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淨利潤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應該被重估了?

3283億,220億,1.90億……一連串的數字,讓全球的米粉又沸騰了一把。

3月22日,以消費電子和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小米集團,釋出了2021财年Q4和全年業績報告:2021年全年,小米總收入達到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經調整淨利潤達到220億元,同比增長69.5%,淨利潤再創曆史新高。

淨利潤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應該被重估了?

作為港股科技大藍籌,這份靓麗的财報激發了市場投資者對小米的信心,财報釋出後,小米股價一度漲超9%。

資本市場股價大漲,證明了小米這份财報的不一般。

在這份優異的财報中,小米的核心也是基本盤手機業務延續了過往的優異表現,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1.9億台,同比增長30.0%,排名全球市場第三;AIoT業務穩定增長,互聯互通能力進一步加強;新業務網際網路收入Q4也創曆史新高,生态活力明顯增強。

要知道,過去的一年,行業觸頂和經濟波動,以及缺芯等情況的考驗下,智能手機、網際網路行業面臨嚴峻的考驗。在供應鍊緊張、需求疲軟的逆風下,無論是小米的财務資料,還是産品表現,都再創新高,抗風險能力大增,展現出十足的韌性。

淨利潤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應該被重估了?

自2020年小米提出高端化戰略以來,小米全面對标蘋果,今年年初的高端化戰略研讨會上,雷軍宣布了小米高端化的目标——三年内拿下國産高端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

從釋出的财報來看,高端産品競争力再度提升,AIoT生态加強,小米的戰鬥力不斷提升。随着科技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小米能打的實力越來越強,雷軍對标蘋果的戰略也愈加有底氣。

持續增長的戰鬥力何在?

小米2021年經調整淨利潤達220億元,同比增長69.5%。2019年和2020年,小米經調整淨利潤增速分别為34.8%、12.8%。可以明顯看出,小米業績再次重回高速增長賽道。

高速增長的背後,是小米以“手機xAIoT“為核心的硬實力和以網際網路服務為主的軟實力共同增長的支撐。軟硬實力持續增長,成為小米長久“能打”的戰鬥力。

硬實力方面,迥異于蘋果、華為等起家時不以手機為主,手機業務對于小米的重要性,全天下皆知,那是小米的基本盤。

2021年全年,小米的手機業務穩健增長,成為小米增長的重要引擎。全年,小米手機業務實作營業收入2089億元,同比增長37.2%。手機業務收入大增的一個亮點是量價齊增。

淨利潤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應該被重估了?

出貨量方面,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及市場佔有率均創曆史新高,全年出貨量達1.9億台,同比增長30%。Canalys資料顯示,2021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達14.1%。

在價格方面,高端品牌實作國内國外雙開花。

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定價在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2400萬台,較去年翻倍增長。

其中,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160%。Canalys資料顯示,2021年零售價在350美元或以上的境外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上,小米的出貨量排名第三。高端品牌戰略,小米持續推進,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手機業務大放光彩,帶動了AIoT産品的增長。

2021年全年,小米AIoT業務實作收入850億元,同比增長26.1%。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米AIoT連接配接裝置達4.34億件,同比增長33.6%;小愛同學月活使用者同比增長23.3%,達到1.07億米家App的月活使用者同比增長42.0%,達6390萬。

淨利潤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應該被重估了?

在AIoT産品矩陣中,小米智能電視出貨量全年達到1230萬台,出貨量已連續三年穩居中國第一,全球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在AIoT産品中,小米罕見地首次披露了智能電視以外的産品情況。其中,小米全球智能空調出貨量超過200萬台,同比增長超70%。智能大家電品類(空調、冰箱、洗衣機)領跑市場,2021年收入同比增長超60%。

多元化産品矩陣深耕發展,逐漸加強小米的護城河生态,證明了小米“手機xAIoT”商業模式的正确性與潛力。

硬實力夯實了基礎,軟實力則為小米帶來了新的盈利動力。

2021全年,小米網際網路服務收入達到282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中,境外網際網路收入達50億元,同比增長84.3%。

網際網路業務中,小米全年廣告收入達181億元,同比增長42.3%。廣告收入增長,側面證明了小米高端化戰略走的成功。

小米的高端智能産品出貨量不斷增長,小米的使用者也在不斷增長,特别是高淨值使用者在不斷增長,意味着小米的商業化能力越來越強。

在高飽和的市場下,小米網際網路業務保持了健康增長,顯示出小米網際網路生态極強的成長力。

此外,小米還打造了一個未來的戰鬥力——智能汽車。新能源是未來的趨勢,作為家和工作地之外的第三空間,汽車未來的變革有巨大想象空間,智能汽車是“長了腿的超級手機”,而且是一個場景更加豐富的“手機”。

淨利潤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應該被重估了?

截至目前,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超1000人,未來将繼續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拓展研發,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西南證券釋出的研報中指出,小米的EV新業務建構長期藍圖。智能汽車将成為小米未來又一個持續增長的戰鬥力。

從手機到AIoT,到網際網路服務,再到智能汽車,小米軟硬兼施,能打的實力持續增長,不僅在當下保持小米業績穩健增長,同樣也為其描摹了未來的價值向量。

重估小米的價值

優秀的企業一定是長期主義者,所謂長期主義者,即立足當下,放眼長局,在正确的事情上長期堅持。

“5G+AI+Iot就是下一代超級網際網路”。這是小米掌舵手雷軍給行業接下來下的判斷,也是雷軍給小米下的戰略定義。

對于智能手機,市場都有一個共識:手機市場的天花闆将到來,将是存量的競争。

IDC釋出的資料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自2016年達到高點後連續4年負增長,即便2021年出貨量有所反彈,同比增長卻不到5%,預計未來兩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僅為3%-4%左右。

物聯網是未來的趨勢,AIoT的發展還在持續,遠沒有達到天花闆的地步。《2021全球AIoT開發者生态白皮書》中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AIoT市場規模達到2264億美元,預計以28.65%的增長速度,到2022年将達到4820億美元。

作為早期的入局者,小米從2013年就開始布局AIoT,并且始終如一。小米物聯網的戰略也不斷更新,從“手機+AIoT”變為“手機xAIoT”。

淨利潤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應該被重估了?

一個小小的符号改變,是小米對于物聯網生态理念的更新轉變。

“+”的時代,是小米産品與産品之間的結合,而“x”的時代,是小米多服務品類聚合的生态。在這一過程中,智能産品間,互相賦能,形成生态閉環,赢得市場的青睐。

2019年-2021年,近三年,小米AIoT連接配接的裝置數量分别為2.35億台、3.25億台、4.34億台,增速分别為38%、33%,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長速度。按照此增速,2022年,小米AIoT連接配接的裝置将超5億台。

2019年-2021年,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配接至小米AIoT平台裝置的使用者數分别為410萬台、620萬台、880萬台;2019年-2021年,小米的全球MIUI月活使用者從3億增長至5.1億,2021年全球淨新增MIUI月活使用者達到1.13億。

這些都佐證着小米的智能産品生态在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小米已經是全球最大消費類AIoT物聯網平台公司。

然而遺憾的是,資本市場的反應,卻稱不上熱烈。2018年上市以來,小米經曆了大起大落,目前總市值為3687億港元(約3005.27億人民币)。

究其根源,是市場對于小米的估值邏輯,仍然停留在昔日“硬體公司”的模闆中。疊加近期以來,中概股表現較低迷、國際大環境,引發了港股相關公司的下挫,繼而影響估值中樞下移。

目前,小米的市盈率為15.59倍,資本市場上,硬體公司的市盈率大概10-20倍左右,這與小米目前的市盈率相吻合。

淨利潤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應該被重估了?

不過,伴随着小米網際網路業務增長和AIoT萬物互聯生态的逐漸成熟,小米硬軟實力持續增長下,昔日的估值邏輯對于小米來說,或許有些過時。

以全球知名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蘋果來看,蘋果目前打造了一種“産品生态”模式:不單獨依賴iphone手機産品,而是借助耳機、音響等套系智能産品和軟體服務,建構一個高使用者粘性的産品鍊,進而提高企業整體的影響力和盈利水準。

目前蘋果公司的市值達2.7萬億美元,市盈率達27.62倍。

對比來看,小米的AIoT萬物互聯生态,相較于蘋果的“娛樂全家桶”,覆寫的生活場景還要更廣。并且,小米與蘋果相比,小米還具有蘋果所不具有的大衆市場。

小米所做的産品包括兩條線,大衆品牌和高端市場。高端市場滿足高淨值使用者需要時,大衆品牌眼于80%使用者的80%需求,80%使用者意味着将更加貼近消費者,80%的需求意味着更貼近消費者的剛需。

縱觀市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購買蘋果的産品,小米的成本效益,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剛需,使得小米更加有消費者屬性。

小米與蘋果相比,小米的成長性更高,是以說,雷軍對标蘋果不是誇誇其談,而是有理可據。

此外,所有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都有一個共識,未來的競争是科技實力。不管是網際網路業務增長,還是護城河生态的加強,都需要小米在科研上加大投入。

“技術為本”是小米的三大鐵律之一,2021年,小米的研發投入達到132億元,同比增長42.3%。縱觀2017年-2021年5年時間,小米的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達43%。雷軍同時表示,未來五年将持續加碼研發投入,預計超過人民币1000億元。

淨利潤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應該被重估了?

科技研發的頂端是科技人才。對于人才,小米渴望至極。據了解,小米設立了百萬美金年度技術大獎,用于獎勵科技創新,該獎項至今已連續評選3年,展現了小米對于人才和科技創新的重視。

一番投入下,小米的科研成果也頻現。據了解,小米12Pro搭載了小米自研的專業影像晶片“澎湃C1”以及充電晶片“澎湃P1”,手機性能大幅提升;MIUI13實作了系統級全鍊路反詐功能,小米12系列也成為行業首款自帶反詐功能的高端旗艦。

“AIoT”生态不斷加強,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加,為小米未來提供了極具競争力的成長性。

在财報釋出後,小米集團宣布,以100億港元在公開市場進行回購。回購不僅是小米給予市場投資者的信心,更是小米對于未來成長的堅定。

一個軟硬實力兼施,極具戰鬥力的小米,随着價值不斷被市場認知,其未來将具有更大的成長空間,這樣的小米值得一場“價值重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