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部位的線路要均勻不能有彎曲,注意肩弧線的走向。” “來,你把這根線頭剪一下”……耐心引導,暖心記錄,近日,這一幕在若爾蓋縣自強民族服飾加工銷售合作社裡上演。
眼前這位正在教授徒弟縫制藏衣的婦女叫阿金,是若爾蓋縣自強民族服飾加工銷售合作社的創始人。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她,盡管腿腳不便,依然耐心不減。就是她,在2018年帶領團隊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
1968年出生在若爾蓋縣求吉鄉的阿金,自幼就患上小兒麻痹症,她從未體會過正常行走的滋味,求學之路也是以受阻。父母因意外去世,又喪失勞動力,阿金一時對生活一籌莫展。物質上的困難、生活不能自理的艱難,使她過早地感受到人生的艱辛,也在她幼小的心靈裡埋下拼搏的種子。
幸運的是,阿金結識了寨子裡做手藝的老人,開始制作藏族手工藝品。起初制作藏族手工藝品隻是一個愛好,為了打發時間。久而久之,文化産業的勃勃生機讓阿金嗅到了商機。于是,2018年,阿金和她的四位殘障人士朋友,在若爾蓋縣殘聯的扶持下,成立了自強民族服裝服飾加工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邊鑽研藏族傳統服飾剪裁,一邊将傳統技藝和現代營銷方式結合,進行藏族服裝的制作與推廣。
在創業期間,阿金經常帶領團隊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頻獲殊榮。如今,這些傳統藏族服飾已不僅僅是一件普通衣物,更是藏族非遺文化的載體。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經曆創業的艱辛,阿金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多年來,她還不斷教徒授藝,聯合若爾蓋縣婦聯舉辦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教育訓練班,教授多名徒弟,讓她們從對手工知識一無所知,到掌握縫紉技能,自力更生。
“開始學這門手藝的時候,一台一百多塊的縫紉機都買不起,到處借錢,四處碰壁,一輩子都記憶猶新。因為沒辦法幹體力勞動,國小畢業就去跟寨子裡手巧的老人學手藝,我很榮幸把這門傳統手藝傳承下來,去教更多的人。”阿金感慨道。
每年農閑時節,自強合作社就會開展殘疾婦女居家靈活就業藏織藏繡技能教育訓練,免費為殘障人士提供上門技術咨詢服務,帶動更多殘障人士就業、創業。截至去年,自強合作社帶動當地24名殘障人士居家就業。
阿金告訴記者,她想讓更多像她一樣的殘障人士加入鄉村振興的隊伍中,把家鄉的傳統文化傳播到全國各地,實作創業緻富、就業增收,努力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值班副主任:馬吉利
編委:何光華
主編:梁敏、何光華
執行主編:趙淩
編輯:吳志敏
記者:趙明月、李夢婷
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文章請勿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