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開了近5年的插電混動汽車,感觸頗多,當初因為擔心純電動汽車續航問題而選擇插電混動,它的優勢很明顯,但5大缺點才是硬傷,這才選混動車值得關注的地方,我用我的經曆來告訴你真實的現狀。
如果因為油價上漲,想入手新能源汽車,那我奉勸大家要三思,10年後算一筆經濟賬,你會發現它省油卻不省錢,更不省心。

入手插電混動車型之前也了解過油電混動的車型,但是經過綜合對比,發覺油電混動車型僅僅是省油,其他優勢遠不如插電混動車型,開了一段時間後,五味雜陳,優勢可有可無,缺點才是痛點。
痛點一、純電續航太短,頻繁充電太心酸
當時入手的車型搭載磷酸鐵锂電池,電池容量16kwh,官方純電NEDC續航為80公裡,但實際虛标很嚴重,冬天氣溫低,車速跑得快,比如跑高速,又開暖空調的話,實際續航隻有四五十公裡。
預設優先使用純電模式,電池電量用完系統切換到燃油模式,這時候和燃油車一樣,隻有把車開到充電樁充滿電,才能重新切換純電模式,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城市周邊用車,基本每隔1-2天就需要充一次電,要不然就隻能使用燃油模式。
純電續航裡程太短,目前市面純電續航普遍都在100公裡以内,實際續航打7折左右,相當于實際續航也隻有七八十公裡,如果想要省錢,隻有頻繁充電。
插電混動和純電動車型一樣,如果小區安裝充電樁,物業需要車主有産權車位,同時離主電源較近,如果布線太長,出于安全考慮,物業也不讓車主安裝充電樁。短租、長租車位這些需要業主簽免責協定,但業主肯定不願意幫租戶簽,是以安裝不了充電樁。
如果自己沒有充電樁,使用外面的公用充電樁,目前階段,公用充電樁主要在商業地區、寫字樓、密集小區等地段,這些地方的充電樁一般充電的人較多,排隊充電是常有的事,續航短的車型車企普遍沒有配快充,隻能選擇慢充,這樣在外面充電确實很麻煩。
痛點二、電池壽命、質保顧慮
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電池長時間不充電,不使用,對電池壽命影響比較大,有幾個月經常出差跑長途,平時懶得充電,經常好幾個月不用純電模式,不到兩年時間,發現續航縮水很明顯,同樣的路程,以前充滿電可以行駛60多公裡,後面發現隻能行駛50多公裡,而且充電時間也多了10多分鐘。
目前主要是磷酸鐵锂電池和三元锂電池,這一類動力電池壽命看循環充電次數,頻繁充電,循環充電次數消耗也會越多,相較而言,插電混動車型電池壽命遠不如純電動車型。
雖然車企實行8年或者16萬公裡質保,但限制條件較為“苛刻”,比如說,隻針對首任車主可以享受電池質保,假如買二手車,那就無法享受電池免費質保服務。如果有發生嚴重一點的碰撞事故,同樣無法享受電池質保服務。
車友圈看到一個車主,不小心把車開到了馬路牙子上,車輛托底了,後面開到4S店維修,檢修後告知他,車輛電池受到撞擊,這屬于人為因素造成,無法享受電池質保服務。
痛點三、維修費用高,保險費用較高
新能源汽車車險方案剛出來,大家都在吐槽新能源汽車保險比燃油車高,具體來看看貴了多少?
2017年入手的車型,落地價22萬左右,新能源三者險650,車損險4900,車上人員責任險小貴,具體看座位險買多少了,但都比燃油車貴,連續3年未出險,交強優惠至665,目前免收車船稅。
全部算下來,減掉優惠的部分,最後實際還付了6300左右,而同價位、車輛情況差不多的燃油車,買同樣的承保項目,全部還不到5000,相當于每年新能源車型保費貴1500左右,當然了,不同地區,不同車型,購買的車險保額等情況不一樣,保費都會有差異,但保費貴了很多這是肯定的。
前面提到的車友,因為無法享受免費質保服務,問了維修費用,讓車主大吃一驚,單獨電池無法維修,需要更換整個電池包、總成,材料費、工時費全部算下來居然要2萬多,為了用車安全,當時4S店從業人員建議他更換整個新電池組,總費用3萬多。
他又想通過車險公司來維修,報了保險後,定損人員詳細了解後,把情況回報到車險公司,保險公司并不認同4S店的維修費用,要求出具詳細收費依據。
但4S店隻能提供部分票據,比如拆卸費、檢測費、運輸費等偏高,無法提供合理票據,車主來回和保險公司、4S店協調維修事宜,最終仍然需要車主自費6000元,買車險就比燃油車貴了很多,報保險還各種條件,車主越想越覺得自己很虧。
痛點四、保值率偏低
新能源車型畢竟是這幾年剛出來的車型,整體技術水準、基礎配套設施還不夠成熟,以插電混動和純電動兩種車型來說,市面保有量比較少,涉及動力電池壽命、安全性、質保政策、續航等顧慮,很多車主都不願意購買二手車。
雖然前兩年保值率和燃油車差不多,但車齡超過3年以後,多方面因素導緻二手車保值率整體偏低,以我自己的車型來說,2017款,當時落地22萬左右,開了近4年,行駛了6萬公裡左右,無維修,問了做二手車的朋友,大概隻能賣10W左右,還不一定有人願意買。
同樣價位的燃油車,差不多的車款,二手車至少可以賣13W以上,插電混動車型保值率還可以,但是純電動車型保值率和燃油車差距就比較大了,4年後可能打5折都沒人願意接手。
痛點五、省油但不省錢
新能源車型給我們的印象一直都是節能、環保、省錢、科技感等,插電混動車型,有電的情況下,預設都是電機驅動,而充電很便宜,如果使用家用充電樁,夜間谷電很便宜,兩三毛一度電,晚上峰電略貴,平均算下來,一度電6毛左右。
如果使用外面公用充電樁,一度電大概1.5元左右,家用和公用充電樁平均算下來,1度電算8毛錢,插電混動如果日常以純電居多,百公裡耗電接近20度左右,燃油模式下,油耗會比同款燃油車略高1-2L。
原因很簡單,插電混動車型有電機、發動機兩套驅動系統,車身普遍比同款燃油車或者純電動車重300公斤以上,很多插電混動車型車身自重都在2噸以上,也是以,無論是純電模式還是燃油模式,其能耗都比其他車型高。
綜合來看,插電混動車型平均百公裡能耗:“電耗15度+燃油3L”左右,具體看車型、用車情況,這樣算下來,插電混動一年電費和燃油費大約花費5600元左右。
再來看看燃油車:假設燃油車發動機為1.5T排量,百公裡油耗8L,加92号汽油,現在92号汽油8.5元/L,一年行駛1.5萬公裡,一年油費大概需要10000左右。
另外保養費用略比燃油車貴一點,小保養也是正常檢查,大保養需要根據情況來定,适時更換冷卻液、減速器齒輪油這一類,綜合來看,插電混動車型一年保養費用比燃油車貴200左右。
也就是說,插電混動車型一年用車費用比燃油車節省大約4000,如果一輛車使用10年,相當于節省了4萬。
但是,插電混動車型比同款燃油車型貴至少3-4萬以上,二手車比燃油車少賣至少3萬以上,每年保險比燃油車貴1500元,其他費用暫時不算,僅僅這三項費用,插電混動車型就比燃油車貴了至少4萬以上。
是以,如果隻算經濟賬,插電混動車型綜合用車成本遠超同款燃油車。
上面說了插電混動車型很多痛點,但這并不是說插電混動車型它不好,事實上它的優勢很明顯,相信願意買插電混動車型的車主也正是看中了它的優勢。
首先,插電混動車型動力性能遠超同級燃油車,可以說20萬的插電混動車型,其動力性能碾壓40萬的燃油車,這就是電機+發動機驅動的優勢。
其次,可以上“綠牌”,享受不限行不限号,現在很多一二線城市,買車容易,上牌難,有的車主搖号一兩年都還沒中,上牌成本很高,而這一切隻需一輛純電動汽車或者插電混動車型就可以解決。
開燃油車的時候,每個星期到了限行那一天,總會提前設定一個鬧鈴,避免開車被處罰,而綠牌車完全沒有這樣一些煩惱,很多地區可以走公共汽車道,免費停車2小時等優惠,确實很香。
最後,輔助駕駛技術、智能化很高,科技感很強,外觀、内飾、空間、功能配置等方面都遠超同級燃油車。
總之,插電混動、油電混動、增程式、純電動這些新能源車型,主要優勢在于省油、環保,動力性能、科技感等優勢都很明顯,不足之處在于用車成本較高。
如果想要省錢,那不适合選擇插電混動車型,插電混動車型可以說它是燃油車邁向純電動汽車的“過渡品”,适合那些不考慮經濟性的人,隻注重動力性能,短途、長途均有用車需求,每年行駛裡程較多的人群,想要省錢那還是開燃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