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換條賽道多條路,滴滴能否站在造車的風口上起飛?

換條賽道多條路,滴滴能否站在造車的風口上起飛?

文/寶拉

現在除了有車一族,更多的是像我這種無車遊民,我們的出行除了公交外就是打車,可以說,滴滴開啟了新的打車時代,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

随着汽車智能化時代的開啟,網際網路企業跨界開始造車似乎成了一種流行趨勢,從華為到小米,從美團到360,電動汽車時代,造車的門檻被大大降低。如今,滴滴也開始了自己造車帝國的建構,試圖全面“包攬”我們的出行生活。

造車将成滴滴扭轉虧損的新思路

負面新聞纏身直接導緻了滴滴的主營業務收入的下滑,淨虧損日益增多,各方對滴滴的看法也開始不樂觀了。當搜尋滴滴财報這個關鍵詞時,就出現了以下内容。

換條賽道多條路,滴滴能否站在造車的風口上起飛?

根據官方釋出的資料,僅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淨虧損就達到306億元。從昔日的網約車霸主,淪落到僅在美國上市150來天後就退市,滴滴的處境離不開自己的作死。

2021年對滴滴來說無疑是被重創的一年,由于滴滴咎由自取,最終因涉嫌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被國家網信辦強制下架了“滴滴出行”APP。

由于“滴滴出行”APP,導緻平台的網約車司機大量流失,滴滴虧損加劇。就算之後多次進行整改APP,但是對于挽回搖搖欲墜的口碑用處不大,消費者對滴滴的信任度從此跌入谷底,司機群體由此減少了平台的接單量,最終帶來虧損的惡性循環。

換條賽道多條路,滴滴能否站在造車的風口上起飛?

在市值蒸發千億後,對于業務比較單一的滴滴來說,造車是滴滴的被迫和必然選擇,不僅能夠拓展新的業務增加營收,還能夠對未來的市值上升産生積極的影響。

造車三大優勢

滴滴造車相比于百度、恒大等其他的跨界新勢力,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優勢主要展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對汽車行業熟悉,進入壁壘更低。

通過滴滴涉及的産業我們就不難發現,滴滴涵蓋了很多跟汽車行業相關的業務,包括大衆最熟悉的出行和共享單車。

換條賽道多條路,滴滴能否站在造車的風口上起飛?

兩個多月前,滴滴旗下自動駕駛公司與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的合作官宣落地,這表明滴滴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也已經開始取得進展,未來能夠助力自身造車業務的發展。另外滴滴已在充電樁、金融闆塊等汽車後市場領域有所布局。

2.産業鍊優勢。

在2018年,滴滴就已經與來自汽車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數字地圖、車聯網等領域的31家汽車産業鍊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洪流聯盟”,滴滴已經打通了造車上下遊産業鍊。

3.資料優勢無人可敵。

三大優勢中最重要的就是司機、乘客的資料,雖然滴滴現在流失的司機和乘客較多,但是這些年累計下來的數以百萬的使用者資源資料,都能夠成為滴滴造車最好的學習資源,比如司機駕駛習慣、乘客對乘坐空間的需求等。

換條賽道多條路,滴滴能否站在造車的風口上起飛?

不難發現,汽車智能化時代,造車的門檻已經變低了,更考驗的是誰能夠更加精準把握使用者需求。綜上,滴滴在這方面的優勢是其他新勢力無法複刻的。其實每一位車主都是司機,都是乘客,滴滴已經掌握了使用者的一手資料,如果能将司機和乘客的習慣、需求轉化在汽車設計上,滴滴能掌握發展的先機。

造車兩大劣勢

滴滴造車固然存在自己的優勢,但是它的造車前景也不容樂觀。

1.人才不足

上至上司層面,下至普通員工,滴滴造車的人才嚴重不足。據媒體報道,滴滴造車的負責人為滴滴副總裁、小桔車服總經理楊峻,但是翻看之前的履曆發現,楊峻基本沒有汽車行業的相關背景,如果讓沒有相關經驗的上司主持大局,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根據媒體此前的報道,滴滴造車業務代号為"達芬奇",目前團隊規模約為 1700 人。但是根據招牌資訊顯示,滴滴造車的人手缺口還很大,仍然在大力招兵買馬。

2.資金緊缺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了滴滴的淨虧損每況愈下,具體來看,滴滴2021年去年第二季度淨虧損額達242.71億元,第三季度淨虧損額達303.75億元。據業内人士估計,按照現在的虧損情況,滴滴賬上僅剩486.49億元現金,頂多兩年花光。衆所周知,造車是一件燒錢的事,即使滴滴仍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但是能否能在造車上投足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寫在最後:

造車對滴滴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連續虧損和市值的蒸發下,滴滴另謀出路能多一種盈利模式。分析滴滴的現狀,滴滴的優勢明顯,但是相比其他新勢力,滴滴的資金缺口或許是最大的問題。滴滴能夠把握好這一風口,6月份我們或許就可以知道了,據媒體報道,滴滴或将在6月釋出造車計劃,到時候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造車的核心團隊的資金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