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兩分鐘,積累豐富知識
【成語】
來處不易
【拼音】
lái chù bù yì
【釋義】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經過了艱苦努力。
【出處】
明·朱柏廬《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内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解釋:黎明的時候就要起床,要清掃院落。要内外整潔。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就休息,把門窗都關好,一定要親自檢查一下。一碗粥一碗飯,應當考慮它們是來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絲,半縷線,一定要想他們來的是很困難的。
【近義詞】
來之不易 談何容易 難能可貴 不可多得 沙裡淘金
【反義詞】
随手可得 唾手可得 輕而易舉 信手拈來
【用法】
作賓語;用于勸誡人。
【成語故事】
明末清初時期,有一個朱用純的人,字緻一,号柏廬,昆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的父親朱集璜是明末學者,清順治二年( 1645 )守昆城抵禦清軍,城破,投河自盡。朱柏廬晝夜恸哭,痛不欲生。時其弟用白、用錦尚幼,從商遺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待局勢稍定,才返故裡。因為敬仰二十四孝中為懷念父親王修而終生不面向西坐,還曾在父親墓前攀柏悲号的王裒,就自己改号為柏廬。
清朝統一天下後,他無心為官,一生教授鄉裡,向學者授以國小、《近思錄》等。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于教學。潛心研究程朱理學,主張知行并進,躬行實踐。康熙間堅辭博學鴻詞之薦,與徐枋、楊無咎号稱“吳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染疾,臨别前囑弟子:“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
他的學識很淵博,但他更重視人的品德培養。他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為艱。” “看見富貴而嫉妒的人最可恥,遇到貧困而驕傲的人最下賤。”“做了善事想要人看見,不是真正的善良,做了惡事害怕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惡。”
他深感當時的教育方法,使學生難以學到真實的學問,故寫了《辍講語》,反躬自責,語頗痛切。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于教學。生平精神甯谧,嚴以律己,對當時願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剛正不阿。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學中庸講義》。
【造句舉例】
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
一飯一粟,來處不易,一本好書的産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豈可草草讀過,不說對不住作者,就對自己的本身說,也不應囫囵吞棗一般地來讀書。
根據下列兩張圖檔提供的資訊,分别猜出兩個成語。

(圖一)
(圖二)
(請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答案吧!)
上期答案:節節高升、江山如畫