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偉浚孤身突入沙特陣中,身後的于大寶為何視而不見?

在國足與沙特的比賽中出現了以下場景:

當戴偉浚帶球突破吸引沙特對球員的防守時,于大寶卻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面,似乎又一次重制了國足經典的“散步”畫面。

如果此時于大寶立刻前插,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也是大多數球員的第一選擇。不少球迷認為,于大寶态度散漫,根本沒有拼勁。

當時的情況,沙特隊有5名球員參與防守,有2名球員直接防守戴偉浚,1名協防(預防戴偉浚突破成功再次攔截,同時也瞄着于大寶),還有1名盯着于大寶,另外1名在正回防途中,而國足在這個區域隻有兩人,其他隊友還離得很遠。在這樣的情況下,于大寶選擇做出了與戴偉浚不一樣的選擇。

戴偉浚孤身突入沙特陣中,身後的于大寶為何視而不見?

首先,以于大寶的特點和能力,沖上去成功機率很小。

如果于大寶前插,戴偉浚有兩個選擇:第一,直接将球傳到往前跑的于大寶腳下;第二,傳一個提前量讓于大寶去追。于大寶并不具備直接突破對方防守球員的速度,沖上去就是往人堆裡面紮,至少會遭遇另外2名沙特球員的關門待遇。

戴偉浚孤身突入沙特陣中,身後的于大寶為何視而不見?

于大寶不是以突破見長的球員,沒有速度也不靈巧,讓他像戴偉浚一樣過掉防守他的對手會很困難。假如換成是韋世豪,可能會有一定的成功率。同時,他也不像張玉甯那樣具備較強的護球和做球能力,突破不成還會大機率在對手的包夾中丢掉球權。

說到底,于大寶不具備在這種情況下突破對方的能力。他選擇了更為保守和穩當的踢法,跟在戴偉浚身後接應,還可以防止對手斷球後就地發起反擊。

戴偉浚孤身突入沙特陣中,身後的于大寶為何視而不見?

其次,于大寶與戴偉浚缺乏默契,這也是國足的通病。

戴偉浚突破之時,于大寶并沒有往中路直插,他猜測戴偉浚應該會從邊路突破,因為走邊路比從中路突破的難度小得多,可能性更大。但是,戴偉浚突然變向往中路走,于大寶沒有想到他會選擇難度更大的方式。

而戴偉浚以為于大寶會往前插,在他看來這才是最好選擇,是以用了難度更大的變向突破來創造機會。雖然漂亮地過掉了對方兩名球員的防守,但是中路并沒有人往前跑。假如戴偉浚此時回敲于大寶為他做球,也仍然有機會。

戴偉浚孤身突入沙特陣中,身後的于大寶為何視而不見?

于大寶選擇了比較穩當的方式,雖然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并不是态度散漫。戴偉浚則不一樣,他的膽量更大,選擇了有些冒險但可能會取得更好結果的方式。說到底,兩人沒有想到一起去,或者可以說于大寶沒有跟上戴偉浚的思維。

類似不默契的情況,不隻是出現在于大寶和戴偉浚之間,在其他球員身上也多次出現這樣,這是國足的通病。

戴偉浚孤身突入沙特陣中,身後的于大寶為何視而不見?

最後,于大寶臨時客串前鋒,意識已經跟不上。

于大寶改踢後衛時間不短了,許多時候會下意識考慮防守方面因素,射手的嗅覺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對于這個球,于大寶多半也想過從中路插上進攻,但不是第一反應,稍微一猶豫便會錯過啟動的最好時機,再跑已經沒有意義。

如果換一個正牌前鋒,比如武磊面對這個機會,多半會第一時間往前沖。即使成功的幾率很小武磊也會這樣做,因為這是一位前鋒的本能,但于大寶這方面的意識已經淡了許多。

戴偉浚孤身突入沙特陣中,身後的于大寶為何視而不見?

有人會認為這是在為于大寶開脫,那麼,就請仔細看一看整個過程,多思考一下為什麼,經常看球的人應該會明白。有一說一,正視于大寶在能力和意識方面的不足,但應該不存在态度散漫的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