗

有觀點認為,對造車企業而言,需要進行多個方面的考量,如品牌形象、産品定義、核心方向、供應鍊管理、生産制造,以及營銷管道。而從過往的發展來看,小米的汽車業務在核心方向、生産制造,以及供應鍊管理方面還沒有得到驗證。

對所有車企來說,整車研發和生産或多或少會依賴一級供應商或二級供應商。小米作為汽車行業新兵,不可能像在手機和AIOT領域那樣對供應鍊有垂直整合能力,可以自己主導,對供應商形成量大壓價的優勢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小米想造出成本效益高的汽車存在一定挑戰。

高階自動駕駛+刀片電池!小米汽車輪廓逐漸清晰…Bye還是Buy?

事實上,多數新造車企業在供應鍊議價方面的優勢都不算很強。以近來因動力電池原材料上漲而引發的新能源汽車漲價潮為例,價格變化較大的多為新勢力造車企業。如,零跑汽車有車型價格上漲3萬元;小鵬汽車車型最高上漲了2萬元;而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的車型價格上漲則在數千元左右。

從産品層面來看,雷軍此前表示,小米首款車型的售價在10萬~30萬元。而公開資料顯示,與此價格區間有較大重疊的8萬~25萬元的産品占據了全國70%的汽車市場佔有率,而這意味着小米将進入競争最為激烈的市場。面對衆多實力強大、經驗豐富的對手,小米汽車能否殺出重圍猶未可知。

同時,如小米的首款量産車按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其大機率在2024年底或2025年才能實作傳遞。而按這一時間節點算,2025年是L4級自動駕駛落地的元年,在2025年将會有頭部車企推出L4級自動駕駛汽車,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水準能否達到L4級也同樣是未知數。

高階自動駕駛+刀片電池!小米汽車輪廓逐漸清晰…Bye還是Buy?

對于小米造車的未來,不少業界人士也持樂觀态度。從目前來看,小米汽車最大的優勢是小米品牌有着體量龐大的粉絲基礎,在科技領域有着強大的品牌号召力。同時,在管道方面,小米已經開設了超過1萬家小米之家,且已經摸索出一套新的線下零售商業模型。

在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美炳看來:“造新能源車是值得一搏的風口和時代機遇。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所處的時代,有點類似功能機轉智能機的關口。而小米決定在這個關口加入造車隊伍,還有一定機會。”

NBD汽車互動

小米汽車,買不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