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智造讓冬殘奧會更溫暖

中國智造讓冬殘奧會更溫暖

3月9日,中國選手楊洪瓊(前)獲得北京冬殘奧會殘奧越野滑雪女子短距離(坐姿)冠軍。圖為楊洪瓊在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攝

中國智造讓冬殘奧會更溫暖

2月28日,從業人員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展示場館内的無障礙車輛。 新華社記者 孫 非攝

不久前,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圓滿閉幕,兌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中國承諾,向全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殘奧盛會。本屆冬殘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創造了參加冬殘奧會以來的最好成績。這其中,離不開中國科技對運動員和涉殘奧人員的保駕護航。

“沒有完全相同的滑雪架”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的中國代表團旗手楊洪瓊在賽場大放異彩,接連獲得冬殘奧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組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3個項目的金牌。賽後,楊洪瓊第一時間向一支研發團隊道謝,說研發團隊為保障她在賽場上發揮,作出很大貢獻。

這支讓楊洪瓊如此感激的研發團隊,是“冬殘奧運動員運動表現提升的關鍵技術”項目下的一支科研團隊,楊洪瓊在比賽中使用的滑雪架正是由他們研發。冬殘奧越野滑雪坐姿比賽要求選手使用帶滑雪架的雙闆,在包括上坡、下坡和起伏路段的比賽線路中進行比賽。路況複雜,對滑雪架提出了高要求。“滑雪架合适與否會影響發力,進而影響選手最終成績。”清華大學智能與生物機械研究室主任、“冬殘奧運動員運動表現提升的關鍵技術”項目負責人季林紅說。

國外較早開始滑雪架的研發與生産。以美國為例,本國運動員早就用上由碳纖維制成的滑雪架,材質較輕,更有利于運動員發揮。直到2018年,中國相關研究還是一片空白,許多運動員要去國外定制滑雪架,既不友善,也阻礙運動員發揮潛能。家門口的冬殘奧會,不能再讓運動員受科技因素掣肘,季林紅帶領團隊承擔起滑雪架的研發任務。

滑雪架看着結構簡單,制作起來并不容易。運動員體重、腿長、發力習慣不同,是以每一個滑雪架材質、焊接、尺寸都不一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滑雪架。”季林紅說。

研發團隊先仔細分析楊洪瓊的身高體重、肌肉情況,并進行量化評估,根據她現有裝備,制作出一款理論上最适合她的滑雪架。楊洪瓊試了試,說出自己感受:滑雪架确實不錯,可有些時候還是感覺發不上力。不隻她一人,其他運動員也有同樣回報。該怎麼調整?研發團隊犯了難。

“調整滑雪架隻能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感受,一點一點摸索進行微調。”季林紅說,這個疊代過程十分漫長。甚至在比賽前夕,研發團隊還應運動員請求,連夜制作一副新的滑雪架,以確定運動員在比賽中萬無一失。“奪得一金兩銀的毛忠武的滑雪架,我們就嘗試了七八個版本。”季林紅說,他們制作的每一副滑雪架都曆經千錘百煉。楊洪瓊賽後說,滑雪架好似她的腿腳一般,讓她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實力。

季林紅說,未來要把運動員的運動規律總結出來,制作更多殘障人士運動員訓練、比賽用的國産器械,為殘障人士運動員定制更合适的比賽、訓練方案,服務殘障人士冰雪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冬殘奧村成為‘智慧村’”

“中國的冬殘奧村是曆屆冬殘奧會最‘智慧’的冬殘奧村。”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焦艦對記者說。當運動員入住北京冬殘奧村時,會收到一本運動員手冊,掃描最後一頁的二維碼下載下傳APP,整個冬殘奧村無障礙衛生間、坡道、盲道、電梯等無障礙設施資訊便呈現在螢幕之上,讓運動員一目了然。

這是由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開發的冬(殘)奧村無障礙便捷智能管理平台,能為運動員導航。例如,該APP可以推薦最近的無障礙衛生間,并對滿足無障礙要求的路線進行最優計算,提供導航服務。

該平台還提供人流監測服務。在不侵犯隐私前提下,對餐廳、核酸檢測點、健身房等人員聚集區域進行實時人流狀态統計和預測,運動員可提前在手機檢視目的地人流量,既友善了運動員出行,又避免大規模聚集。

導航軟體早已在生活中廣泛應用,可是在占地面積并不大的冬殘奧村中導航,隻推薦無障礙路線甚至能對樓宇中無障礙衛生間進行精準定位,是怎樣做到的?秘密就藏在分布于無障礙衛生間等地的傳感器中。焦艦說,早在冬殘奧村建村之初,就本着為無障礙人士帶來便利的想法,除了注重無障礙硬體設施建設,還嘗試實作“軟硬結合”,讓冬殘奧村成為“智慧村”。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無障礙經理梁曉東說,隻有創造整體的無障礙環境,運動員們才能感受到全流線的順暢。

“我們了解到,冬殘奧村裡不少運動員使用我們的APP,一緻回報很實用。”焦艦說,“不少運動員表示,他們經常用這個APP看實時就餐人數,實作了錯峰吃飯,節省了時間。”

“平台研發全過程都有無障礙人士參與。”焦艦說,“立項之初,我們進行廣泛調研,了解無障礙人士的迫切需求并進行技術攻關;平台上線前的最後測試階段,還邀請幾十名無障礙人士深入體驗,得到他們一緻好評後,心裡石頭才落地。”

焦艦說,冬殘奧村為中國無障礙城市、無障礙社群的建設提供了一個好樣闆,研發團隊後續會進行總結,嘗試将建設冬殘奧村的成功經驗推廣,打造越來越多數字化無障礙社群,“讓冬殘奧村的‘智慧’惠及更多無障礙人士。”

“小裝置提供大幫助”

冬殘奧會舉辦期間,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作為奧運保障機場,是涉殘奧人員的第一站和最後一站。涉殘奧人員中,視障人員比例不小,登機難度最大。如何讓他們在機場内安全自主來回?中國民航總局第二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何東林帶領團隊研發出機場航站樓高精度定位導航裝置。

裝置外形如同頸椎按摩儀,視障人士戴上它在機場内行走時,前方遇到障礙物,會通過振動方式來提醒躲避。裝置還有導航功能,當視障人士想去登機口、無障礙衛生間等地方,隻需說出目的地,裝置會通過語音、振動等方式進行導航,“需要左拐,裝置左側振動,右拐則右側振動。”何東林說。

何東林說,之前視障人士在機場内行走需要手杖和導盲犬的輔助,經常會受到路過行人的格外關注,久而久之會對坐飛機産生抵觸心理。他們的初衷是用這樣一個小玩意兒,“實實在在幫助無障礙人士,讓他們生活得更有尊嚴。”

這台小小的裝置能否取代導盲犬?“傳統藍牙定位精度在2到4米,這台裝置在藍牙的基礎上,融合光學、慣性導航等技術,實作了80厘米左右的亞米級精準導航,在環境特征明顯的特殊室内區域中,可實作40厘米左右的精準導航。對障礙物檢測範圍也更大,使用該裝置出行更安全。”何東林說,“裝置上線前,我們邀請視障人士試戴,他們體驗後非常興奮,表示這是第一次在無人陪同的情況下自主完成航空出行流程。”

在研發過程中,研發團隊成員曾紛紛蒙上雙眼,戴上裝置親身體驗。“當時手心直冒汗,一步也不敢邁。”何東林說。最後,所有人即使什麼都看不見,在裝置幫助下也能到達目的地。“視障人士感覺更敏銳,如果我們可以,他們一定沒問題。”何東林說。

為了幫助各國運動員更好地交流,中國智造拿出了許多新産品。

冬殘奧會時,運動員來自五湖四海,有的國家隻派出幾名運動員參賽。傳統的翻譯産品隻支援幾個主流語種,如果面面俱到,研發難度将是之前的幾倍。要不要照顧所有的運動員?科大訊飛的研發團隊沒有猶豫。“雙屏翻譯機線上翻譯功能支援中文與60種語言翻譯,覆寫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劉俊華說。

針對聽障人士,科大訊飛研發出訊飛聽見,提供跨語種的語音轉文字服務。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聽障人士手持手機等裝置,即可實作無障礙交流。“我們希望通過智能語音、自然語言了解技術,讓特殊群體能平等便捷、有尊嚴地擷取和使用資訊。”劉俊華說。

何東林團隊還研發出基于AR眼鏡、骨傳導耳機的輔助産品,未來将繼續在可穿戴智能裝置研發中發力,讓無障礙産品向小型化、便捷化發展,更好服務無障礙人士出行。“用小裝置提供大幫助。”何東林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