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導讀:2021年,小米研發支出達132億元,同比增長42%,營收占比由2020年的3.76%微升至4.01%。觀察者網注意到,雖然小米的研發投入有所提高,但研發強度仍不及蘋果。财報顯示,蘋果2021年的研發投入為219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400億元),過去三年營收占比浮動在在6%-7%。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文/觀察者網 呂棟 編輯/周遠方】

3月22日,小米集團(下稱:小米)披露2021年全年業績。期内,該公司實作營收3283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33.5%;同期經調整淨利潤(Non-IFRS)為220億元,同比增長69.5%。

這份财報披露前,金融資料公司路孚特(Refinitiv)36位分析師對小米2021年營收的平均預期為3258.8億元,Non-IFRS淨利潤的平均預期為216.7億元。

可以看出,小米業績小幅高出市場預期,但沒有太大的驚喜,國内也有分析稱這份财報“中規中矩”。

不過财務數字之外,小米多項業務的進展仍值得市場關注。

例如,在“現金牛”智能手機業務上,雷軍已明确提出“正式對标蘋果”,該公司今年在高端手機市場上會有什麼新的動作,以及自研晶片有沒有新的規劃;在新提出的造車計劃上,有沒有具體的資訊披露,現金流能不能維持長期的研發投入等。

資本市場方面,最新财報釋出之前,小米股價已再次“破發”近2個月。在過去兩個交易日累計漲超10%後,小米股價3月24日收跌近2%,目前市值3622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報釋出當天(3月22日),小米宣布不定期按最高總額100億港元于公開市場購回股份。随後該公司又在3月24日宣布,向4931位員工授予約1.749億股小米股票,價值約21億人民币。

以下為小米财報詳細解讀。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雷軍在小米12釋出會上

手機仍是營收支柱,海外收入收占比近半

從營收結構來看,智能手機業務仍然是小米的營收支柱。

财報披露,小米2021年在智能手機上實作營收2088.7億元,同比增長37.2%,占總營收比重為63.6%,比2020年提升1.7個百分點。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小米2021年财報截圖(下同)

縱觀2021年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一方面晶片短缺讓部分廠商的出貨受到影響,例如小米曾數次下調出貨量預期。但另一方面華為份額收縮、LG退出市場也給其他玩家讓出不少空間。

綜合因素影響下,小米2021年智能手機總出貨量仍超過1.9億台,同比增長30%,全球排名僅落後于三星和蘋果排到第三,市場占有率為14.1%,創下曆史新高。

在中國大陸市場,小米手機全年出貨5050萬台,落後于vivo和OPPO,同樣排名第三,市占率為15.2%,亦創下曆史新高。

海外市場方面,據小米披露,其智能手機2021年在歐洲市場出貨率排名第二。同期,該公司在全球14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一,在全球62個市場出貨量排名前五。

在此背景下,小米2021年在海外市場的總營收達到1635.9億元,占比為49.8%,與上年同期持平。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展望今年的手機市場,小米高管在業績會上向觀察者網透露,2億台手機出貨量在該公司2022年的計劃之内。“我們的全球市占率還隻是14.1%,距離第一跟第二名還有很多的提升的空間。是以我們2022年會持續注重多市場的布局,去把握更多的市場空間。”

在出貨量之外,客單價(ASP)也是小米手機業務的一個關注點。

據财報披露,2021年,小米智能手機的ASP為1097.5元人民币,同比增長5.6%,其中第四季度的ASP為1143.6元。過去三年,小米手機的ASP持續提升,之前分别為959.1元(2018年)、979.9元(2019年)和1039.8元(2020年)。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圖源:長橋海豚投研

不過,小米手機ASP的提升幅度依然偏弱,仍然圍繞着千元波動,這也是外界認為小米财報可預測性較強的原因,說明小米手機産品線組合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雖然客單價提升幅度不大,但沖刺高端一直是小米的口号。

财報披露,2021年,小米中國大陸地區定價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2400萬台,遠超2020年全年約1000萬台的水準。按出貨量計算,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占比由2020年的約7%增長至2021年的約13%。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高端”成業績會高頻詞,自研SoC暫不考慮

高端手機出貨量的大幅增長,直接刺激了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的提升。财報顯示,該業務毛利率由2020年8.7%提升至2021年的11.9%。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業績會上總結稱,取得這些成績主要是因為該公司不斷增加研發投入。2021年,小米研發支出達132億元,同比增長42%,營收占比由2020年的3.76%微升至4.01%。

觀察者網注意到,雖然小米的研發投入有所提高,但研發強度仍不及蘋果。财報顯示,蘋果2021年的研發投入為219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400億元),過去三年營收占比浮動在在6%-7%。

2021年四季度,憑借iPhone和Mac電腦在高端市場的地位,蘋果硬體業務毛利率達到38.4%,創出6年來新高。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邁向高端手機市場,是雷軍2020年就已提出的目标。

彼時,國内高端手機市場處于華為和蘋果雙寡頭格局之下。

IDC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内高端手機(4000元以上)總銷量2350萬台,華為以44.1%份額位居第一,蘋果以44.0%的微弱差距排名第二。小米雖然緊随其後位居第三,但需要和OPPO、三星等廠商争奪剩下約10%的份額。

華為遭美國打擊後,國産安卓陣營迎來重要機遇。但很遺憾,在iPhone采取低價政策後,小米OV們并沒有展現出太強的抵抗力。

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四季度,蘋果在其新品iPhone13系列強勢表現帶動下,在5000元以上高端市場獨占鳌頭,其份額由2020年的48%大幅增長至75%,搶占了華為原來的高端市場佔有率。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蘋果CEO蒂姆·庫克

問題隻是出在蘋果降價嗎?

CINNO Research進階分析師田婷向觀察者網指出,拿小米最新旗艦小米12系列和iPhone13系列對比來看,其在螢幕、充電、拍照、電池等硬體配置上已經足夠優秀,但在晶片和作業系統等核心技術方面和蘋果對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方面蘋果擁有領先于其他品牌的自主研發的A系列晶片和獨一無二的iOS系統,大大提升使用者體驗感,而小米高端産品在這些核心競争力上暫無法突破;另一方面,作為行業領頭羊的蘋果,在供應鍊的把控上存在先天優勢,而小米同其他安卓品牌無差别的“系統用谷歌、晶片用高通”的模式始終存在被“卡脖子”的風險。

但小米并不願把自己看扁。在2021年12月底小米12釋出會上,雷軍提出兩個“小目标”,一是小米品牌手機“三年内實作銷量全球第一”,二是“正式對标蘋果,向蘋果學習”。他當時還直言,“國産手機就是應該有這樣的勇氣,為什麼不去比一下呢?一比較,大家可能會發現國産手機的實力比大家想象的要強很多。”

在本次業績會上,王翔也多次向觀察者網等媒體提及小米手機的高端戰略。

他坦言,“小米的高端也就是雙品牌政策會持續推動跟進,一定要做好高端産品,在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在穩定住該公司傳統固有的客戶群的基礎上來做好高端市場。2021年我們有了很大的進步,2022年我們将持續推進高端市場。”

在研發上,王翔透露,小米2021年研發投入已超出預期,2020年這方面也會有“不錯的增長”。未來五年,小米的研發投入年均将達到200億,“絕對值會更大”。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正如市場分析師所說,自研晶片和作業系統是蘋果在高端市場的護城河,國産手機想要沖刺高端似乎也避不開這條路,目前小米OV都有各自的自研晶片計劃,但都不是難度最大的手機SoC。而自研SoC晶片,無疑可以使國産安卓陣營在和高通、聯發科讨價還價時更主動。

當被問及小米的晶片戰略時,王翔在業績會上表示,該公司目前專注于和使用者體驗直接相關的領域,例如快充和影像領域,從這個方面入手做一些産品來積累經驗、鍛煉隊伍,吸引更優秀的人才來這個團隊,然後再做其他的投入。

這一表态也意味着,小米暫時可能沒有自研SoC的計劃。

在管道方面,王翔透露,小米2021年國内線上市場的份額為33.6%,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在國内線下市場,小米2021年底的門店數量超1萬家,全年新開門店超過7000家。“我們在國内線下市占率從2020年的5.2%增長至2021年的6.7%。2021年我們專注門店擴張,2022年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店效。”

汽車團隊超1000人,“進展超預期”

智能手機之外,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是小米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2021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營收為850億元,同比增長26.1%,主要由于智能電視、小米平闆5 系列(2021年8月推出)及智能空調的銷售額增加。其中,小米智能電視及筆記型電腦的收入由上年的225億元增至2021年的274億元,主要由于智能電視ASP上升。

财報同時披露,2021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的營收占比為25.9%,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該業務的毛利率為13.1%,僅微升0.3個百分點。期内,由于IoT與生活消費産品銷售額增加及若幹核心零部件價格上升,該業務的銷售成本由2020年的588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739億元。

小米的第三大營收來源是網際網路服務。

财報顯示,2021年全年,小米網際網路服務收入達到282億元,同比增長18.8%,同期該業務境外收入50億元,在整體網際網路服務收入中占比達到17.8%。期内,小米網際網路服務業務的毛利率為74.1%,比上年同期提高12.5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廣告業務貢獻增高。

市場上有解讀稱,小米的利潤絕大多數來自于網際網路業務,由于硬體的綜合淨利潤率不能超過5%,财報披露的2021年實際硬體利潤率隻有2%。是以,相比起美團或拼多多,穩定且可控的網際網路利潤增長對于小米的業績表現更加重要。

據小米披露,截至2021年12月,該公司全球MIUI月活躍使用者數達到5.09億,同比增長28.4%,全年淨新增MIUI月活躍使用者數1.13億;年内,中國大陸MIUI月活躍使用者數為1.30億,同比增長17.0%,但占比僅為25.5%,淨新增使用者數為1890萬。可以看出,小米超過七成的MIUI活躍使用者位于境外。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2021年,在小米網際網路服務業務中,廣告業務收入達到181億元,同比增長42.3%,主要得益于使用者規模的持續擴大、高端手機占比提升以及商業化能力的增強;遊戲收入為40億元,同比減少5.7%,主要由于上半年仍受到2020年第三季度商業條款調整對同比的影響,下半年業務恢複同比增長。

除此之外,小米2021年的其他收入為62億元,同比增長149%,财報稱這筆收入主要是由于出售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大樓及物料所緻。

在主營業務介紹完後,小米造車的進展如何也備受外界關注。

2021年11月,小米汽車宣布落戶北京經開區(亦莊)。該項目将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并将分兩期建設年産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産能分别為15萬輛。

小米在最新财報中稱,繼小米2021年3月宣布造車以來,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超預期。截至目前,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未來該公司将繼續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拓展研發,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對标蘋果”元年:小米營收3283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

王翔在業績會上也向觀察者網等媒體表示,“首先我們汽車在比較短的時間内建立了一個非常高效的強有力的團隊,已經超過1000人了,其中非常多的人都是研發人員,我們開始緊鑼密鼓的、全力以赴的做汽車的研發的這些工作。而且我們的目标依然是設定在2024年的上半年出車。我想到今天為止,這個時間點我們能夠跟大家報告的還隻有這兩點。”

針對小米汽車業務,雷軍去年曾表示,該公司投身造車業務的首期投資為100億人民币,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這也意味着,在小米汽車正式量産前,該業務需要強大的現金流支援。而據王翔透露,小米現金儲備仍相當充沛。截至2021年底,該公司現金儲備達到1060億人民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