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天一成語丨焚膏繼晷

每天兩分鐘,積累豐富知識

【成語】

焚膏繼晷

【拼音】

fén gāo jì guǐ

【釋義】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解釋:點燃燈燭夜以繼日地學習,常常勤勞不懈年複一年的讀書學習。先生的學習可以說勤奮了。

【近義詞】

鑿壁偷光 廢寝忘食 通宵達旦 夜以繼日 以夜繼日 坐以待旦

【反義詞】

飽食終日 無所事事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有一傑出的詩人名叫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谏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于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進學解》等。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将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轼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愈由兄長韓會撫養成人。韓會早逝後,韓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陽原籍安葬兄長,但卻不得久住,隻得随寡嫂鄭氏避居江南宣州,韓愈這一時期便是在困苦與颠沛中度過的。 韓愈自念是孤兒,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别人嘉許勉勵。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别人嘉許勉勵。韓愈性格開朗豁達,與人交往,無論對方發迹或是潦倒,他始終态度不變。韓愈與其他讀書人一樣滿腔抱負,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才華。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适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當時韓愈四十六歲,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任國子學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托先生勸學、生徒質問、先生再予解答,故名“進學解”,實際上是感歎不遇、自抒憤懑之作。

在《進學解》中韓愈經常訓誨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有成就。學問和品德都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話都還沒說完,就有一位學生質疑的說:“老師,您不要騙我們了!這麼久以來,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連夜晚都點燈接着白天來讀書。結果呢?隻因思想不符合當政者,便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緻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

韓愈借老師與學生之讨論之際,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焚膏繼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後亦用來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亦作“繼晷焚膏”、“ 燃膏繼晷”。

【造句舉例】

他在青少年時期焚膏繼晷,如饑似渴地學習,後來的終于成為了著名的實體學家,并使中國在量子力學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上期答案:投石問路、緣木求魚

根據下列提供的圖檔資訊資訊,分别猜出正确的成語答案。

一天一成語丨焚膏繼晷

(圖一)

一天一成語丨焚膏繼晷

(圖二)

(請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答案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