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港股研究社
3月23日,吉利汽車釋出了2021年全年财報。其中既談到了此前的銷量目标、加速發展新能源的計劃,也不出意外地提到了全球缺芯給銷售表現和盈利能力帶來的持續性壓力,還有關于出海、技術能力與轉化收入這些拓展性因素。
這是一份資訊量很足的年報,不僅關于吉利,也關系到汽車行業。吉利汽車目前的股價隻有去年初的三分之一左右,它透露的戰略,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這家龍頭車企未來的表現。
品牌布局顯成效,加強自研應對供應鍊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供應端的壓力并不會快速消除。對吉利汽車利潤的制約因素,一是缺芯沒有減弱迹象,二季度開始才會好轉;二是極氪發展初期經營成本或較高,收益有限。
去年,吉利汽車的單車均價增長了9%,來到7.9萬元,10萬元以下産品占總産品序列比例大降30%,而10萬-15萬和15萬元以上的比例分别提升了19%和11%。新推出的“中國星”系列在高端市場給吉利打開了新的産品周期,以15萬左右的官方指導價實作超20萬輛的年度銷量。領克以年銷22萬輛、平均權重售價16.5萬元,站穩了主流區間。
圖源@吉利汽車業績示範材料
大盤降速原因很多,比如高油價、疫情。關鍵在于,燃油車和新能源完全呈現此消彼長的态勢,2月的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達到21.8%,市場預估3月有望超過30%。吉利僅僅依靠燃油車,一個處于下降通道的産品線,能保地位,但不能保增長。
從各大車企釋出的2022年目标來看,吉利汽車的目标高達165萬輛,較2021年增速為24%,和自己比是跳躍,而和比亞迪64%、長城48%、奇瑞56%的目标增速比,卻是保守,差距就在于新能源。
解局關鍵已明,考驗吉利汽車戰略定力和執行力的時候到了。
混動與純電二分新能源,智能吉利2025持續落地
吉利新能源和電氣化2021年累計銷量僅有10萬輛,比亞迪依靠刀片電池和DMi混動新技術加持賣了超過60萬輛新能源車,同是傳統車企的長城,銷量也有14萬輛,造車新勢力更是月月不停地換座次。
參數上,雷神智擎Hi·X完全有能力和比亞迪DM-i貼身近戰:雷神智擎Hi·X動力NEDC油耗為3.6L/100km,比亞迪最低3.8L/100km。熱效率上,兩者分别為43.32%和43%。變速器品質上,吉利DHT Pro為120kg,比亞迪的超級混動變速器是150kg。
但比亞迪的産品領先卻有較大的現實優勢,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9.37萬輛,DM插電混動車型以27.29萬輛占據約45.96%份額。2022年,吉利計劃将8款以上雷神Hi·X油電混動和超級電混産品投放市場,混動領域堪稱“神仙打架”。
作為對比,純電的疑雲并不多。幾何汽車的增長成效顯著,極氪依然還需要投入。值得慶幸的是,新能源對吉利的帶動作用不遜于高端燃油車型,極氪001四個月傳遞共12,453輛,平均訂單單價33.5萬人民币,對提高總體毛利率有積極作用。2022年,極氪要傳遞7萬輛,在供應鍊繼續承壓的同時,也留下了增強盈利能力的希望。
而和新能源關聯緊密的研發方面,吉利正在給出一張值得期待的藍圖。2021年,吉利汽車技術授權和研發服務實作45億元收入,較2020年同比增長245%,這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這種願景最後落在吉利的控股的多元布局之上,多品牌、全球化、對外投資,吉利的價值評估,很可能要回到外界怎麼解讀吉利汽車的屬性之上。
行業白銀時代,吉利多元掘金?
但是,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說:“要開放包容,合縱連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擴大生态圈新朋友。”這樣,吉利就不能隻在汽車領域“歲月靜好”。
吉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動作,比如手機方面李書福創辦湖北星紀時代、與魅族的收購傳聞,以及網約車、換電、晶片等賽道的布局。這可以視為吉利此前資本布局的一種延續,同時也是對電動化、智能化的追求。
比起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這麼做。毫無疑問,圍繞汽車相關産業鍊多元化的一系列要素已經展現在吉利的對外資訊中,比如海量研發投入,各領域的技術成果,子品牌和新品牌,出行、換點等領域的投資等。但如果有更大的價值,那它們或許隐藏在那些尚未釋放足夠利好的布局中。
結果如何,尚不可知。但今年2月,吉利汽車首次用表格形式把銷量公告明确劃分出幾何、領克、睿藍等品牌,和純電、插電混動等新能源類目,或許說明這家公司開始把最重要的價值杠杆放到了新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讓外界更明确看到它們的進步。
不少市場觀點認為,2020年曾經是吉利最困難的一年。那麼審慎來看,吉利汽車的2022年,機會或許大于風險。因為能面對和一點點地解決自己的困難,是對能力的有效驗證。吉利的市場信心修複,隻有它自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